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戒同所真实案例的信息

文学百科075

很多同学问到戒同所真实案例的相关知识,今天小编就给各位分享如下:

本文目录:

成功戒毒的事例

从吸毒者到戒毒所工作人员,武汉市一位名叫彭斌的吸毒者历时10年,终于走出** 泥潭,重返社会。彭斌说:“戒毒使我从地狱回到人间,重新体会到了做一名普通人的幸福与快乐”。百万家产化作缕缕轻烟

关于戒同所真实案例的信息,第1张

彭斌,湖北武汉人,1969年出生,曾做过国企职工、私营企业老板、酒店副总,干过贸易、出租、建筑工程等行当,目前是汉口某戒毒所一位从事戒毒推广的工作人员。

彭斌1993年开始吸毒,2002年成功戒毒,10年的吸毒、戒毒,使彭斌对** 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谈起这段经历,彭斌仿佛进入了一场恶梦:

第一次接触** 是1993年。当时公司派我到深圳出差,有一天,我得了感冒,住在同房间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不用吃药,吸食** 可以缓解。

当时对** 的认识浅,对** 没有戒备心理,再加上好奇,不清楚这个东西会戒不掉,便吸了一次,感觉很舒服,感冒也好了。

后来,随着次数的增多,开始上瘾,慢慢发展到主动去找别人买** 。特别是在1996年,自己做生意不顺利,心情不好,加上当时身体有伤,腿摔坏了,就开始大量求助于** ,瘾越来越大。

那时,感觉** 简直就是万能的,不但能够缓解肉体的疼痛,而且还会让一个人暂时忘却精神的痛苦。

做生意的时候,最高峰时我有近200万元存款,还有一辆老式的奔驰车。但自与** 沾上后,便再也无心做生意,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 ,坐吃山空,存款、车子等慢慢地都变成了毒资,化作一缕缕轻烟烧光了,家里人怎么劝也没有用。

“戒毒成了我人生最大追求”

到1998年,我已经完全离不开** 了,什么事情都依赖它。但随着对** 了解的越来越多,我心里开始对** 产生了一种恐惧,与日俱增。

每当清醒的时候,我就想,我还年轻,人生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此时,多年的积蓄已挥霍殆尽,我开始醒悟,想戒毒。

最早是在家里偷偷地戒。记得第一次是请一位大医院的教授配药,在家里治疗,效果不好。后来,我就自己到药店买戒毒药品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尝试过了数不清的戒毒药。当时只要市场上有的戒毒药,像福康片、安君宁等,我几乎都吃过。吃过药后,短时间里能让我忘掉** ,但药力一过,毒瘾又不可抑制地上来了。那段时间,我整天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挣扎。那种万念俱灰、痛不欲生的感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最终,这种办法宣告失败。

一年后,我又经历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强制性戒毒。1999年4月27日,已经有6年吸毒史的我被公安人员抓住,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

当时的我对戒毒已没有了信心,生活茫然,对被抓和被送强戒,心里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幸运感,没有反抗也没有抱怨。在1999年4月27日到7月27日3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没有** 来源,大负荷的体力运动让我暂时忘却了** ,身体也慢慢地好了起来。我以为我的毒瘾已经戒掉了。

7月27日从戒毒所出来的那天,正是我的生日,朋友们坐在一起为我庆祝“脱离苦海”。酒过三巡,他们拿出** ,免费“招待”大家。刚开始,他们拉了几次我都没有吸。但是后来酒精的作用还是让我没有经住劝,我颤抖的手又一次接过了毒友们递过来的** 。不久,我与毒友们又混在了一起。我的第二次戒毒也遭流产。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又先后去过许多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所。由于自戒所里毒友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再加上在自戒所里搞到** 也不是一件难事,我每次自戒从来没有超过8天。戒毒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由于无法戒掉毒瘾,我不敢出门,不敢见熟人,心里极度自卑,自暴自弃,过着一种地狱般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戒掉毒瘾,渴望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了我最大的人生追求。

走出** 泥潭

我的戒毒转机出现在2001年7月。

一天,当我吸完** 昏睡的时候,被家里人骗到了湖北省孝感市康复医院“TC之家”戒毒社区。这是一个引进美国戴托普(daytop)康复治疗模式的戒毒社区,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家庭式管理,再辅以心理治疗手段,让戒毒者成为社区的“家庭成员”,为经过脱毒、康复治疗的戒毒者树立重返社会的自信心。

