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赵匡胤)

生活经验073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赵匡胤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赵匡胤夺了柴荣江山,为何没有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

主要是因为赵匡胤是属于谋权篡位而得来的皇帝,并不是正式继承的,再加上柴荣与他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果还将柴家人赶尽杀绝的话就得不到民心。因此他与历代篡位的皇帝不同,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策划自己是被迫当皇帝,其次就善待前朝子孙及功臣,让大家都归顺他,也是鉴于以前历代王朝的血淋淋的教训。

当年柴荣在弥留之际,将赵匡胤教传到身边,亲自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就这份信任,其实赵匡胤是不应该谋反的。不过赵匡胤本就是有野心的人,当时柴荣在可能就还顾及情面,后面柴荣一死,他就该为自己的荣华富贵做打算了。因此便苦心经营了一场戏,虽然名义上是被士兵逼迫,黄袍加身,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赵匡胤早有预谋。这出戏还不够,因为毕竟柴荣对赵匡胤有着很深厚的情义,赵匡胤这样做就是不仁不义的奸吝小人。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赵匡胤),第1张

于是赵匡胤思来想去,想想以前的君王,凡是篡位的,又没有善待前朝人的,要么不久就灭了,要么就是内乱不断,要么就是国土被分割。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因此他非常慎重地处理了柴氏家族。因为他明白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天下人的仇视,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赵匡胤为了安抚人心,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之后,率军回到京城,对满朝文武大臣、幼主和皇太后也非常的善待,因此也赢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也就是赵匡胤的手段高明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柴氏余党整顿的服服帖帖。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

柴氏对他有知遇之恩,收拢人心。

赵匡胤之所以不杀柴世子孙,甚至连当时的皇上柴宗训都没杀,而是将其养在了庐陵,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柴氏对他有知遇之恩。我们现在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恩情,只要是恩情就要报答。因为柴氏祖先的慧眼,才能够让他掌兵,只有掌兵了才能够有黄袍加身的条件。

第二个原因,赵匡胤想让跟随他的将领们知道他连皇室的后裔都不会杀害,所以他们这些对他登基有帮助的人,一定会得到优待的,让他们放宽心并且稍安勿躁。

第三个原因做给小国看的。赵匡胤推翻了北周政权成立宋朝坐上皇位之后并不能立刻放下心来,因为当时的整个中国并不是只有宋朝这一个政权了,还有很多其他的政权,赵匡胤这一手等于跟那些政权说你们放心大胆的投降吧,投降之后性命无忧还有荣华富贵,所以大家就麻溜的投降吧。

赵匡胤是谁?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后周护圣都指挥使宋宣祖赵弘殷次子,母为昭宪太后。

历来朝代更迭都是赶尽杀绝,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

赵匡胤登上皇位之后对于柴氏子孙是很友好的,一个是因为赵匡胤是夺取的皇位当时反对之声是比较大的,对柴氏子孙友好会让反对之声变得小,二是因为曾经的旧主柴荣对于赵匡胤是比较的重视的,赵匡胤也并不想恩将仇报。就在登上皇位之后下令历代的子孙都不能对于柴氏过于的严苛,其实也是赵匡胤一种政治友好政策,出发点是在维持自己的统治。

赵匡胤登上皇位的时候反对声是比较大的,为了更好的维持统治就善待柴氏子孙,这才让天下的人们对于他不再如此的反对,最开始登上皇位时说自己是被大家黄袍加身不得已才登上皇位的,大家只是认为君王年纪比较小,而赵匡胤是当时后周比较有能力的人,就让他当君王,但这都是赵匡胤为自己登上皇位所做的推辞,人们都知道他是在谋反。

第二点是因为赵匡胤有如今的地位和权势很大程度上是曾经的旧主柴荣对自己信任和培养,赵匡胤也深知自己的今天的一切都来源于柴荣,而古人又比较的在乎因果报应。赵匡胤也是害怕如果对于柴氏子孙斩尽杀绝,不仅天下的人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是不适合当君王的,而且自己的内心也是会有些不安的,所以就对于柴荣的后代比较的好。

从总体上来说赵匡胤是君王,在行事上面都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善待柴氏后人一方面是在稳固人心和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在安自己的心。不过相比于其他的朝代的改朝换代来说赵匡胤的做法是比较的好的,毕竟没有太多的人死亡避免了过多的流血,是赵匡胤比较仁心的一面,不过柴氏的后人因为依靠住皇家反而变得有些骄傲。

赵匡胤抢了柴荣大好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女斩草除根呢?

