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巡是哪里人)

生活经验090

今天给各位分享张巡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唐朝的张巡究竟是个吃人恶魔还是民族英雄?

当人类开始形成群体,有了智慧和语言之后,道德就自然的开始捆绑我们的身心。但道德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更没有标准的,但公认的最没有道德的就是吃同类了。但当人类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要让大家在道德和吃人之间必须选一个的时候,你们会怎么选呢。我知道大家可能回答不上来,但历史上有一件事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而你们的答案就是对而这事件的看法。而这件事就是张巡靠吃人来坚守睢阳。

张巡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巡是哪里人),第1张

张巡守睢阳的时候,唐朝已经到了很危险的边缘了,这个时候的唐朝已经站在断崖的边上,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而此时的张巡站了出来决定拉唐朝一把,而拉唐朝的办法,就是孤军坚守睢阳。当时张巡能指挥调动的士兵并不多,历史上记载顶多就是万把人。但是张巡就靠这区区的万把人,硬是扛住了20万大军的疯狂进攻,而且一扛就是两年。他这一疯狂举动,保住了唐朝呆得半壁江山,为日后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咋一看以为张巡应该是个忠臣,但了解张巡守城过程的人心里一定都很膈应,虽然大家都同意张巡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是一个值得歌颂的人,因为他力缆狂澜拯救了唐朝,不管后面的王朝是谁建立的,他都是各个朝代的楷模,是每个大臣必须学习和认知的对象。但即便如此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之所以不舒服那是因为张巡守城的两年里,做的事情让后人感到十分恐怖,甚至想都不敢去想那个画面。

这两年里,睢阳一直被20万叛军所围困,别说人了,就连苍蝇都飞不出去,城里能吃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到最后老鼠都吃绝了。没有吃的,又坚决不投降,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更不能饿死啊,所以张巡杀了他的妻妾,把妻妾色肉分给了士兵们吃。这个时候连士兵都没有吃的了,那证明城里的饥荒已经很严重了,士兵得到优先供应,百姓可没有这个待遇。百姓已经饿了很久了,人一饿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早在张巡杀妻妾之前,百姓相食早就开始了。同样和张巡守城的另一个大将许远,看到张巡杀妻妾给士兵吃,立马转头就奔回家里,把自己的仆人给杀了,送到前线犒劳士兵。这种场景就连游戏比如一品官老爷之类的都不敢这么设定啊。

而得以缓过气来的唐王朝对张巡等人的表现也很赞赏。张巡在安史之乱前官职并不高,仅仅就相当于一个县令,靠着他对唐朝的一份忠心,叛乱发生之后官位一路飙升,到了最后甚至都给他封到了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就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司令,掌管几个省的军队和战事。不过话说回来,唐朝就算给他封侯,给在再大的名头,张巡的手底下也就只有一个城和万把饥肠辘辘的士兵罢了。

但唐朝现在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在艰难时期也只能打空头支票,要是哪天缓过来再说了。反正认命状好写也不浪废多少笔墨纸画。面对一线死扛的张巡,想不"慷慨"都不好意思。至于什么支援啊,救兵啊之类是想都别想,唐朝自己要有兵那还跑个啥?睢阳城在全盛那会有四万多户,注意,这里是户不是人口,那时候一户人口差不多都是五六个以上,摊上大户,几百号也是正常,到了城市被叛军攻破的时后,一清点,好家伙,就剩400来号人,剩下的要么战死要么被吃掉了。靠吃人死守的张巡,这份忠义到底要不要得,真的很难说。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若是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来看,张巡确实是一个忠义之辈,也是一个大英雄,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替帝王解决了不少烦恼,也是一个英雄人物一般的存在,在历史上他建立的丰功伟绩,真的是数不胜数。若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来看,张巡久就太无情无义了,他竟然可以连自己的妻妾都吃了,世人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得有多狠心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啊,老百姓也是无辜的啊,三万人啊,都被他给吃了,难道百姓的生命就不是命吗?这不免有点视人命如草芥的感觉。所以说,张巡的一生算是一半功劳一般过失吧。