此时,我已经不相信任何戒毒所,但是妈妈的眼泪还是让我的心软了下来,我答应妈妈好好戒毒。在戒毒所里,开始我一度很消极,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

7月27日,“TC之家”组织社区的家庭成员为我举办了一个生日晚会。当这些昔日的毒友、医护人员和所长举着蜡烛,祝我生日快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尊重,不禁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我永生难忘的生日!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这个戒毒所产生了好感,试着改变自己,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于是人慢慢变得开朗了许多,有了一点自信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2002年2月,为了让我“重返”社会,社区的李所长每天给我10元钱,让我出去推销自己,试着在社会上找一份工作。这时,我已经半年多没有沾过** ,并坚持不与以前的毒友联系,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脱毒和康复期。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为了找到一份洗车工的工作,我跑遍了孝感的大街小巷,几乎去了所有的洗车厂。虽然遇到不少挫折,但李所长说,这是一个戒毒者重返社会前的一次必不可少的学习体验过程。于是我坚持了下来,并且在社区的帮助下,后来自己开了一个洗车厂。

在此期间,我不仅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自尊,而且学会了画画,举办了个人画展,从前没有发现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

做了半年的洗车工后,我重新回到社区,成为一名为社区戒毒服务的工作人员。2003年底,由于工作出色,社区派我到黄冈市发展新社区。现在,我接受汉口一个自愿戒毒所的邀请,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这个所从事康复模式的戒毒推广工作。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近3年没有沾过** ,今后也决不会再碰它。10年里,** 让我失去了很多,戒毒又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喜欢上了戒毒推广这项工作,它能让我来帮助更多曾像我一样误入歧途的兄弟姐妹们,走出** 的泥潭,回到社会的怀抱。(完)(来源:新华网)

戒同所,中国真的有这种东西存在?

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合法。很多打着心理学旗号治疗同性恋的,电击扭转疗法什么的。

另外推荐看电影《被抹去的男孩》,由真实故事改变,讲的就是父母把同性恋倾向的孩子送进了戒同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虽然发生地在美国,但国内的状况不会比这个好。

他们用电击。强迫吃药,拿着你爱人的照片来一次次强迫你,用鞭子抽打你,一次次的问你还爱不爱他(她)?每天都要折腾到凌晨,把你按到墙上,使你对自己爱的人感到恐惧,他们这样子做,只为了一个,那就是让你知道,你爱的那个人只会让你遍体鳞伤!你们这打破广告,简直就是废物,说什么音乐催眠,不就是电击吗?还说吃一些安眠药,明明就是在强迫性吃所有的药。一个个的孩子,从同性恋,变成了无性恋!!!!!一个个孩子就毁在了它们手中

戒同所是否真实存在

戒同所是真实存在的。戒同所的起源是以前的社会、家庭原因无法接受身边的亲人朋友是同性恋的事实,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而戒同所就是他们认为改变同性恋的性取向的地方。现在戒同所的存在是非法的,请正视自己或者家人的性取向,同性恋没有错,企图通过修正来改变同性恋的自己才是错误的。

关于同性恋的性质:

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一个人喜欢和自己相同性别的人和不同性别的人是一样的。强行通过所谓的戒同所去扭转性取向会造成不可逆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并不会得到想象中的完美异性恋。

戒同所的存在:

戒同所是真实存在旳,而且遍布旳面积很广泛。因为同性恋,现在只有小众人群接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旳。

有大部分旳人都认为同性恋不应该存在,男生就应该找女生,女生就应该找男生,结婚生子,正是因为这种保守旳思想,才使他们对同性恋有很大旳偏见,才会出现这种地方,但是这种场所是属于非法旳,它可以彻底旳毁掉一个人。

戒同所真的能让同性恋好起来吗?

戒同所是一个专门为同性恋准备的住所,里面的工作人员会拿着你对象的照片,放在你的面前,一次次的加大电击,每一次电击的时,他都会问你:还喜不喜欢他了。让你看见他的照片就恶心,出了戒同所的你再也不想见到他,有很多人认为戒同所就是帮人改正取向问题的地方,可是喜欢上了就是喜欢上了,爱上就是爱上了,怎么可能戒得掉,我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了进去 到底是在帮助他还是害他。

很多人从里面出来后都会变成无性恋甚至会恐惧恋爱,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吗?

