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吃了多少人(张巡吃了三万人)

生活经验0105

今天给各位分享张巡吃了多少人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守一城而吃掉三万人,这位唐朝的“食人魔王”是谁?

在安史之乱中,有一个人为守一城而吃掉三万人,被称为唐朝的“食人魔王”。这个人就是睢阳之战的领导者张巡。睢阳之战是唐朝安史之乱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后人对这场战役的争议性比较大,对张巡这个人也褒贬不一。

张巡吃了多少人(张巡吃了三万人),第1张

评价一个人是分两方面的,从历史战争角度上来看,张巡是一个英雄人物,在睢阳之战中,张巡和燕军长期作战,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四百多战,杀死燕军十多余万,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又参加指挥了雍丘之战、宁陵之战 ,和燕军对抗了靠近两年的时间。在唐朝睢阳是江南的富饶之地,是当时征收财税赋税的主要来源,所以睢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唐朝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 ,保护了唐朝的根基,所以张巡的战功是不可忽略的。

但是在道德方面,张巡和他的部队吃掉3万人,给他这一生留下了一个污点。大家都知道打仗需要粮草,但是当时打仗已经打了很久,粮草已经吃完,能吃的都吃了,并且外无援兵,情况十分糟糕。最后张巡为了守住睢阳,吃了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 ,非常的残忍,而张巡作为典型儒家读书人 ,大家对他这个惨无人道的行为是非常抨击的,毕竟吃人这个事情 ,在人类文明中都不可能是一个无可指摘的行为。也有人也有很多人说,如果张巡不吃人,睢阳这座城就会失守,唐朝就会灭亡,但是他的这种极端做法还是不受赞同的。他的功劳是有的,但是吃人这个行为是没有办法原谅的。

在历史上关于张巡功过的记载,出现严重的分歧。但是在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册,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评定张巡这个人的对与否,还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的评定还是留着后人去评说吧。

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文史弟

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

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

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

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

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须死睢阳!”

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

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

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是李唐王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一旦睢阳失守,没有钱财,李唐王朝的反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燕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不止于此,正是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所以给了唐肃宗的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在这段时间内,长安和洛阳得到恢复。

另一方面,一旦燕军第一时间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那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进程。

或许,又来一个“五胡乱华”都说不定。因为安禄山、史思明都属于胡人,从他们造反后的种种行径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仁义之师,当时燕军中也是胡人居多。

虽然睢阳之战意义深远,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道德污点,即吃了3万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仗更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打仗。

但张巡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在能吃的都已经吃了的情况下,最后张巡不仅把自己的爱妾给吃了,同时还把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给吃了。

这一点所凸显出的无道和残忍,是严重背离儒家的价值观念的,正如孟子所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事实上,李唐王朝在当时评定张巡的功过中,就已出现严重的分歧。贬张者认为“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挺张的人则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只不过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策。那么今天又该如何评价张巡呢?其实更为复杂,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食人三万余,挡几十万兵,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张巡的功过?

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给李唐江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征讨杨国忠为名,正式举起反旗,从范阳起兵。

这个三百多斤的胖子,玄宗的干儿子、偷羊的胡人以无限勇猛之势奔着李唐江山席卷而来。

狼烟滚滚,裹挟着他觊觎九五的野心

马蹄震震,宣告着他征服天下的欲望

从此刻起他携大军彻底撕碎了年老玄宗的盛世美梦,自起兵起便战无不胜,兵峰直指东都洛阳。

《资治通鉴》称:"禄山乘铁舆(防箭的铁轿),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李唐危在旦夕。

安史之乱下,李唐名将皆因各种原因出师不利

直到安禄山的铁骑无情肆虐李唐江山之时,玄宗才不情不愿的如梦初醒,他再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欺骗自己了,必须鼓起勇气面对残酷的现实。

好在安禄山虽然功勋卓著,但也并非当世第一名将,当时李唐将领中有两位已身经百战,论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甚至要高于安禄山,他们就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位为李唐开疆扩土,常年在环境艰苦的一线作战,立下过赫赫战功。

至少在封常清看来,安禄山只不过是蹦跶不了两天的跳梁小丑,于是便主动请战,他相信用不了几天,他就能将安禄山的头颅带回来献给玄宗。

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首先安禄山的军队是清一色的正规军,战斗力强悍,相反封常清只是匆匆招募了六万人,这六万人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一群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安禄山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无奈退守潼关和高仙芝兵合一处。如果,他们死守潼关,战局或许能实现逆转。