在历史上,张巡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大人物,在战场上,他一直都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百姓心中也是对他感恩戴德的,但是这一切都是世人在睢阳之战之前对他的看法。张巡确实值得百姓去爱戴,去歌颂,张巡一生经历了多达400多次战争,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样一个人,能活下来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而且很多的战争都是以少胜多的,他的能力不容置疑。

曾经在长达两年的对战时间里面依然坚守睢阳,可见其能力超群啊!但是就是在睢阳之战,他做了一件至今为止都遭人质疑的事情,就是他吃了三万多个百姓,包括他的妻妾,这让后人闻风丧胆啊,不免感叹这个世界竟然有如此狠心之人。

据说当时军粮断了以后张巡把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干净了,最后没有吃的了,可是肚子饿着怎么打仗呢?于是他便想到了吃人,就有了后来他的黑历史。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不犯错,在那样的情况下,国家和孝义是不可兼得的。张巡只能选其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管怎么选择都是错的,但是不选就会错得更彻底。所以张巡这一生,姑且算是功过相抵了吧。

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呢?

张巡是安史之乱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在镇守睢阳的时候,让士兵们吃了三万睢阳老百姓,甚至连他的小妾都被他给吃了。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劳,我认为这都是惨无人道的行为。狗尚且不吃同类,何况是人呢?

安史之乱爆发迅速,长安洛阳眨眼间就失守了。

谁都想不到安禄山的速度会如此之快,起兵初期从范阳就直奔长安和洛阳这两大唐朝国都。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只能带着身边的亲眷窜逃到了四川地区避难,而这个时候中原地区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因为常年太平的生活,导致各地方的官员都不知所措。

当安禄山杀来的时候,地方官员基本全都投降了,所以安禄山占据国都洛阳后,立刻宣布称帝,国号大燕。这些年安禄山少不了唐玄宗的提拔,唐玄宗将他升任范阳节度使、统领十多万大军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将国家的未来交给了这个人。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据说是为了让安禄山跟太子的势力保持平衡,挟制太子集团。唐朝太子都有造反的遗传,所以唐玄宗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可惜所托非人,结果安禄山自己造反了。

安禄山东进江淮受阻,张巡一战成名。

那个时候的安禄山可谓是不可一世,天下基本上没有谁是他的对手。在打下长安和洛阳以后,安禄山果断采取东进的策略,因为江淮一带是唐王朝的赋税重地。拿下了政治中心后,自然要去夺取经济中心。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十多万大军直奔江淮而来,要想入江淮,首先要攻破睢阳。这里是江淮赋税之地的门户,不过让安禄山放心的是,这里并没有什么重兵把守。

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旧唐书》

张巡本是一位小县令,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员,可是在叛军到来以后,他自发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以此来抵抗燕军的入侵。雍丘之战中,张巡作战勇猛,击退了当时燕军大将令狐潮,夺取了雍丘城。

此刻令狐潮多次率领一万多人攻打只有三千多人的雍丘,都被张巡击败。张巡累计斩杀令狐潮大军一万多人,而唐军只损失一千多人。这个时候就连吴王李祗,都对张巡这个县令出身的将领刮目相看。

令狐潮围攻雍丘不下,张巡大战三百多场。

不得不说张巡真的是硬汉作风,令狐潮屡次败给张巡心里自然不爽,所以集结了四万多人的燕军攻打雍丘。而张巡这里只有两千多人,实力悬殊可想而知。但是沉稳的张巡选择搞了一场突然袭击,在夜间冲出城去,将燕军击溃。

此外他跟令狐潮大战了三百多场,令狐潮的大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雍丘成得以保全,这简直就是奇迹。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张巡个人的统兵能力。

