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好以什么为本(上官仪最出名的两首诗)

生活经验0202

今天给各位分享上官仪好以什么为本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历史上的上官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上官仪(约608~664)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家于江都。唐贞观初举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转起居郎。他常参加宫中宴会,又曾参预《晋书》的编撰工作。高宗时,为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因建议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武氏嫉恨。后又因梁王李忠谋反事受牵连,下狱死。

上官仪好以什么为本(上官仪最出名的两首诗),第1张

上官仪擅写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不脱齐梁的诗风,如《八咏应制》二首,即颇浮靡。《旧唐书》本传称他的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意即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婉转妩媚的情意为其本色。因他地位显贵,一时人多仿效,号为"上官体"。他又将六朝以来诗歌的对偶方法归纳为六对与八对,各以名物、声韵、造句、寓意等类相对,利用汉字特点使之程式化(《诗人玉屑》卷七及《文镜秘府论》曾列其属对之法),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但在促成律诗的逐渐定型上,起过一点推动作用。他在任宰相时,作《入朝洛堤步月》,即兴吟咏,"音韵清亮"(刘□《隋唐嘉话》),传为名篇,是"上官体"较好的代表作。

《全唐诗》录其诗 1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上官体名词解释

题库内容:

上官体的解释

初 唐 诗人 上官仪 ,诗多应制而作,内容空虚,讲求骈俪对仗,风靡一时,称为“上官体”。《旧唐书·上官仪传》:“本以词彩自达,工於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 既 贵显 ,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词语分解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 相对 :楼上。上边。 次序或 时间 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 境界 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 上山 。上车。上升。 去 官体的解释 .官吏所应 遵循 的规章 制度 。《 好逑 传》第七回:“为官自有官体,事无大小,必有人告发, 然后 可以出签拿人。”《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第八二回:“﹝ 侯中丞 ﹞及至到任之后,却为官体所拘,不能放恣,因此心中闷闷

上官体的文学特点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如《早春桂林殿应制》中的“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一联,即体现出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和善于营构明秀灵动的诗境的能力。再如《奉和山夜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此诗虽为奉和之作,但诗人有意摆脱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通过精妙对法来写景传神的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六对”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如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八对”也大抵类此。

解释上官体

何谓“上官体”、“沈宋体”?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

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工掖之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仍是沿袭着六朝的华艳风习,诚所谓“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唐太宗虽是一代英主,对浮艳轻薄的宫体诗却有着特殊的爱好。据《唐诗纪事》卷一载:“帝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虽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虞世南是南朝遗老,经隋入唐,对宫体诗的流弊是深有所察的。他谏诅唐太宗创作宫体诗,是因为他早已从自己的人生沧桑中觉悟出:“此风不可长也”。但他不汉没有能使唐太宗改变态度,而且最终连他自己也不得不迎合唐太宗的审美趣尚。

唐初宫体诗代表作家是上官仪。他“本以词采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因而,继虞世南之后受到太宗、高宗的宠信,“仪既显贵,当时多有学其体才,时人谓之‘上官体’。”这便是“上官体”一名在由来。上官仪的诗今存二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其中如《八咏应制》等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早已指出的那样,上官仪等人所创作的宫体诗,“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加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的确,从齐梁的宫体诗到唐初的上官体,诗歌仍在狭小的宫廷生活圈子里徘徊;内容上的远离现实,必然又导致艺术上的片面追求形式美。而在初唐前期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便是这种“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只有自隋入唐的五绩和白话诗人五梵志能自拔流俗,独标一格。当然,也应该指出,上官仪曾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其中有的虽然过于琐屑,但从部体上说,却成为后人写作近体的一种规范,在律诗定型过程中多少起了一点促进作用。

以后这种问题自己去搜

上官仪好以什么为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上官仪最出名的两首诗、上官仪好以什么为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