与此同时,李唐内部又出现了问题,因为小人进言,玄宗下令封常清、高仙芝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最后兵败如山倒,玄宗一气之下砍了这两位当世名将,局面进一步恶化。

局势虽然不利,但也涌现出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将星,张巡登场

虽然封常清和高仙芝没能抵挡住安禄山,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有一大批战场新星冒出了头,比如,河北战场的郭子仪、李光弼,书法大家颜真卿,当然还有姗姗来迟的本文主角张巡。

张巡小时候便博览群书、通晓阵法,出任县令取贤任能显赫政绩,面对杨国忠的专权敢于发声,是一位志存高远、不拘小节的人杰。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上司毅然投降了叛军,令他十分愤怒,率领当地吏民数千人加入了抗衡叛军的潮流中,随后开启了他一段时间内的辉煌人生,充分展示了他超强的军事战斗力和不屈的品质,同样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话柄。

张巡的功与过

张巡在安史之乱爆发时的地位远远不如封常清、高仙芝这种沙场悍将,甚至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在后来安史之乱稍微平定之后的论功行赏中却引起来很大的争议,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他的功劳和过错都非常大。

忠君爱国、意志坚定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叛军势头强盛,乱世之下能保住命就算万幸了,墙头草遍地都是,今天我降你,明天你降你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就连他的顶头上司都降了,他依然忠于社稷,坚持与叛军战斗。

后来,爆发了马嵬驿事变,张巡有六个手下都劝他投降,他还是心志坚定不为多动,并亲自砍了那六个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此以后他的手下没有一人再敢说半个降字。

领军能力强大、指挥能力卓绝,频频以弱胜强

张巡进驻雍丘之后兵马严重不足,战斗力肉眼可见,一次战斗中仅仅只有一千人守城,其余人出城偷袭。但仅仅靠这几千人张巡与叛军不停周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身先士卒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他为人聪明善兵,应对战场局势也是灵活应变,不墨守成规,总能出奇制胜,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想出很好的办法。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叛军足足对峙了60天,将一部分叛军部队牢牢锁在了该地无法动弹。

雍丘之战只是张巡爆发的开始,随后的睢阳之战才真正让他闪耀苍穹。睢阳是当时唐朝财赋重镇江淮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可想而知。这儿就成为叛军的必争之地,大唐必守之城。所以,一场大战即将来袭,叛军集合十三万大军逼近睢阳,张巡带着麾下三千人紧急入驻睢阳与当时的守军会和,兵力加起来只有六千八百人。

六千八百对十三万,睢阳之战拉开序幕之后打的异常艰难和惨烈,叛军一天二十多次进攻,张巡的守军顽强抵抗,一天下来城墙之下足足有两万具叛军尸体。就这样张巡每次都亲自督战,死死防着叛军的进攻。同时,守军也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粮草不足。

粮草不足,带头吃人

粮草不足历来是兵家大忌,睢阳之战打了半年之后,张巡的粮食储备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到七月中的时候,粮食就彻底吃光了,士兵怎么可能饿着肚子打仗、没有力气怎么守城。于是,守军便开始吃所有能吃的东西,树皮、菜叶、纸张老鼠、马全部都吃光了。

无奈,相邻友军又作壁上观迟迟不救援,没有一点粮食,又没有援兵,还要抵挡几万人的进攻坚守城池,张巡的将士们已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了。

将士们全都饿得两眼发红,怎么办?

这时张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吃人。

他带头将自己的爱妃分吃一空,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不久之后,睢阳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在最后守城的两个月中,守军足足吃掉了三万多老弱妇孺。

守军打到还剩四百人时终于再也守不住了,张巡仰天大喊:

"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最后被叛军抓住,被处死时铁骨铮铮,颜色不乱,以身报国。

毫无疑问,张巡以弱打强杀死叛军数万人,挡住了他们进攻江淮的脚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他吃人之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争议不断,有人认为,如果要吃人,还不如以死明志,有人觉得,张巡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坚决不投降,誓死尽忠,功大于过。

关于张巡吃了多少人和张巡吃了三万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