张巡的人物生平

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他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者或宽厚长者,而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

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张巡中进士,此时其兄张晓已位居监察御史,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其后,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职外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他在任内治绩优良,有气节、讲义气,对因遇到困难来依靠的人,都倾囊相助,豪无吝色。任满后,张巡被召回长安。当时正值杨国忠当权,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定会被重用,但他却拒绝,答道:“这正是国家的怪事,京官不能当啊。”于是被调到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再当县令。

当时真源县辖地很多土豪劣绅。其中以大吏华南金为首最猖狂,时时欺压百姓,当地流传有“金南口,明府手”的歌谣。张巡到任不久,就把华南金绳之以法,依法处死,他的余党被赦免,这些人都改邪归正。张巡为政简约,很受民众拥护。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由于大唐王朝承平日久,而安禄山早有反意,声势浩大,于是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

天宝十五载,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的辖地内。杨万石降敌后,又逼张巡为长史,并令其向西接应燕军。张巡得知后很气愤,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后起兵对抗燕军,响应的有千余人。

这时候,玄宗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东)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统合河南兵马以抗击安禄山。单父(今山东单县)尉贾贲、阆州刺史璇之子等人,带领官兵先到,称为吴王兵,对宋州展开反攻。张通晤败走襄邑(今河南睢县),被顿丘令卢韺所杀。之后,贾贲领兵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张巡会合,共有两千余兵。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率全县投向燕军。燕军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向东驰援襄邑。令狐潮击败在襄邑的淮阳军,俘虏了百余官兵,并将他们囚禁在雍丘,准备杀害,然后又去见燕军大将李庭望。淮阳兵俘虏乘机杀掉守卫,雍丘城内顿时大乱。贾贲、张巡等得以乘乱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领燕军一万五千意图夺回雍丘,而雍丘城内唐军总共不过三千余人。贾贲出战,因兵力悬殊,不敌,兵败而死。张巡驰骑决战,身上被创无数,但仍然力战退敌。退回城后,兵士们推张巡为主将,从此张巡兼领贾贲的部队,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在张巡指挥下,击退燕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

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这时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而对手则有四万大军,城内军民大为恐惧。于是,张巡对众将士分析到:“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众将士听后,大为鼓舞。于是,张巡派一千人负责守城,亲自率一千人,分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杀向燕军阵中。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燕军后撤。

次日,燕军再集结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炮(投石机)轰击,城楼及城上矮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抵御燕军进攻。燕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燕军士兵害怕被烧,不敢登城。张巡时而待燕军松懈之际,出城突袭;时而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共经历大小数三百余战。令狐潮见在短期内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得知燕军要撤退,便率兵乘胜追击,果然大有所获,俘虏叛兵两千多,几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令狐潮因为撤退而失利,十分愤怒,于是回头再次围攻张巡。令狐潮本来与张巡是邻县县令,素来相熟。他知道强攻是不易取下雍丘的,便想诱降张巡。令狐潮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和张巡互相问候,并趁机在城下劝降道:“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张巡答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听后,惭愧而走。

到五月,张巡与令狐潮已经攻守相持了四十余天。令狐潮因久攻不下,又添兵加将。这时候,长安已经失守,唐玄宗已逃往四川。由于雍丘与外界早巳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趁机送信招降张巡,说是大局已不可挽回,不如早降。

张巡接到信后,将情况告诉了众将官。有六名将官动摇了,要求率兵投降燕军。六人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形势不妙,既然皇上生死不明,不如早降。六人都官至开府、特进,在军中都有相当影响。六人要降,军心势必动摇。于是,张巡假装许诺,称明日再具体商议。第二天,张巡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然后宣布六人的投敌计划。全军上下有感于国破家亡,遂群情悲愤,纷纷指责六人无耻行径。张巡把六人带到前面,责其不忠不义,扰乱军心,当即推出斩首。此举坚定了军心。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日渐缺乏。这时,恰好有数百艘为燕军补给的运粮船,刚停靠在河边,仍末卸粮。张巡从城上发现这个情况,便在夜间把军队集中到城的南面,装出好像要出战的样子。令狐潮见巡军集中到城南,也把军队调到城南来抵拒巡军。张巡知燕军完全调到城南后,便派遣勇士静静的到达河边,把燕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千多斛,然后放了一把火,把剩下的粮食通通烧光。

