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耕田文言文翻译阅读

生活经验032

本文目录

  1. 农夫耕地文言文的解释?
  2. 农夫耕田文言文答案农夫耕于田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3. 下田种地文言文?
  4. 农夫耕田文言文成语?
  5.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的者什么意思?

农夫耕地文言文的解释?

一、译文

农夫耕田文言文翻译阅读,第1张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这个田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二、给我们的启示:

1、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3.实践胜于说教。

4.事非经历不知难。

农夫耕田文言文答案农夫耕于田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你好;

1,《农夫耕田》,选自《浑然子》。全文如下: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2,“农夫耕于田”一句中的“于”,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组成介宾结构,此处可译为“在”,“在……中”,相同的用法如下句: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句中“于”,引进处所,译为“在”。

3,附《农夫耕田》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种田都这个样子,)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下田种地文言文?

农夫耕于田,数息(1)而后一锄。行者(2)见而哂(3)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4)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5)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6),气竭(7)汗雨,喘喘(8)焉,不能作声,且仆(9)于田。谓(10)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16)误矣!人之处事(11)亦(12)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13)服而(14)退(15)。

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说:“你种田都这个样子,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这边是倒装,顺叙应为:农之惰也,甚矣。意思是: 农民的懒惰太厉害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农夫耕田文言文成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的者什么意思?

1者——人

2、寓意:(1)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2)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3)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4)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5)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6)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7)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