戒同所与杨永信的网瘾戒所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实他们不只是戒着网瘾,戒着同性

还记得那个把自己丈夫送进去的女人吗,他在网瘾戎所毫不愧疚的说出,我的丈夫回去后就像狗一样服从着我。

放弃吧,这些东西永远都不是病,照片里的人总会看腻,但是真实的他,会动的活生生的他,总会一次次地让我心动,我沉沦在他的眼中。

几年后遇到他,心脏还是会跳动。这是PTSD也拆散不了的爱情。

科学界认为,同性恋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性倾向。

2000年时,中国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病目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化,也就是说,同性恋不再被认为是疾病。

这些所谓的父母更不会知道,在他/她崩溃时,是他的男朋友/女朋友在陪着他/她而不是你们这些所谓的父母。

而不是你们打着为他/她好的旗号去扼杀掉他/她生命中唯一的光亮同性恋从来都不是什么疾病。

有疾病的永远都是你们这些拆散她们的人。

同性恋是恋,

恐同症是症,

戒同所是犯法的,

拆散一段爱情是不道德的,

我们想要国家同意同性可以结果,

不单单只是为了那两张红本本。

我们想要的是认可,想要的是支持,想要的是一段不被世俗惊扰的爱情你们不应该拆散他们,更不应该逼迫他们。我总觉得我们会熬出头,但我更怕这是我的错觉。有生之年,我真的想看到男生和男生在街上牵着手,女生和女生可以在街上相拥而吻。

没有人会对他们投去好奇或是厌恶的目光就好像这段感情,本就应该存在。

“男也好,女也好,钟意就好”

————张国荣

戒毒成功的案例_成功戒毒的事例

吸毒制毒贩毒害人害己,戒毒辑毒禁毒有益你我。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戒毒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1

一名瘾君子经过多番的努力,最终戒毒成功,其中在戒毒期间,社会的关怀和家人的支持都成为了该瘾君子在戒毒过程中最大的动力。

“希望有一天,爸爸可以陪我们一起去喝茶。”这是小明(化名)和小芳(化名)一直以来潜藏在心底的期盼。所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国家民政部日前公示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结果中,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瘾君子’重生记———戒毒人员案例”拟获优秀奖。事实上,社工郑美珠跟进该个案阿军(化名)已有近3年。最初,阿军反应迟钝、又黄又瘦;而如今,“除了瘦一点,其他都跟正常人一样”,不仅工作稳定,甚至偶尔会跟家人一起去喝早茶。

不断强调保密原则取得案主信任

郑美珠是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社工督导助理。回忆起2011年初首见阿军时,郑美珠说,当时他刚吃完药,脸色又黄又瘦,反应迟钝“同一句话要问三四遍才回答。”

那年阿军38岁,已有20多年的吸毒史,多次进出强戒所、劳教所。2006年底,最后一次劳教回来后,因患有丙肝,强戒所不再收留阿军,所以阿军一直在社区戒毒。2007年2月,开始饮用*** ;但至郑美珠接手时,阿军仍有吸毒行为。阿军和妻子阿兰(化名)育有一儿一女(小明和小芳),但家庭关系较差,两个孩子几乎不与阿军交流,阿兰也颇有怨言,甚至一度想放弃。

第一次见到郑美珠时,阿军十分戒备。郑美珠便不断强调社工的“保密”原则,她告诉阿军,“社工不是政府派来的矫治人员”,终于慢慢取得了阿军的信赖。

家人的配合至关重要

“戒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家人的配合非常重要。”幸运的是,阿军的家人都很配合,也十分支持社工的帮扶计划。

在社工介入后的前期戒毒阶段,为了切断阿军与“粉友”的接触,郑美珠建议阿兰聘请一名陪护人员24小时跟着阿军。此前,家人每天只给阿军20元,作为饮用*** 和抽烟的费用;自从聘请了陪护人员之后,这20元钱改由陪护人员保管,杜绝阿军重新吸毒。

此外,为了改善家庭关系,郑美珠让阿兰及子女转变对阿军的态度,重新接纳他,并且多给予他表扬和称赞。

有一次,在阿兰开的小卖部前,一位顾客把单车停在了门口,另一位顾客觉得有点碍事,阿军便主动上前把单车推到了墙角。“这次做得好”,阿兰夸奖道。从那以后,阿军的表现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阿兰回家晚了,阿军便帮她洗了菜,还炒了一个青菜。虽然阿兰觉得味道不怎么好,但她却十分开心。

在与小明和小芳的交流中,郑美珠得知,两个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有一天,爸爸可以陪自己一起去喝茶。”郑美珠将这一消息反馈给阿军,阿军很受激励。