张巡智盗敌粮,令狐潮大怒,下令全力进攻。连日来,为了抵抗燕军进攻,雍丘守军很快就把准备的箭都射光了。在此危急之际,张巡在晚上,令士兵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穿上黑衣,用绳子绑好,从城上慢慢放下。燕军隐隐约约看见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报知令狐潮。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于是命士兵向城头放箭,射杀唐军。一时间,燕军兵士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待到天色大亮,燕军这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草人。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白天一数,共得敌箭数十万只,这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

之后一连几天,还是像前次夜里一样,城墙上都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状,都嘲笑张巡故伎重演,贪得无厌。于是只箭不发。逐渐,围城的燕军对张巡夜缒草人以为常,不再防备。

几天后,张巡挑选了五百勇士,并在夜里把他们放下城去。燕军士兵以为这次城上吊下来的仍是草人,没有防备。五百勇士乘敌毫不防备,突然杀向令狐潮的大营。燕军顿时大乱,自相冲撞践踏,不辨敌我。令狐潮下令集合人马,但仓皇之中,已不及组织抵抗,被唐军杀得四散走避。令狐潮纵马一直逃到十几里之外,才稳住阵脚。 不久,令狐潮又纠合兵马,加紧围城。

期间一日,张巡让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燕军乘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了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您的军令是多么森严了,然而这对于天道又怎样呢?”张巡回答说:“你人伦都不懂,你要来谈论什么天道?“

这时,由于被围日久,雍丘城中木材已经用尽,水源也十分枯竭。于是,张巡故意装出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放话道:“我想率军弃城撤退,请你军队向后退出六十里,以便我逃逸。”令狐潮久攻不下,不知是计,便答应了。张巡见令狐潮军一退,便率领所有城中军队一起把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燕军营房完全拆掉,将木材带回城,以作为护城的工具。令狐潮大怒,立刻下令重新包围雍丘。

不久,张巡又向令狐潮传话:“如果你要得到这城,可以送马三十匹,我得到马之后,就要出奔了,到时你就可不血刃而得道雍丘。“令狐潮取城心切,照数送了三十匹马给张巡。张巡得到马后,挑选出三十位骁勇将士,将马分给他们,相约道:“燕军若来,每人杀一敌将。”第二天,潮率兵来到城下,责备张巡失约。张巡答道:“我想逃,但将士们不让我走,有什么没办法?”令狐潮知又中计,大怒,正想攻城。未等军阵排好,城内突然有三十骁骑率兵杀出。燕军因为军阵未成,一时大乱。三十铁骑率兵,左挑右杀,擒获十四名叛将,斩百余首级,还缴获不少兵械牛马。令狐潮退到陈留(今河南开封),一时不敢再攻雍丘。 令狐潮退兵后,张巡又探知有燕军步、骑兵七千余人进驻白沙涡(今宁陵北),想切断雍丘后路。于是张巡在夜间率兵突袭,大败燕军。当张巡回军经过桃陵(今河南汜水县东南十里)时,又与四百余名燕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并把当中的胁从兵释放,令其各归其业。在这来回十日里,张巡威名远播,民众脱离燕军前来雍丘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这时为止,张巡在雍丘被围已有四月,围城燕军常有几万人,而张巡仅有千余士兵,但每战皆捷。于是,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进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授张巡为先锋。