赵匡胤是历史上难得的厚道皇帝。说赵匡胤厚道,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因为赵匡胤对待开国功臣,夺权手段比较温和,杯酒释兵权轻轻松松达到目的,不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进了城,开了国便想尽办法杀戮功臣,对待自己的兄弟,赵匡胤还是非常够哥们的;

二是因为赵匡胤在对待老主子柴荣后人方面十分靠谱,特意留下遗训,嘱咐大宋后世之君,对柴氏子孙不可妄加杀戮,一旦谋反,也仅仅赐其自尽,对待柴氏后人,赵匡胤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能够做到像赵匡胤如此宽宏大量,还真是不多见。

历史上凡是王朝新创,必然要对前朝的皇族大开杀戒,比如清朝对于明朝就是如此,虽然清朝名义上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入关,但是暗地里却对明朝皇族后裔十分忌惮,必要斩草除根。

清军在入主中原之后,一直派人四处追杀逃跑的崇祯皇帝的三个皇子。其实这三个皇子曾经被闯王李自成抓到过,但李自成并未杀害他们,而是给他们封了王。清军入关后,李自成逃离北京,崇祯的三位皇子也纷纷逃离。

据说,太子朱慈烺和另一位皇子朱慈炤,在逃跑的路上被士兵杀死,而崇祯的第三个皇子朱慈焕却被一个姓王的地主家收留。王地主见他身上有股贵族气,觉得他不像是一般的贫农乞丐。

可王家不久之后也遭遇变故,朱慈焕再一次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因为举目无亲,而又身无分文,他最终削发出家,来到了一个寺院当了和尚。

出家不久之后,一个明朝的以前官员再一次成为了朱慈焕的救命稻草,他劝说朱慈焕还俗,带着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并让女儿嫁给他做了老婆,从此之后,朱慈焕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朱慈焕因为是从北方漂泊到了南方,所以一些生活习俗、口语方面和当地人有很大区别。当时,南方的反清势力又开始剧增,清朝政府觉得必须将前朝的旧人全部消灭,才能一劳永逸。

朱慈焕因为口语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再加上本是皇家出身,沦落到此处难免有些感伤,他经常和身边人倾诉自己的过去,最终被当地的居民举报,最后被查证他就是那位朱三太子。

可此时的朱慈焕已经75岁高龄了,在审理时,朱慈焕说,我已经更名改姓许多年,如今已经是75岁白发老人,不曾有过谋反起义之心,也无勾结乱党的案例,对大清朝并没有什么威胁。

审理案件的官员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将朱慈焕的口供上报给康熙。按理说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不会对他有什么威胁了,结果素来“宽宏爱民”的康熙皇帝还是下了毒手。

他将朱慈焕凌迟处死,又将他的儿子们全部处决,不给他们留一点活路。

流亡一辈子的朱慈焕,在晚年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一个被斩杀,自己最后被刽子手一刀刀凌迟处死,真的有些可怜。

上面介绍了明朝亡国之君的后裔的悲惨遭遇。赵匡胤是怎样对待后周的孤儿寡母呢?

赵匡胤不仅善待后周的孤儿寡母,而且还赐予其免死铁券,生活待遇也十分优厚。

那么赵匡胤夺取了柴荣的江山后,为何不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永除后患呢?

实际上赵匡胤除了人比较厚道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定人心。

说实在话,柴荣在世时,对赵匡胤是非常不错的,这哥俩可以说是战场上的生死之交,赵匡胤如果没有柴荣的提拔,可能不会建立巨大的功业。

柴荣即位之后,命赵匡胤掌管禁军,对赵匡胤信任有加。

当年北汉侵犯后周,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与北汉军队决战,但是在快开战的时候,后周军队的统帅竟然不战而逃,导致后周军队一时之间非常被动。在此危难之时,赵匡胤力挽狂澜,指挥自己的同伴杀进敌营,这才转败为胜,但是赵匡胤也受了伤。

柴荣为此非常心疼,说啥也不让赵匡胤再去冒险了。回到京城之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柴荣去世之前,将幼主托付给了好友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却趁机夺了后周的江山,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非常不地道的。虽然赵匡胤名义上是被士兵逼迫,黄袍加身,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赵匡胤早有预谋、安排好的一场戏。

赵匡胤当时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天下人的愤慨,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再来一场十八路诸侯共伐叛贼的闹剧,恐怕赵匡胤也支撑不了。赵匡胤为了安抚人心,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之后,率军回到京城,对满朝文武大臣加以安抚,对幼主和皇太后也极力善待,因此也赢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和理解,反抗的声音自然就小了些。

反之,如果当时赵匡胤头脑发热,将柴氏后人杀掉,不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且还揭穿了自己被士兵黄袍加身、被逼当皇帝的谎言,更会受到天下人的唾骂,因此赵匡胤这一招实在是明智之举!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子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