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吴三桂是祖大寿亲外甥吗?
是的,吴三桂是祖大寿亲外甥,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宁远(今辽宁兴城)人,祖家世代为辽东望族,吴三桂舅。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三兄弟皆辽东将领。崇祯四年,祖大寿筑大凌河城。八月皇太极兵围大凌河,孙元化急令孔有德救之,至吴桥兵变,有德倒戈回山东,登州城陷;孙承宗派宋伟、吴襄两将救援大寿,宋吴两将不和,在长山坡遭遇溃败;祖大寿四次突围均失败,明军4万多、分两路出击,全军皆没,祖大寿粮尽而降,不久复归明。崇祯十五年,锦州被清军围困年余,粮尽援绝,祖大寿再次降清,入关后任总兵。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卒。
如何评价祖大寿 《历史大叔》?
如果能把当时的历史重现,也许对祖大寿的评价更加客观。虽然无法重现历史,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总是不能更改。祖大寿是个大人物,是一个以忠臣良将自期的将军,是继袁崇焕之后的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最终做了清国的降将。人们总是会以汉将投降少数民族 政 权来诟病这些人。但好多人忘了,祖大寿曾以放弃自己的官职、身份来换取袁崇焕的性命,第一次降清也是诈降,且一直以忠臣良将自许,他即使不降,也很难说会不会重演袁崇焕的悲剧。祖大寿写的一首诗,可以看出他的心境,也有助于我们对祖大寿客观的评价。
孤城独立剑生光, 一度烽尘一断肠。
渐觉所为皆逆世, 岂宜有道任粗狂。
旧山无意抚宁远, 大国幽弱惧杀伤。
但见袁公终不见, 暗垂珠泪负兴亡。
袁崇焕手下的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最终结局怎样?
赵率教战死于北京城下,祖大寿降清后老死,何可纲不降清被大寿绑出锦州城外斩首!都是好汉!
袁崇焕纪念园有哪些将士?
有八个将领的石像,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 朱梅, 尤世禄,左辅,杨麒!
明朝中期名相?
01
章溢,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累官御史中丞、赞善大臣、太子赞善大夫。
据说他生下来就声若洪钟,童年时期嶷然庄重,乡井子弟惯有的那种轻佻,在他身上是看不到的。
元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一股流寇从福建犯龙泉,章溢和儿子存仁一起到山中避乱。
存仁没藏好,被流寇所得。
章溢心想,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不然我就绝后了。
于是他挺身而出,对流寇说,我儿年幼无知,我愿代之。
流寇素闻他的大名,正想重金求之,让他当他们的军师呢,如今不“劳”而获,自然大喜过望。
流寇马上要他出主意,章溢正色道,你们也有父母妻子,何必做这种灭族之事呢!
流寇大怒,把他绑在柱子上,用刀磨他的肋巴骨,边磨边说,不降者死!
章溢冷笑一声,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我是不可能为不义屈服的!
流寇更怒:你真的不怕死?
章溢说:死有什么可怕的,要杀就杀,要刮就刮,本人没工夫跟你们啰嗦!
流寇“怕”了,一直不敢加害。
晚上,章溢设计骗过看守,寻机逃脱,逃到福建,朱元璋知道后,让人带着五匹帛去召他,起用为佐命勋臣。
心中有义的人,命运不会差。
02
朱元璋曾专门召见大学士宋濂,问他哪个大臣好,哪个不好,宋濂回答说都不错。
怎么可能都不错,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
朱元璋不死心,一再追问,宋濂想了想说,好的与臣相交,臣所以知道,不好的即使有,臣也不知道,因为臣没有和不好的打过交道。
自始至终,他没有诋毁一个人。
身在险恶的官场,谁没有几个仇家,即使没有仇家,讨厌之人总有一两个吧,大老板召见他,多好的报复机会啊,可他始终没有对任何人趁机落井下石,这就是所谓的,人品担当吧。
03
杨荣,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建文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们应该要知道
永乐二十二年,杨荣随明成祖朱棣北征鞑靼部阿鲁台。
一天早上,大军从凌霄峰出发,杨荣与学士胡广、金幼孜结伴而行。
到底是文人,行动缓慢的这几人,走着走着就掉队了,然后迷路了。
朱棣见他们没跟上,命宦官回去寻找。
当时已是黄昏时分,宦官找到他们,见他们还在,就不管他们了,策马飞驰而去。
宦官走后,这几个笨蛋,又在山谷中迷了路。
又累又饿,金幼孜从马上坠了下来,胡广竟然不顾而去。
杨荣翻身下马,为他整理马鞍、辔头,然后扶他上马,继续前行。
没走几步,金幼孜又从马上掉了下来。
和他一起坠马的,还有马鞍,而且摔在石头上,摔裂了,没用了。
杨荣就把自己的马让给金幼孜,自己骑他那匹没有马鞍的马。
一个通宵过后,精疲力尽的他们,终于出了山,远远地看到了自己的队伍,快马加鞭,终于在中午时分,追上了中军。
朱棣大喜,慰问良久,对杨荣之义,赞不绝口,杨荣却说,没什么没什么,僚友之分,应该的,应该的。
朱棣说,难道胡广不是僚友吗,为毛他丢下你们不管,自己走了?