同月,令狐潮率领叛将瞿伯玉再次攻城。令狐潮先派四人,假装朝廷使者,说皇帝要诏见张巡,要求张巡前往。四人被张巡识破,经逼问招供后被杀。其余随从被压往吴王李祗处。不久,令狐潮撤退。

八月,燕军将领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向东袭击宁陵与襄邑,夜里在雍丘城外三十里处宿营。结果,遭到张巡率领的三千士兵,手持短兵器夜袭。燕军大败,死伤大半。李庭望只得收兵连夜而逃。

十月初四,令狐潮又与叛将王福德一同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再领兵迎击,大败燕军,杀敌千人。燕军败逃而去。

十一月初八,令狐潮率兵一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面,张巡领兵邀击,大败燕军,燕军逃走。 到了十二月,由于数月来令狐潮、李庭望对雍丘屡攻不下,燕军遂在雍丘北面的杞州,构筑杞州城以断张巡的粮食补给。此月,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相继被燕军攻陷,济阴郡(今山东定陶西南)太守又高承义献郡投降燕军。虢王李巨便守彭城(今江苏徐州),领兵退守临淮。叛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意图攻取宁陵,以断张巡后路。于是,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马三百匹、将士三千余人移师向东,坚守宁陵,始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在宁陵合兵。

当日,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激烈厮杀,大破杨朝宗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死尸塞满汴水,顷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因战功显赫,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为有功的部下们请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张巡就写信责备李巨:“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李巨竟一直不予以理睬。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 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李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他们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数千匹。南霁云在马上谩骂,要求拼死决斗,许叔冀不敢回答。

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告急,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出城,叛军上万人阻挡,南霁云左右开弓,叛军都溃败下去。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贺兰进明说:“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处呢?”南霁云说:“城也许尚未陷落,如已失守,我就以死向您谢罪。”贺兰进明担忧出兵后会被许叔冀袭击,又妒忌张巡的声名威望,本就没有出兵的意思。他又喜爱南霁云这位壮士,想留下他。大设酒宴招待,音乐声起,南霁云哭着说:“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虽然吃了,也咽不下去。现在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罢就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南霁云最后不吃离开。抽箭回头射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说:“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

南霁云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入城。叛军发觉,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正遇大雾,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说:“这是南霁云他们的声音。”便打开城门,南霁云赶着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都执手哭泣。

叛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众人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放弃,叛军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而且带领饥饿士兵行军,必然到不了目的地。

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将士因伤病无法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穷尽,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也一定变成鬼来杀贼。”

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睢阳将士见到张巡后,起立哭泣,张巡说:“大家镇静,不要怕,死是命中注定的。”众人都因悲伤而无法仰面正视他。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发怒,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气节,想要释放他。有人说:“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尹子琦于是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未应声。张巡呼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笑着说:“想有所作为啊,您是了解我的,怎么敢不死!”也不肯投降,张巡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张巡其人

       明天就是农历五月二十了,也是我家乡大邹镇一年一度的庙会,不知从哪一代起,本镇就供奉着一尊菩萨,面目狰狞,凶神恶煞般的模样,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全镇百姓会为他举行祭祀,纪念活动,对他非常虔诚地顶礼膜拜。

         这位菩萨名叫张巡,唐朝人。咱不由要问,怎么本镇人民为何独独拜他?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史籍. 却找不到他跟本镇有什么渊源,倒是找到他反人类的兽行,比希特勒更要可恶千万倍,真是大失所望。

         也许是他曾为大唐在河南抵抗过叛军,表现出的忠勇感动了大邹镇哪位先人,以至为他竖碑立庙,招至后人盲目追随崇拜,其实张之忠勇要打上大大的一个问号的。

         他的事迹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的背景之下,先后曾守过雍丘和睢阳两城,与敌展开殊死千余战,以少抗多,杀敌过万,显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忠臣良将的形象。再后来为守城杀妾,杀三万百姓为食,此等灭绝人性的极端行为,就让人不由的不去怀疑他的忠勇是否纯正了?是不是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那就让咱再来对他梳理梳理。

