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的故事是哪个成语(苏秦的故事叫什么)

生活经验088

今天给各位分享苏秦的故事是哪个成语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关于苏秦和孙敬的成语是什么?

是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苏秦的故事是哪个成语(苏秦的故事叫什么),第1张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扩展资料:

与“悬梁刺股”相似的成语:

1、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2、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就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学习的人。

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成语典故之苏秦刺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故事吧,借助故事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之苏秦刺股,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状有归色(42)。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父母不和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4),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48),抵掌而谈(49),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0)。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51),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2)。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3);式于廊庙之内(54),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55),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56),使赵大重(57)。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61),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

【参考译文】

苏秦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他的主张仍未被实行。苏秦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他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于是他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化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注】

(38)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39)羸(léi缧):缠绕。縢(téng誊):绑腿布。蹻(jué决)草鞋。

(40)橐(tuó驼):囊。

(41)犁:通“黧”(lí梨),黑色。

(42)归:应作“愧”。

(43)紝(rèn任):纺织机。

(44)太公:姜太公吕尚。阴符:兵书。

(45)简:选择。练:熟习。

(46)足:应作“踵”,足跟。

(47)摩:靠近。燕乌集:宫阙名。

(48)华屋:指宫殿。

(49)抵:通“抵”(zhǐ纸),拍击。

(50)武安:今属河北省。

(51)溢:通“镒”。一镒二十四两。

(52)关: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道。

(53)式:用。

(54)廊庙:谓朝廷。

(55)隆:显赫。

(56)山东:指华山以东。

(57)使赵大重:谓使赵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58)掘门:同窟门,窰门。桑户:桑木为板的门。棬(quān圈)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59)轼:车前横木。撙(zǔn尊上声):节制。

(60)伉:通“抗”。

(61)张:设置。

(62)倨:傲慢。

【成语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相关成语】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悬头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苏秦刺股的启示

通过苏秦刺骨读书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件事情中看出来一个启示,那就是如果要让事情成功,那就是下定决心会不放弃。找好属于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能吃苦耐劳,总会用成功的时候。

苏秦落魄回乡,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苏秦,并且对苏秦态度冷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面对如此困境,苏秦并没有受其影响,而是发誓要出人头地改头换面,把逆境当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更能坚定自己的决心。

关于苏秦刺股读书的故事,苏秦刺股的启示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苏秦是著名的外交官,最终成为六国之相,手握六国之军政大事,如此厉害一个人是和他的努力分不开的,苏秦刺骨读书的故事就是苏秦努力奋斗的一个大证明,通过这个苏秦刺骨的故事我们也能得到启示,面对困境不放弃不妥协坚持到底。

苏秦相关的成语

苏秦事见《战国策·秦策》、《史记·苏秦列传》.与苏秦相关成语主要有:

悬梁刺股 纵横捭阖 合纵连横 前倨后恭

【悬梁刺股】:其中刺股指苏秦事.《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纵横捭阖】:“纵横捭阖”起于《鬼谷子》,但真正的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学生:苏秦和张仪.

【合纵连横】:其中合纵指苏秦事.《战国策·秦策》: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苏秦的读书小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

可用: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主要故事是什么?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最终,孙敬成为当时有名的太学生。

这就是孙敬“头悬梁”的故事。

“锥刺股”讲的是苏秦的故事。

战国年间,苏秦家境贫寒,他曾拜当时名学者鬼谷先生为师,学得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经论,就想为国家效力。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贤才。苏秦应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阳。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太行山之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候立即封他为武安君。

国学成语故事(77)苏秦: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之悬梁刺股

国学成语,浓缩 历史 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借用苏子的一首《西江月》开篇,讲战国人苏秦逆境中不颓丧,通过发愤读书,从“文艺青年”成长为高级官员、著名外交家的故事。

(上)不远千里求功名,落魄还乡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河南洛阳人,出生于耕织之家,家境小康,早年到齐国求学,和张仪同拜鬼谷子为师。

学成之后,苏秦外出游历,希望获得赏识。他来到秦国,求见秦惠王说:“秦国西有巴山蜀水、汉中之地利,北面有胡貉、代马可用,南有巫山、黔中作屏障,东有崤山、函谷关易守难攻。土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万乘、兵士百万……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国。大王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并吞诸侯,一统天下,成就帝业。希望大王抽点时间听我详细说明。”

面对苏秦抛出的“画饼”,秦惠王没有动心,甚至有些厌烦,因为此时他即位不久,又杀了商鞅,对摇唇鼓舌的说客很不“感冒”,于是委婉地回绝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者不可以实行诛罚,德行不厚者不可以使唤百姓,政治教化不修明者不可以烦劳大臣。先生你不远千里来朝堂上郑重地指导我,我非常感谢,不过还是过两天再说吧。”

苏秦不死心说:“我就知道大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从 历史 上看,神农伐补遂、皇帝擒蚩尤……武王伐纣,齐桓公称霸天下,哪有不战而成的?仅仅坐等就得到利益、扩充地盘,即使是三皇五帝、春秋五霸也不可能。从目前形势看,想要统一天下、让敌国屈服,诸侯臣服,非出兵不可……”