踏实工作,月入4000元

经过3个多月的戒瘾与身体调养,阿军告诉郑美珠,自己身体状况明显变好,想找一份工作赚钱,不再增加家人的负担。

在家人的支持下,阿军找工作十分顺利。从2011年11月开始,阿军在亲戚家的养猪场帮忙,每天工作6小时,主要是跟车去镇内的一些酒家收潲水喂猪,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

目前,阿军工作比较稳定,每天去各酒店饭馆收集潲水卖给 其它 养猪场,月收入也增至约4000元。

更重要的是,阿军的家庭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现在,阿军偶尔还会跟家人一起去喝早茶,这让小明和小芳十分开心。而在晚上因戒毒失眠时,阿兰也会耐心地跟阿军一起看电视,陪伴他度过难熬的时间!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2

作为一名常年与戒毒人员打交道的人民** ,一名戒毒者成功戒断毒瘾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和鼓舞。此次回访,我们见到了3年都不曾再沾染** 的芳芳。交流中我们提出想请她作为成功戒毒的案例,回女所做一次现身宣讲时,她一口应下,并说道: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能坚持下去。如果我的事例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成功戒毒,我愿意做一辈子这样的好事。”

20岁染上毒瘾

“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转眼我都快40岁了。”芳芳的一声轻叹,让大家不由自由都陷入了对似水流年的感伤。不知不觉中,她也将走入不惑之年。“匆匆那年”已成过往,饱经风霜的眼神里更多的是云淡风轻。

仅有小学 文化 的她,16岁就跟着母亲收菜卖菜,学习如何做些小本生意,日子过得简单而单纯。18岁后她便离开家,开始自己一个人打拼,她卖过菜,卖过水果,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红火惬意。然而年轻人的天性就是爱玩,她亦然。经常跟朋友出入酒吧、歌厅迪吧,喝酒、打牌、 唱歌 蹦迪是她的日常消遣,直到有一天,朋友跟她分享了一个“吃了就什么都会有的”的好东西后,她沉迷了,即使知道那是** ,但好奇驱使她深陷其中,那一年,她20岁。

从踏入** 圈子后,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不再专注于自己的小本生意,怕父母发现自己吸毒不敢回家,有限的积蓄渐渐化作一缕白烟渺渺消散,仅靠零散的打工和朋友的资助维持毒瘾。虽然曾经为了爱情,努力让自己摆脱毒瘾,但最终在婚姻破裂后,再次回到原点,直到被强制隔离戒毒。

如花似水的20岁,温润如玉的30岁,她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 ”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回想起曾经沉迷** 的日子,后悔二字都难以弥补过往的遗憾和伤痛。

父亲去世时自己还在戒毒

“我爸去世的时候,我还在女子戒毒所,家里人都瞒着我,直到后来打电话回家才晓得,我竟然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父亲,就是她心底永远的痛,也是她心底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她瞬间的泪如雨下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又是一场迟到的悔恨和天人永隔的遗憾。

都说父爱如山,不善言辞的父爱更是隐忍而深沉。她的父亲是攀钢的工人,因为工作繁重长期不在家中,母亲一边忙于卖菜维持生计,一边照顾3个孩子。常言百姓爱幺儿,作为家里的最小的独女,她无疑也是备受宠爱的,可惜父母文化水平有限,难以给予他们过多的管束和 教育 ,两个哥哥和她都只读完小学,便匆匆融入社会。

当得知她吸毒时,父亲暴跳如雷,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连不知情的母亲一起责骂,最后只能暗暗抹泪,劝她戒掉毒瘾,不要误了自己。两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她的父亲就在这期间因脑瘤去世,作为最后一个知情人,她的伤痛深入骨髓,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她愧疚不已,可再多的眼泪也无法挽回逝去的亲情,唯有铭记。谈话间,她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她大嫂打的,告诉她已做好饭等她回去,言语间,能感觉到她对大嫂的尊敬和依赖。她说,因为自己吸毒,两个哥哥对她不理不睬,唯有大嫂一直对她关怀备至,照顾周到。大嫂的关爱就如同一束阳光让她备感温暖,唯有坚持戒毒才是对这份不离不弃的爱最好的回报。