         张是个文职官员,本无一兵一卒,自招一千壮丁开始起家,战斗中出奇的卖力,也出格的卖力,他比皇族王候都要卖力。打仗本不是他文官的事情,何况你也没兵。看得出来,张是个急功近利派。不由让我误以为他受到过什么皇恩,其实没有。

天下之人皆为利来,也为利往,张也是人,战斗表现良好可以升官发财,这也无可厚非。但你要认为他抵抗叛军没有一点私心,纯粹忠君,那你就错了。这不是我臆断,来看看《通鉴》记载,张曾自封为吴王李只先锋使,他有何资格自封!皇帝还在,朝廷还在。谁能敢说,他将来羽翼丰满了不会自立为王呢!张是浑水摸鱼,目无君上。

         在守雍丘期间有六位比张巡要大的多的长官因劝其投降,而招至全部被杀。为身家性命,妻儿老小,以及全城将士与老百姓的生命考虑出路被形势所逼而降,即使有罪,难道就罪不可赦吗?再说你张巡也没这权利私斩朝廷命官啊!你眼里还有王法吗?还有朝廷吗?还有皇帝吗?再说,那时实际情况是敌众我寡,河南  陕西已经有众多大小城邑投降了,硬顶死守只是无谓牺牲,到时城破“黎叔会很生气的”,后果会很严重。难道保全大家的身家性命就一定有罪吗?最后事实证明也只守了40天,张巡也逃到濉阳城去了。

         守濉阳,城中无粮,张居然牵出自己的小老婆杀了给将士们吃,那些士兵可都身经百战,杀人如麻的人,什么样的惨状没见过,就这些士兵尚且不忍心吃得下去,张却强令他们吃下去。要知道这位妾此时此刻正跟他一起生死与共守睢阳呢!张难道是爱士兵吗?张难道是体恤士兵吗?他连自己患难之妾都不怜惜,怎么会去体恤士兵!什么魔鬼我不知道,张却演译的入木三分,写到这我又想起了历史上一个人。

         春秋时代易牙把儿子煮了给齐恒公食用,于是得到重用,易牙等到后来时机成熟后,结果却是结果了恒公的命。这就说明一个道理,非常之举背后一定隐藏了非常之事。张巡之举跟易牙何等相似,只不过老天没给张巡留下时间去上演非常之事罢了---送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去见阎王爷了。

《旧唐书》记载,睢阳城中无粮,百姓已经“易子而食”----就是甲不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而去跟乙互相把孩子换了吃,惨绝人寰啊!都是张巡造成的,张可以有好多选择,来避免这人间惨剧,即使投降上帝也会宽恕你的,为什么说好多选择?请大家自己想想,我不在这里细说了。

         还是《旧唐书》记载,与易子而食的同时,士兵同样无粮,为提高士兵战斗力,张巡已把城中三万百姓生杀了吃掉。三万人啊!需要大邹镇电影院三十个才能容纳三万人。此等凶残手段无论你出于什么理由,已罪不容诛。(在这里强调一下睢阳城对整个战局无足轻重,朝廷对这里没有主动拔一兵一卒一粒米)张出格的兽行让人为他找不出理由来支撑他,他不是乘危局有所野心又是在干嘛?)

