吕文焕投降有错吗(吕文焕评价)

生活经验0102

今天给各位分享吕文焕投降有错吗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他死守襄阳六年后投降助元伐宋的真相是什么呢?

年少时读金庸,印象最深的城市非襄阳莫属。

吕文焕投降有错吗(吕文焕评价),第1张

这里有小郭襄的情窦初开和她永远忘不掉的16岁的烟花;有杨过的超级个人秀:各色异宝齐出场,出其不意烧大营;

这里有武林群侠的布阵抗敌,保卫襄阳;有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舍生取义,襄阳城破之时,郭靖和黄蓉夫妇殉城而亡。

名城襄阳

而真实的加速了南宋灭亡的“襄阳保卫战”却是名将吕文焕在死守襄阳六年之久后,开城投敌。

宋末,权臣贾似道当政,他排除异己,许多官员遭到了陷害。在这种背景下,水师将领刘整率军队投降。刘整投降后,向忽必烈建议,改变原来主攻川蜀的西路路线,改为主攻中路襄阳。

忽必烈主攻南宋方向

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易守难攻。10米高的城墙下面是亚洲最宽的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再加上与汉水之北的樊城互为犄角,使得任何人想拿下襄阳这座城市就显得非常困难,“得襄阳者得天下,守襄阳者守天下”“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在元朝围攻襄阳期间,负责守城的正是吕文焕。

1269年,忽必烈军在襄樊城外筑成十多处城堡,切断了宋军的东西南北之援,襄樊被紧紧困住。宋军的援军迟迟突破不了元军的包围圏,使得襄阳城内缺衣少穿,军士的战斗力下降,士气亦受到极大影响。

到1272年十一月,元军已经彻底扫清襄樊外围,烧掉连接襄阳与樊城间的浮桥,切断两城之间的救援通道,开始强攻樊城。

等到樊城被能发巨石的回回炮攻破,剩下的孤城襄阳大势已去。元参知政事、大将阿里海牙亲至襄阳城下劝降,并折矢为誓,对守将吕文焕许以尊官厚禄,允诺绝不杀降。吕文焕终于以襄阳之城向元军投降。

大汉奸吕文焕为什么投降蒙元?还出城放蒙元入关?

吕文焕是南宋著名降将,与洪承畴、弗拉索夫等人境遇相似,因此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很低,背负了卖** 、汉奸等恶名。他成为了宋末民族叛徒的代表,比如清朝乾隆帝曾说:“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近代小说《痛史》也斥责吕文焕“卖国偷生”、“丧尽天良”。尤其是文天祥痛斥吕文焕这一典故,使吕文焕的形象更加贬低。从历史来考察,吕文焕与其兄吕文德提携而发迹,在宋蒙战争中摸爬滚打数十年,最后守卫襄阳达六年之久,终因孤立无援,被迫投降,他为保卫国家、抵御蒙古侵略已经尽力了,他的投降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这一点已经得到当时许多人的理解,比如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便在《醉歌》中写道:“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指出吕文焕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南宋朝廷的腐败。《钱塘遗事》也评论说:“独守孤城,降于六年之后,岂得已哉?”吕文焕在回复南宋朝廷的书信中,也为自己降敌辩解道:“因念张巡之死守,不如李陵之诈降,犹期后图,可作内应。”“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尽管如此,吕文焕不仅投降了元军,还为虎作伥,作为元军前锋引元军东下,导致了南宋的迅速灭亡,如此丧失民族气节的卖国行径是无法洗清的。

南宋著名将领吕文焕为什么投靠蒙元?

