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叫什么名字(嘉庆帝叫什么名字拼音)

生活经验092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嘉庆帝叫什么名字,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嘉庆帝叫什么名字拼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嘉庆帝叫什么名字(嘉庆帝叫什么名字拼音),第1张

本文目录:

嘉庆叫什么名字?

清仁宗嘉庆,本名爱新觉罗·颙琰(yongyan)

开始叫永琰,后来由于即位,为了避名讳,而改其他皇子的名字太多了,索性自己改了。

(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嘉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乾隆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9岁时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九子永琮,但他2岁时又因痘症早殇。第三位皇太子是皇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为什么改“永”作“颙”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皇帝的名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的名字,没有避讳的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历”字,则改作“暦”字。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嘉庆皇帝简介

公元1760年,乾隆第十五子颙琰出生。

公元1795年,颙琰即位,是为清仁宗,又称嘉庆帝。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乾隆帝驾崩,嘉庆亲政。大学士刘墉等人纷纷上奏,弹劾和珅,列举和珅种种贪污恶行。以前有乾隆帝的庇护,嘉庆不能惩处和珅,如今早对和珅非常不满的他,终于等到了机会。于是仅过了10多天,在正月十五,嘉庆就宣布了和珅20多条罪状,紧接着就是查抄和珅的财物。…,…。

嘉庆对和珅的惩治,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这是嘉庆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唯一杰作。但他只把和珅当作个案处理,而没有把“和珅现象”当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决,进行制度性的改革,这是嘉庆的平庸之处。

嘉庆五年(1800年)夏,清廷下令地主乡绅的乡勇、团勇实行“坚壁清野”和“碉堡政策”,迫使起义军力量大为削弱。但是,起义军还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4年的斗争。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这场轰轰烈烈的白莲教大起义,才被清朝统治者镇压下去。

嘉庆帝亲政之后,虽然惩处了大太监和珅,但吏治的腐败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盛夏,嘉庆帝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浩浩荡荡进发木兰,不久后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狝。。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七月十五日,嘉庆帝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猝死。

嘉庆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刻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闲杂人员出入。直到二十七日,京城的王公贵族们才知道了噩耗。嘉庆帝猝死的原因扑朔迷离,致使民间产生了各种传说和推测,一时流言四起。各种说法与传闻不一致。

嘉庆帝从病倒到归天,还不到一天工夫。虽然死前没有出现任何的征兆,但导致猝死的最大祸首便是长期的劳累、伤神、压抑、苦恼、忧郁和烦躁。已经60多岁的嘉庆帝,身体肥胖,加上天气暑热、旅途劳顿,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病而猝死。

嘉庆帝死后,他的次子爱新觉罗 - 旻宁即位,是为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自幼在读书行文、习武等方面便表现不俗,是一位理想的接班人。

( 几十年来嘉庆帝为治理日益衰败的国家,殚精竭虑,付出了全部心血。但他的能力不足以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中兴,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个动荡不安的大清王朝。)

清朝嘉庆皇帝叫什么?

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36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嘉庆皇帝是叫永什么?是十几阿哥?

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后改名为颙琰[yóng yǎn],清朝第七位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十五阿哥。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

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

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

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永琰是什么皇帝(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

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个皇子。乾隆皇帝在为他们取名时,都以“永”为辈分,后面跟一个以“王”字为偏旁的字,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等。

乾隆皇帝的皇十五子叫永琰。1773年冬天,乾隆皇帝将永琰秘密立为皇储。1796年,乾隆皇帝宣布归政,将皇位禅让给永琰。永琰随即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嘉庆”。因此,永琰被称为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死后的庙号是“仁宗”。在中国古代,能够得到“仁宗”庙号的皇帝屈指可数。只有宋仁宗赵祯、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永琰等寥寥几个人。这几个仁宗宅心仁厚,施政风格都非常宽厚仁慈。

这一点,从嘉庆皇帝改掉自己的名字可以看出来。

嘉庆皇帝继位后,将名字从“永琰”改为了“颙琰”。虽然“永”和“颙”的读音是一样的,都读“yong”,但意思却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颙”字的结构比“永”字更加复杂。嘉庆皇帝为什么会这样改呢?

嘉庆皇帝

一句话:方便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避讳。

清朝有着严格的避讳制度。皇帝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

比如,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所有人在提笔写到“玄”字或者“烨”字时,都必须选择相近的字,进行代替。如果直接写“玄”字或者“烨”字,那就会犯下大不敬的罪名,惹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紫禁城的北门最初叫玄武门,就因为要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被改名为神武门。南京有一座玄武湖,在明朝时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到康熙朝时,为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改名为元武湖,直到民国时期才改回玄武湖的名字。

南京玄武湖

再比如,雍正皇帝名叫胤禛。雍正皇帝继位后,为了避讳,将他所有兄弟的名字都改了,胤褆改为允禔,胤礽改为允礽,胤祉改为允祉……只有皇十三子胤祥与胤禛关系融洽,又为雍正皇帝立功非凡,被允许从允祥改回胤祥,是有清一代里臣子不避皇帝名讳的例子。

再比如,乾隆皇帝名叫弘历。乾隆皇帝继位后,虽然口口声声表示名字避讳是“文字末节”,不需要搞这一套,但又下令在科举考试中执行避讳,规定凡是“直书庙讳、御名及先师孔子讳者”,都需要罚停三科。这就是说,只要考生在考卷里写到了“弘”“历”两个字时,没有缺笔表示尊重,一律停考3科。清朝科举3年为一科。有9年大好时光不能参加考试,这名考生的科举之路基本上就断绝了。

清朝科举考试

嘉庆皇帝认为,自己名字“永琰”中的“永”字,是一个常用的汉字,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如果自己继续在名字中使用“永”字,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巨大改动。此后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既不能在名字中使用“永”字,也不能在书写时提到这个字。与其如此,不如自己改一个不常用的生僻字。这样一来,文武百官和天下老百姓就能继续使用“永”字了,他的兄弟们也不需要改变名字了,岂不善莫大焉?

于是,嘉庆皇帝放弃了“永”字,改为“颙”。从此,“永琰”变成了“颙琰”。

嘉庆皇帝和皇后

毫无疑问,嘉庆皇帝的做法非常厚道,与他仁厚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嘉庆皇帝成为清朝第一个改变自己名字的皇帝,在他以后,历代皇帝都进行了模仿。

嘉庆皇帝第二子(嫡长子)绵宁于1820年继位,是为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旻宁”。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詝于1850年继位,是为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嫌麻烦,没有改自己的名字,并允许兄弟们保留名字,只是大家在书写这两个字时,最后一笔不写,当作避讳。

道光皇帝

在咸丰皇帝之后,同治皇帝载淳没有兄弟,不需要改名。光绪皇帝和末代皇帝溥仪,都是以继子的身份继任皇帝的。那时候内忧外患不断,大家都忙得很,顾不上避讳这一套了,不再改名。

此后,姓名避讳就逐渐成为了历史。

关于嘉庆帝叫什么名字和嘉庆帝叫什么名字拼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