         有人要说了《通鉴》说是三万百姓是自愿充粮的。可能吗?一只蚂蚁都会偷生,况且百姓没义务去自当粮食啊!也没这礼教,也没这法规。从古至今也没哪个朝代的百姓有过充粮食的高觉悟的革命热情啊!当然是被逼杀的,司马光之所以要这么写,那是时代的局限性,他一定要站在统治者的的立场去写史的,比如我党要写党史一定会把傅作义整理成正面人物。其实呢,我敢说,我党的开国将帅们打心里是看不起他这个不忠不义的叛徒的。

         那么张是封建礼数下的愚忠吗?当然不是,如果是愚臣那他应该杀生成仁与城共存共亡,然而他是被俘后死于敌手,作为将领被俘不仅是个人的耻辱,也是皇家的耻辱,古今中外皆是同理,比如项羽,比如张灵甫,比如希特勒等等,人家都是自杀。而张最应该去慷慨就义来表示他以上一切兽行只是为国尽忠,这样多少还是可以减少他一点罪孽的!可是那些并无守城责任的人而被他强加责任去逼死三万。而他最该负责人的人,他到反而不去负起该他负的责。这说明什么问题?应该是这样,也一定是这样:

     一:表面上看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也逼死了那么多人,为的就是你大唐江山啊!骨子里他是把宝押在守住睢阳城上,援军一到,张巡能闯过这一关,难道还不会等来唐玄宗的厚恩吗?很明显,他是想用士兵  妾  三万百姓的性命来换取他个人** 厚禄,运气好的可以称王称霸,也能这么理解张'之兽行,用惨烈来博取社会关注度产生媒体效应,用邪恶炒作自己,为他谋取政治资本。

        二:在那情况下,如城守不住了,别人有可能会活下来,而他必死无疑,因为他在利益驱使下抗敌最来劲,用别人去死来争取自己活下来享受未来的** 厚禄,站在唐玄宗的立场 ,张巡吃掉三万人是为他守城,那是大大的功劳。张之算盘打的高啊!他的副手兰霁云如能把援军找来,那他就阴谋得逞了,好在上天开眼没给他机会阴谋得逞。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巡之恶行一定会被后人看清,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乡亲们!对这么个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草菅人命的魔鬼,有什么值得你们又是磕头又是烧香的!如此荒唐行为你不觉得可笑吗?别怪我没提醒你们,他哪天显灵了会把你们当饭吃了。人很奇怪,习惯不自觉地跟风,从来不问个为什么,随大流而奔,而主流的东西往往是靠不住、浅薄的。          

         2015-6-5

                       江仁勇

唐朝的张巡究竟是个吃人恶魔还是民族英雄呢?

张巡是开元末年的进士,一介书生,地方县令。如果没有意外,他会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一个平凡的人生,但偏偏意外发生了。安史之乱爆发,上司投降叛军。得知情况后的张巡很气愤,自己带一千多人对抗叛军。

当时的局势很紧张,叛军所向披靡,朝廷官员不是逃跑就是投敌。除了张巡的上司,雍丘县令令狐潮也投降了叛军。张巡和单父县尉贾贲联合,趁令狐潮见叛军将领的时候占了雍丘,令狐潮气不过,带领一万五千叛军发誓要夺回雍丘。

雍丘城内一共才有两千多士兵,战争初期,贾贲战死。张巡指挥士兵击退叛军一次又一次冲击。面对如此顽抗的抵御,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不久,令狐潮又带来四万多叛军。20比1,城内军民听到这个数字立刻惶恐起来。张巡利用敌人的轻敌之心,出其不意,先给了叛军一个下马威,涨了城内军民的士气。面对敌人的强攻,张巡把蒿草浇上油,顺着城墙扔下去,叛军不敢攀援。

除了防御,张巡还采取突击战的方式进攻。或者趁叛军松懈时出城突袭,或者趁夜深人静时偷袭敌营。就这样,张巡带领两千人对抗叛军四万人,坚守雍丘几十天,经历大大小小近四百战。令狐潮眼看没有取胜的希望,他改变了策略:诱降。但张巡油盐不进,令狐潮又生气又奈。

不久,长安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令狐潮利用时局的变化,再次劝降张巡。

听到这个消息,张巡没有动摇,倒是他手下有六名将官动摇了,要求率兵投降。为了安定军心,张巡先稳住他们,第二天,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朝拜皇帝画像的仪式,然后又宣布了六人的投敌计划。值此国破家亡之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不是想报效国家,而是为个人利益投降叛军,六人的行为激起了民愤。张巡顺应民意,杀了六个人,又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坚定了军心。