苏秦滔滔不绝,奈何秦王一概不听。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苏秦先后十次上书惠王,都被弃置一旁。

天长日久,从家中带来的“面试”用的黑貂皮袍破了,“求职经费”百斤黄金(黄铜)花光了,再呆下去就有睡大街饿肚子的危险,苏秦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上了回家的路。

与离家时的朝气蓬勃相比,无奈回家的苏秦那叫一个惨。只见他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形容憔悴、脸色黑黄,外加一脸难掩的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看他这副可笑的尊容,正在织布的妻子织布机都没下,嫂子不给做饭,父母连招呼都没打。

苏秦羞恼和沮丧到了极点,长长叹息一声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都是秦国的罪过啊。”

当天夜里,等家人都睡下后,苏秦把家里几十箱藏书全都翻了出来,折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本姜太公的《阴符》。

(中)悬梁刺股,“复读”一年再战江湖

苏秦捧着《阴符》如获至宝,立刻趴在那里读了起来,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练习揣摩,深入领会,一遍不行两遍……直到弄通为止。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夜深了,苏秦仍伏身诵读,有时读着读着昏昏欲睡,就抓起身边的锥子向大腿上猛刺,然后从睡意中惊醒,继续苦读,鲜血流到了脚上、鞋子上,他浑然不觉。

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苏秦自觉颇有心得说:“哪有游说君主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并以卿相之位给我的道理?我这次所学真的可以游说君主了。”

于是,苏秦在家人的劝说和指责声中,再次踏上了离家的路。

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的来历,需要说明的是,该成语由两个 历史 人物故事组合而成。其中,悬梁的典故出自《汉书》,说东汉人孙敬,非常爱学习,白天黑夜勤读不休。每天读书到深夜,担心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好,挂在屋梁上。一打瞌睡,头发一拽,清醒过来后继续苦读。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悬梁刺股合用。

悬梁刺股和囊萤夜读、凿壁偷光讲述的都是 历史 人物刻苦学习的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寒门学子发愤读书,自强不息。

(下)亲人前倨后恭,苏秦千古一叹

据《战国策》记载,苏秦再次离家后,先来到赵国碰运气。为了有机会见到国君赵肃侯,苏秦特意在宫室旁边的燕乌集阙前流连徘徊,终于有一天被请进了华丽的殿堂中,见到了赵肃侯。

赵肃侯和苏秦抵掌而谈,十分投机,随后封苏秦为武安君,任相国,并赐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让苏秦作为礼物和经费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纵之计谋,共同抗击强大的秦国。

根据《史记》更为详细的记载,苏秦离家后,首站求见周显王,但被他手下的大臣轻视,无奈弃周而去。后来,苏秦游说成功,高车大马途经洛阳,周显王才醒悟苏秦真是人才,立马派人带着厚礼前来巴结,由是观之,周王室式微,不是没有“天理”的。

随后,苏秦跑到秦国游说秦惠王,铩羽而归(见前文)。

离开秦国后,苏秦奔赵,但是赵国国相——赵王的弟弟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只得离开,投奔燕国。

在燕国,苏秦足足等了一年多才见到了燕王燕文侯,受到信任和重用。在燕国的资助下,苏秦二次来到赵国,此时奉阳君已死,苏秦趁机游说赵王,得到赵王支持。

此后,苏秦又相继赶到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游说,** 连捷。

在苏秦的穿梭外交下,六国合纵成功,共同结盟抗击秦国,苏秦同时挂六国相印,为合纵长,从此秦国不敢窥测函谷关以外的土地达十五年之久。

另据记载,当初苏秦南下游说楚王途经洛阳,父母听说后,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扫街道,并特地请了鼓乐班子吹吹打打跑出三十里地迎接儿子。妻子则一反常态温柔又温顺,侧目而视,侧耳倾听。他的嫂子则匍匐在地,蛇行向前,不住地跪拜。

苏秦很奇怪地问:“嫂子,为什么您以前那样傲慢,现在又这样谦虚卑下呢?”

苏秦的嫂子也是个老实(俗气)之人说:“因为现在你身份高贵还有很多金钱啊。”

苏秦长叹一声说:“一个人贫穷时,父母都不当儿子看待,富贵之后却连亲戚也害怕。人生世上,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苏秦把很多金子珠宝分散给亲朋好友后,离家而去,继续未竟的事业。后被刺杀,死在齐国,这是后话。

读后感:

相信读完这故事后,朋友们会有不同的感想。我的看法是:一、一个家庭不能太贫困,没有面包,梦想会饿死的。以苏秦为例,如果不是家里有钱,他很难“出(齐)国留学”,更不可能外出游历。二、一个家庭可以不买彩电、冰箱,但一定要多买些好书,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

国学经典欣赏: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战国策·秦策》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战国策·秦策》

关于苏秦的故事是哪个成语和苏秦的故事叫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