1、镇守襄阳六年,但是却一直得不到朝廷的支援,甚至南宋朝廷还觉得是吕文焕自己能力不足,想要用守城经验更丰富的高达取而代之。

2、元军将领阿里海牙几次规劝。

3、率领一万五千人、兵船百余人想奇袭襄阳西北方的元军造船基地万山堡,结果被元军大将张弘范击退,后来襄阳弹尽粮绝,无路可退。

对于吕文焕,有人因其缺少支援的情况下仍然守了六年,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下才投降而称其为英雄;也有人因其投降却又帮助敌军而称其叛徒。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吕文焕被迫投降已经看出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岌岌可危的处境,而吕文焕作为国家将领,可以为了城中百姓投降,却不能不顾国家只为自谋出路而投降,更不能帮助敌军攻打家国。

吕文焕的功过

类似的还有汉朝初期的李凌(司马迁就是因为它而受腐刑的)、清朝的开国功臣洪承畴和主持统一台湾的施琅。

千古功过后人评,每个人对这些事情的评价都不一样。在正史里面对他们的评价至少是:“贰臣”。这点没有异议,在具体对错方面就各家说各家的观点了。忠臣不事二主这点是中国古代乃至现在的一致的正统观点,即使这个政权统一了国家。就这点来说,不论他们是否有难言的苦衷,是否逼不得已。他们都是叛将。

军人的职责是捍卫国家的所有利益,如果军人可以背叛的话那还有谁会为这个国家效忠?这也是正史里面对这些事情很少评论的原因。不得不说但是又不好评论,所以正史对这些事就是记载而已,极其少有评论的。

南宋时期,拼死坚守了襄阳6年的吕文焕,为何要投降蒙古?

南宋后期与蒙古作战中,虽然大多数南宋将士都从一而终,誓死报国。但也有一些武将因为种种的原因投降蒙古。我们不能一概地去批判他们,因为当我读宋朝史料的时候,都很明显地可以看到,这些人或者是因为受到朝中奸臣排挤,或者是担忧城破之后百姓被** 才选择投降的。

就拿本期的人物吕文焕来说,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期间,坚守襄阳六年之久,史书记载:“文焕撤屋为薪,缉麻为衣,每一巡城,南望恸哭”。

直到1273年,蒙古攻破樊城并** 全城平民后吕文焕才不得不考虑城中的百姓。最后在忽必烈不屠城的承诺下,吕文焕才投降了蒙古。

而吕文焕投降后,个别大臣指出, “吕生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满台阁,宋君臣之孰贤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坚,宋兵民之多寡虚实,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为不知 。”

正因为如此,吕文焕及其原属吕氏集团的南宋降将受到元廷的格外重用,他们在元军灭宋战争中的作用超过了先前投降的刘整等人。降将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宋方军政信息,并参与战略策划与部署,为蒙军的战略方针转变和夺取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至元十三年 (1276年 ),在左丞吕文焕的建议下,元政府开始榷江西茶,扩大了财政收入。降将的这些建议,稳定了新收复地区的秩序,为元军进攻江南提供了物资保障,促进了战争的顺利开展。

这些南宋降将们倒戈以后,在战斗中充当蒙元军队的先锋,在各个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就比如吕文焕一投降,便做了伯颜元军的先锋,率领元军沿江东进。而范文虎投降后,与文焕一道东进。元军在进入建康进军临安期间,降将有的充当进攻临安的先头部队,有的则在其他地区攻城略地,配合元军的总进攻。在会攻临安的三路元军中,东路水军即以范文虎、王世强等为先锋,顺江东进。吕文焕协同伯颜率领中路军向临安挺进,在平宋过程中,这些降将战功卓著,作用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在蒙元政府的鼓励下,降将广泛动用自己原来的关系,对仍苦苦坚守的南宋将领及其亲属等进行劝降,使得南宋将士的投降活动成为一种连锁效应。

吕文焕投降后 , 跟随元军沿江东下 , 先后给亲信管景模、王胜、吕师道、张林等写信劝降。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投降后,便派人送信劝降知涟州的儿子陈岩。甚至有些降将在劝降过程中不惜以身说法,江西制置使黄万石投降后 , 劝降自己帐前都统制米立说, “吾官阶一个先牌写不尽 , 今亦降矣 ”。

每每读到这些历史,总是使人内心惆怅,因为南宋末期的武将真的是拼到了最后一滴血,自焚守志、战死报国者不计其数。即使是这些降将,也不能一味批判,因为南宋末期朝廷的政治很腐败,朝中缺乏可以居中调度的宰相。

这些降将投降到蒙古以后,客观上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减轻了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有这些人的存在,南宋彻底灭亡后,还有人能为朝廷中为宋人说话。

关于吕文焕投降有错吗和吕文焕评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