精神是一回事,匮乏的物质是另一回事。雍丘城内的箭射光了。没有箭怎么御敌?张巡有办法。他借用三国草船借箭的方法,让士兵给稻草人穿上黑衣服,晚上用绳子顺着城墙放下。因为是晚上,离得又远,叛军看不清,以为是张巡派人偷袭,就集中放箭。等稻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张巡让人把它们拉上来。就这样,箭的问题解决了。

连续几天,张巡天天让人在城墙上放稻草人。令狐潮和他的士兵见怪不怪,不再放箭,也不再防备。张巡见有机可乘,在一个夜晚,把稻草人换成五百勇士,顺着城墙悄悄下去,突然杀过去。叛军阵脚大乱。这种类似麻雀战的方式虽然不能彻底打败敌人,却也能在一定范围内消耗敌军势力和士气。

几万职业军人攻打一个两千杂牌军的城池,几十天都打不下来,令狐潮不再追究原因,他加紧了围城攻城。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大为不解。

有一天,雍丘城里的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叛军乘机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中了六处伤,仍然挺立不动。难道是木头人?不然为何受了伤还一动不动?令狐潮很困惑,当侦察兵告诉他,城头千真万确是雷万春本人,令狐潮明白了张巡能坚守下去的原因。他退走了。

令狐潮退了,但雍丘的危机没有解除。安禄山在雍丘北面的杞州筑城,目的在于彻底斩断张巡的粮食补给。形势非常不利,周围的郡县纷纷陷落,为了保存实力,张巡主动放弃雍丘,带领人马与睢阳太守许远等人汇合。

至德二载,叛军将领尹子琦率十几万大军进攻睢阳。这一仗打得更艰难,虽然张巡利用战略战术取得了一定胜利,让敌人损伤不少人马,但敌军毕竟人多势众,他们包围城池,彻底断了城内的粮食来源。

睢阳城内,由于长时间被敌围困,粮食严重短缺,士兵每天才能分到一勺米。后来,一勺米也没有了,树皮和纸都吃光了,麻雀、老鼠以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吃光了,很多人因饥饿而死去,就是活着的人,也瘦弱得拉不开弓。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军只剩一千多人。无奈之下,张巡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熟了犒赏将士们。

吃人的先例一开就不可收拾。《旧唐书张巡传》记载,张巡的军队从女人吃起,女人吃完了吃男人,接下来是老人、儿童,一共吃了两三万人。两三万!即便是这个数字有些夸张,打个对半的折扣数量也不小,张巡也因此戴上魔鬼的帽子。唐朝因为张巡坚守阵地,铁骨铮铮对抗叛军,不但说张巡是英雄,还把他的画像挂到凌烟阁让后世敬仰,但后人根据张巡吃人的数量说他是魔鬼。

吃人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为了寻找出路,张巡派人冲出去找救兵。周围的官员或者出于嫉妒,或者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都愿意出兵帮张巡解围,南霁云无功而返。

援兵,粮食,弓箭都没了,城实在是守不下去了,睢阳最终陷落,临死前,张巡骂叛军将领尹子琦,我就是死,也死得心安理得,你投靠叛贼,就是猪狗不如,肯定不能长久!

坚强不屈的张巡被叛军杀害了,同时被害的还有曾经忍住脸上六处箭伤的雷万春。

张勋的坚守让他成为凌烟阁功臣,而吃人的经历又让凌烟阁功臣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如果抛开吃人那一段,他的忠君爱国和视死如归很值得我们学习。也许吃人是为了更好地对付叛军,但如此巨大的数量,让现代人很难接受,称他为魔鬼也有情可原。

关于张巡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张巡是哪里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