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的原因)

生活经验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商鞅被行刑时,为何秦国百姓都欢呼雀跃?原因是什么?

提到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们,人们的脑海会浮现出一个名字——商鞅。商鞅做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然于心,如果没有他的助力,秦国不可能完成向强国的跨越,如果没有他的助力,秦始皇一统六国将会被推迟多久也无人知晓。在提到商鞅改革所带来的益处之时,人们往往会说,他是秦朝的功臣,他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应该在历史上留名。然而事情的发展仿佛出乎意料,因为在商鞅行刑的那一天。秦国的百姓们无一不喜笑颜开,面对一个为国家作出作出贡献的功臣,为什么商鞅的付出会被世人熟视无睹呢?

一、秦国崇尚武力,众多男丁纷纷冲向了战场

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的原因),第1张

秦国属于冷兵器时代,国力强盛与否直接取决于国家兵员数量和民众参军的积极性。商鞅的改革其中一项是鼓励参军,当众多的男丁们,拿着武器,冲向战场后,只落下身首异处的下场,那么他的家人,一定会将怨恨发泄到一个人的身上,而这个人就是商鞅。

二、商鞅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任何改革的前提都是需要牺牲一部分利益的,商鞅的改革无疑是极大的触动了秦朝旧贵族的奶酪,其中就包括了人中龙凤的秦朝太子,虽然商鞅的改革的确取得成效,但是在强大的旧贵族利益集团之前,自己的利益是不容有损失,因此在官场之中,只要不是和商鞅站在一派的官员,都是无比痛恨商鞅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商鞅即使改革取得突出成绩,但在官场之中的名声,也非常一般。

三、严苛的法律让民不聊生

商鞅在当秦国国相的时候,是极度提倡酷刑的,诚然,严苛的法律制度,可以在封建时期达到巩固封建制度的目的,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一系列残酷的手段,只能让底下民众,受到封建官吏的剥削,对于底层的民众来说,如果给他们机会,一定会选择将商鞅碎尸万段,并且在这些民众的认知中,只要商鞅死亡,他的改革就会动摇,也不用再“道路以目”了。所以商鞅被处决的时候,民众们拍手叫绝。

四、商鞅的个人品行存在缺点

商鞅作为官吏,在行为上写的十分高调、张扬,只要他一出动,就会有大批人马跟随,声势非常浩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路两侧的民众,被他的改革,严苛的律法,压制的喘不过气来,所以民众们在看到自己被受压迫,又看到他光鲜亮丽、高高在上之时,内心的落差感十分明显。而事实上,商鞅的改革达到了强国,但是并没有达到强民,所以民众们只是表面上顺从,内心里十分抗拒。

所有的改革都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商鞅无疑是一个敢大胆尝试的人,事实也证明他的改革在特殊的时代有着别样的作用,但是他也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民心向背,民心所向着,会被后代捧上神坛,民心所背者,只会遭受人们唾弃。

商鞅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有莫大功劳为何全国上下对他恨之入骨呢?

秦孝公推崇商鞅,允许其在秦国境内大力推行新法,商鞅变法彻底实施之后,也确实为秦国国力的增强做了不少贡献。然而,商鞅最终却成为了“全秦公敌”,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商鞅变法的成功,反倒预示着商鞅必死无疑呢?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所涉及到的人

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首先反抗的就是秦国的旧贵族们。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商鞅变法中要求“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也就是说强化军功在朝廷中的地位,旧贵族就算是出身再显赫,也不得比有军功的头领地位尊贵。这项规定极大地威胁到了旧贵族们的朝廷地位和发言权,自然受到了旧贵族们的暗自愤恨。

但是这项规定却在潜移默化中鼓励了军中的将领英勇作战,靠真本事获得荣华富贵,也为日后秦国的军事战斗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还要求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所谓“连坐法”就是一人犯罪,邻居死光!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周围的人没有举报或者帮忙抓捕他,那么周围的这些人就与罪犯同罪。这条法律引起了百姓的极大反感,那些无辜被连坐枉死之人的亲属无不伤心欲绝,怒气冲天,将所有的恨意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上,那就是这次变法的始作俑者——商鞅。

2. 商鞅变法之后的政治形势

商鞅变法成功后,首先得到封赏的就是在这次政治改革中贡献最大的商鞅。秦孝公对其大肆称赞并赐予大量封地和财宝,商鞅也毫不推辞地收下,并来到自己的封地颐养天年。

商鞅知道这次的改革中自己得罪了无数百姓和众多达官显贵,许多人重金悬赏想要他的项上人头,所以商鞅来到自己的封地之后,花重金聘请了二百多个勇士贴身保护自己。

然而,商鞅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孝公早在变法成功之时就已经对他起了杀心。政治改革的成功,让商鞅居功至伟,成为了一等一的功臣,让秦孝公不得不封赏他土地和财宝。可是,这次变法让百姓和贵族们怨声载道,甚至有的地方因此产生了些许** ,这堆积的民怨必须有人来平息!

平息这民怨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商鞅。

3. 商鞅之死

商鞅为秦孝公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面对天下悠悠众口,秦孝公自然不能处死商鞅。可是秦孝公的儿子可以啊!秦孝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赢驷继位。嬴驷为了平息民愤,巩固地位,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商鞅。据说嬴驷的老师就是被商鞅削掉了鼻子,嬴驷以此为借口,抓捕商鞅,并罚以车裂,将商鞅当众五马分尸,以解众怒。

人们为啥讨厌商鞅?

法家学派的思考完全围绕着"君主利益"这个圆心,而不顾及其他阶层的利益。因此法家变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民众当成君主的工具,通过严刑峻法,把百姓都变成亦兵亦农的斯巴达式战士,把国家改造成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

所以法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是针锋相对、完全相反的。比如儒家认为,民众是国家的主体,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民为邦本",国家是为民众而存在的。法家却认为,君主是国家主体,或者说,国家的存在是为君主服务的。所谓"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就是说,百姓对君主有什么用呢?作战的时候,可以贡献生命;和平的时候,可以贡献劳力--这就是百姓存在的意义。

儒家学说认为,君主应该争取民心,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民众的感受就是上天的感受,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老百姓满意,君主才能继续做下去。法家却坚决反对这一点。韩非子在《显学》篇中说道: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

意思是说,不懂得政治的人才会说要争取民心,如果要获得百姓的支持后才能施政,那么要政治家有什么用?人民都像无知的婴儿一样,政府要他们吃点小苦以谋求永久的大利,牺牲一代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竟然全然不能了解。如果治国的时候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那国家必然要陷入混乱。

儒家认为有恒产才有恒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因为他们有不大不小的"恒产",所以心态很平稳。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财产基础,那么他就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会走上歪门邪道。

商鞅却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和"胜民"。也就是压制、打击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为什么呢?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意为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关于百姓为什么恨商鞅和百姓为什么恨商鞅的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