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基本形式

生活经验048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基本形式,第1张

  1. 古代文体有哪些,他们的定义和特点又是什么?
  2. 中国五大戏曲分别是?
  3. 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有哪些?
  4. 古代,京剧里面蓝,红,黄,白,黑是那几个人脸?
  5. 表演形式有哪些?

古代文体有哪些,他们的定义和特点又是什么?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中国五大戏曲分别是?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指的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以及豫剧。关于中国戏曲主要分为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这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最早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宋、金等朝代之后,才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在五大戏曲剧种当中,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不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还是中国的国粹。这个剧种最早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最开始以北京为中心,后来遍及全国各地。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最早发源于浙江嵊州,后来在上海开始盛行,后来流传于世界各地。越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剧种的精华,之后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最后才形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越剧。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最早起源于湖北黄梅,后来在安徽安庆开始发展壮大。原本是一个在农村盛行的戏曲,在引进到城市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剧种。它在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

评剧俗称蹦蹦戏或者评戏,是由早期的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演变而来的。该剧最开始是在在河北农村流行,后来进入唐山后被称“唐山落子”。评剧表演后来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影响下走向成熟,最终成为一个备受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

豫剧也最早发源于河南开封,曾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而来的。豫剧唱法独特,唱腔铿锵大气,韵味醇美,因此倍受各界人士欢迎

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

1、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

2、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3、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

4、中国民间艺人

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5、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

6、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跷舞》等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中国民间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

8、中国民间T台

“T”型台上身着古装的靓丽时装秀模特,激情四溢的流行歌手组合成了一幅古朴、神秘、生动的新场景。一个前卫现代的时尚风标,一道独特别致的风景线,呈现在了现代人民面前。每一次演出都会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服饰之华美与古装艺术文化内涵。

9、中国民

古代,京剧里面蓝,红,黄,白,黑是那几个人脸?

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表演形式有哪些?

、戏剧表演,一般是演员按照时间和剧情发展的顺序来创造自己的角色,努力使人物性格的发展连贯、有层次、有起伏,而且前后和谐统一。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追求的是舞台表演美,要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考虑到观众的欣赏要求,在语言、声音、形体和表情上,不可避免地要有适当的夸张甚至是变形,如慢动作、绕口令等。

2、歌剧表演,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

3、舞剧表演,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等要素组成,是作为戏剧、舞蹈、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戏剧情节、表现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相声表演,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在相声的欣赏过程,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