37岁的她想当妈妈

她曾有一段婚史,结婚3年也是她跟** 告别的3年,为了不让前夫知道自己的吸毒史,他们一起到浙江打工,日子虽然辛苦,但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他们精打细算,谋划着未来。可惜她一直无法受孕,隔阂也由因衍生,最终导致他们分道扬镳。“现在的老公在一家工地上班,虽然不太有主见,但人踏实无恶习,日子就这么过着也挺平静。”经历了太多的眼泪和疼痛,谈一场无关风月的爱情,拥有一份烟火香味的平淡生活,她觉得很满足。

她有一个愿望,就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吸食** ,身体机能受损,一直无法生育的她计划到大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即便她已37岁,早已被纳入高龄产妇的行列,但她依然有着做妈妈的强烈渴望,她说,我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稳定的家,有一个不介意我过去的丈夫,唯一想要的就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每个女人心底最柔软的温暖,已为人母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也许,有了孩子,母性的力量能驱使她在拒毒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从戒毒所出来,不知不觉都快4年了,自由的感觉真好。”现在的她有种说不出的轻松与惬意,不用再为筹措毒资辗转难眠,不用再因** 的折磨而日夜颠倒,不用再因鸣笛的警车而担惊受怕。这一次,她真正成了一个自由人。

提到尿检,她自信满满,“随便检查,一定没有问题。”如此肯定和坚定的语气,让我们为之侧目,当拿到尿检呈阴性的检查单时,我们一路而来的担忧也在此时烟消云散,欣慰已不足以形容我们的心情。为了戒毒,她很少回老家,换了新手机号,断绝了跟以往所有毒友的往来。她说,因为** 我失去太多了,我要为我妈争口气,死去的人我已经无法弥补,但我不能让活着的人再为我操心。

“现在的生活多好,虽然平淡但很真实,最重要的是自由。”一米阳光透过树枝细碎的洒在四周,与那头耀眼的金发交相辉映,春意无限。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3

当得知被录取做仓管工作时,阿文兴奋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他顺利戒毒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阿文是“戒除心瘾,回归家庭与社会”案例的主人公,这一案例近日荣膺2015珠海市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奖,而使阿文成功戒毒,重新踏上阳光大道的是欣心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心理咨询师赵衍科。

26岁退伍后染上毒瘾

拱北地区的吸毒戒毒人员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这里的禁毒戒毒任务重大而艰巨,也是最难以见成效的。据统计,吸毒人员经历脱毒处理后的,回到社会上复吸率达90%,戒除毒瘾难在戒除心瘾。欣心社工服务中心自去年起承接了拱北社区戒毒人员的心理康复项目,使社区戒毒者远离** ,回归家庭和社会,阿文就是一个戒毒成功的案例篇。

阿文今年26岁,珠海本地人,家境较好,曾经当过兵,退伍之后结识了一群出来混的朋友,很快他就沾染上** ,并且开始贩毒。很快阿文因涉毒贩毒被拘役,出来后要定期去派出所验尿,接受不定期检查。如果阿文一旦被发现有复吸情况,就会被公安方面执行为期两年的强制戒毒。

社工介入助其远离**

2014年10月,赵衍科了解到阿文目前存在的心理障碍:对** 的恐惧伴随着对 人际交往 的恐惧,对自我的不接纳,和父母兄弟等家人的关系也很糟糕。由于内心冲突不断,使得阿文没有信心走出家门,正常进入社会。赵衍科根据阿文的情况,对阿文开展了一对一的个案帮扶,为他设立了心理疗程。

第二次心理辅导以后,阿文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在这次咨询中,赵衍科对阿文作了放松和浅催眠式的冥想,引导他看到内心冲突的来源,并对冲突情绪做了处理。此后,阿文的冲突矛盾感大为减轻,开始感受到内心的力量。

而在现实生活中,变化很快发生了。两周后阿文兴奋地告诉工作人员,他出去找工作了,而且当场被录取,在一家大超市里做仓管方面的工作。之后的几个月,阿文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并得到家人和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此时,赵衍科对于阿文的戒毒情况,放心了一半。

呼吁社会包容戒毒者

作为心理咨询师,赵衍科明显感觉到戒毒者这个人群被社会边缘化和特殊化,即使戒毒者真的戒毒成功,也很难完全回归社会。因为这个社会根本不信任他们,使得戒毒者心怀戒惧,难以真实地面对社会。

在赵衍科看来,一个戒毒者就是一个正常人。心理咨询师并不关心服务对象是否吸毒,是否复吸,他关心的是服务对象内心的孤独与恐惧、童年经历和内心冲突等等。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戒同所真实案例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