杨荣所做的这件事,确实不大,做起来并不难,可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
能够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往往是看起来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04
曹鼐,北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人,明初名臣,曾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任江西泰和县典史的时候,捕盗时获一女子,漂亮得不得了,曹鼐大为心动。
但他心里清楚,他不能做这种事情,因为他有自己做人的底线。
为了熄灭心中的欲火,他在纸上写“曹鼐不可”四字,写了用火烧掉,烧了又写,然后又烧掉,反复几十次。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晚上,他始终没碰那女子一下——终夕竟不及乱。
给自己设置底线很容易,但能始终坚守底线不逾越的,世上能有几人?
05
商辂,浙江淳安人,明朝中期名臣,曾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然而“夺门之变”后,他却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才再度入阁。
商辂晚年力请辞官,以少保致仕。
商辂致仕后,大臣刘吉见其子孙多贤,感慨地说,在下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妄杀一人,所以您的子孙才能这样啊。
商辂说,不是我没有妄杀一人,实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
所谓好官,并非“管”好自己就行了。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们应该要知道
06
罗伦,江西吉安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来因病辞归,隐于金牛山,开门教学。
想和他交朋友,那可不容易,因为他为人有“洁癖”,不视恶色,不听恶声,不穿恶衣,不吃恶食。
对人子,他开口讲孝,闭口也讲孝,对人臣,他开口讲忠,闭口也讲忠,对当官的,开口讲的是民间疾苦,闭口讲的,也是民间疾苦。
见了好人,爱之若麒麟凤凰,见了恶人,厌恶如同见了贪婪的大猪、残暴的长蛇,见了饥寒冻馁之人,倾家赈之也在所不惜。
总而言之,凡是好事他都要去做,人们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事之成败利钝,己之死生祸福,他一概不顾。
他所交的,也都是豪杰之士,那些人都说,先生的为人,简直如同青天白日。
所谓“完人”,大概就是这样儿的吧。
07
刘铉,江苏苏州人,永乐中以善书征入翰林,后来中乡试,擢少詹事,赠礼部侍郎。
刘铉生活节俭,工资花不完,就把剩余的工资,分给宗族,还把家里的小米等粮食,拿出来接济贫困的故旧,缺钱的僚友去世了,他还为其操办后事。
他还收养孤儿,抚养他们,教他们学文化,那些孤儿当中,后来有人当了大官。
他手下有个病吏,孤苦无依,他很可怜他,就让他住到家里来。
那人得的是传染病,把他家人都传染了,有人劝他打发走,他没听,而是积极为病人求医问药,后来,那人和他家人的病,都治好了。
一个人混好并不难,难的是,混好后能像阳光一样“普照众生”。
08
明代宗时期,一位叫杨公翥的官员,有很高的德行。
住在京师时,他的坐骑是一头驴。
邻居是一个老头,老来得子,孩子听不得驴叫,驴一叫,就吓得哇哇大哭,杨公翥就把驴卖了,改为徒步。
有一年下了很久的雨,邻居为了排水,就在墙上挖了个洞,水流到他家,把他家淹了。
家人想找邻居讨说法,杨公翥说,下雨的时候少,天晴的时候多,天晴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找他干什么呢?
金水河桥建成后,朝廷征召德行高尚者试涉,大臣们第一个推荐的,就是他。
公道自在人心,人心自有公道。
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们应该要知道
09
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曾在国子监读书,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
有一年,陈献章从京师回老家,与族弟乘同一艘船。
船到广东阳江时遇到强盗,强盗乘着小艇,拦截了他们的船,将其族弟等人的财物,劫掠而去。
陈献章住在船尾,强盗大概没看到他,他朝强盗大喊,我的行李很值钱,你们把我的行李拿走,把其他人的行李,还给他们吧!
强盗问他是什么人,他说他叫陈献章,强盗愣了一下,随即举手作礼,说,原来是陈先生,我小人不知,惊动了君子,请不要见怪,舟中之人,都是先生之友,我们怎么能要他们的财物!
强盗说完,尽还财物于舟,乘小艇离去。
好的德行,就是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