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猫在古代的称呼?
猫又名乌圆(《格古论》),又名狸奴(《韵府》)。又美其名曰“玉面狸”(《本草集解》),曰“衔蝉”(《表异录》)。
又优其名曰“鼠将”(《清异录》),骄其名曰“雪姑”(《清异录》),曰“女奴”(《采兰杂志》)。
奇其名曰“白老”(《稽神录》),曰“昆仑妲己”(《表异录》
山中猫,古文?
赵人患鼠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山中。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1、患:苦于。
2、乞:向人讨、要、求。
3、于:在、向。
4、患:憎恶,讨厌,厌烦。
5、盍:为什么。
6、诸:兼词,“之乎”的合音字。
7、是:代词,代这些。
8、若:代词,你。
9、乎:相当于“于”,在。
10、穿:打洞,穿破。
11、病:损害,祸害
12、于:介词,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
13、弗:不。
14、则已耳:罢了。
15、犹:尚且。
文言文猫说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指事物要看中其本质,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失去本真。为人处世亦是如此。
各种名誉、别人的赞美,都只是一种标签而已,只能代表过去。如果一味追逐虚名,就会让你放弃实干,只追求表面的光鲜。但是任何一个微小的事实都会让这虚名消散得无影无踪。
猫捕鱼文言文译文?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伏:读fú。伏字在文中指的是“趴,脸向下,体前驱”的意思。文中的“伏”字生动描写出了猫的姿态。
伏:读fú。伏字在文中指的是“趴,脸向下,体前驱”的意思。文中的“伏”字生动描写出了猫的姿态。
欲:读yù。欲字在文中指的是“想要”的意思。
捕:读bǔ。捕字在文中指的是“捉、逮”的意思。
食:读shí。食在文中指的是“吃”的意思。
宠物在古代的雅称?
狗在古代的别称:犬、戌、尨、庞、豺舅、地羊、黄耳、韩卢。
1、犬
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2、尨[lóng]
拼音:máng méng páng、lóng。
从犬,指多毛的狗。
犬之多毛者。从犬从彡(“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诗·召南·野有死麕》曰:“无使尨也吠(释义:别惹狗儿叫汪汪。)”
3、豺舅
俗称狗为豺舅。
4、黄耳,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释义:狗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耳。
5、地羊,犬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犬, 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释义:狗,齐人把它叫做地羊,人们有顾忌不敢说这个名字,于是用龙来代替,有乌龙,白龙的名号。
6、韩卢,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
释义: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