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杨贵妃有狐臭是真的吗)

生活经验0113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杨贵妃有狐臭是真的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杨贵妃是好人还是坏人

绝对不是好人!说坏人也算不上。但真心不是好女人。

一个人,就算你不能帮助你的丈夫,你也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危害。

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杨贵妃有狐臭是真的吗),第1张

安禄山狼子野心,照理说他调兵遣将,李隆基糊涂看不出,别对我说杨玉环也看不出?杨国忠这个白痴都能看出!

独孤皇后帮助隋文帝,长孙皇后帮助唐太宗,马皇后帮助朱元璋,不要求你做得那么好,但是,你是拖后腿呢还是存私心?

杨贵妃你还收安禄山为义子,收就收好了,历史记载,安禄山之爪,安禄山与杨贵妃有奸情,杨玉环赐安禄山在华清池洗浴,浴罢用色锦结成一个小儿摇篮,令安禄山装作婴孩儿模样,卧在摇篮中。数十个宫女,抬着摇篮来到杨玉环跟前,安禄山口中唤着妈妈。嬉闹中慢慢产生了私情,玄宗不在时两人偷偷幽会。毕竟安禄山强壮有力,动作野蛮,刺激了杨玉环的情欲,一次安禄山用力过猛,竟然在她的酥胸上抓出一道道伤痕。杨玉环无法向玄宗交代,只好裁锦锻遮在胸前,称为“诃子”,这便是后世“乳罩”的起源,“禄山之爪”成了典故。事后安禄山私下对人说:“贵妃人乳,滑腻如塞上酥!”

我不相信一个老头能满足杨贵妃

唐朝女人出轨之多,无法想象,可与现在相比。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这些皇帝,如果我没记错,都被戴过绿帽子,当然,他们也喜欢给别人戴绿帽子,呵呵。

连皇帝都被戴,安禄山、杨贵妃,他们没奸情?

话说安禄山另外一个造反原因就是为了杨贵妃,到底如何,也无从得知了

Day81:读《唐玄宗》——不完美才是完整的人

这两天在想看一本什么书的时候,无意中刷到了蒙曼老师的《唐玄宗》。发现自己似乎很久没有看这类型的书了。其实之前是很喜欢看人物传记,什么帝王传、宰相传、名人传……那个时候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历史,后来慢慢的看一些其他的,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成长的意愿,希望能够更多元一点。

但是那会儿很多也是把历史当作故事来读,单纯觉得有趣,会觉得当皇帝好爽,后宫佳丽三千人;当宰相好威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品官好low,当官怎么着也得是一品、二品……现在想来真是觉得很可爱。

关于唐玄宗,我想但凡读过点书的中国人,都会有所耳闻。即使不知道他的历史功绩,但是至少也知道他,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知道白居易长恨歌的主角,“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知道他在戏剧界的影响……而我最初知道唐玄宗,大概是初中时候在《百家讲坛》,讲述的人刚好也是蒙曼老师,一个留着短发,穿着旗袍,声音很有特色的,当时我就听进去了,后开越听越觉得有意思,也越来越喜欢唐玄宗,现在看到了书不免勾起回忆,再看一遍。

与当初单纯的看故事不一样的是会关注内容的设置,包括语言风格是否活泼,逻辑条理是否能够让人觉得清晰,以及内容的设置,是否主次分明。看下来是那种大学里面好老师的课程设计,是我期待的样子。

我回顾了一下之前听完唐玄宗时候的印象,大概是这两个词:厉害、有才。厉害是因为他历经千辛万苦,夺得皇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国家推向繁荣;有才是看到他多彩丰富的生活,可以自己作曲、编舞,被封为梨园鼻祖。

这一次看完之后,这两点我依旧不否认,也更加爱他。爱他的有为、有才、有情,也爱他的不完美。

有为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开元盛世。另外两个分别是汉武盛世和康乾盛世。在这三个盛世里,开元盛世之最为辉煌和璀璨的一个。虽然唐初经历了唐太宗和武则天两代皇帝的努力,国家开始逐步走向繁荣,但是武则天的上位杀伐之路和称帝之事对于整个封建王朝的颠覆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比她所缔造的繁荣小,尤其是对帝位的交接和政局的稳定这两件事情上。

而对于唐玄宗来说,帝位的获取并不顺利。先简单介绍一下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原名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武则天是他的奶奶,唐中宗李显是他的三伯。从这个履历来看,其实当皇帝基本没有他什么事,根本轮不到他,还多亏了武则天。当然并不是因为武则天有多么的青睐唐玄宗,是因为武则天当皇帝的铁血杀伐,有资格的人都杀的差不多了,留下的这些里唐玄宗是最果断、且最能把握时机的那一个。

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下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弘、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可是都被自己的母亲害死,李显、李旦先后做了皇帝,都被自己的母亲废掉。晚年武则天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帝位传于李唐家族,而非武氏子弟,因为大儿子和二儿子早已经死了,所以帝位是传到了李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多久李显就死了。

当时政坛上真正有影响的是两大势力——一支是以李显的争气韦皇后为首的后党,核心成员包括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另一支则是以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为首的李唐宗室,核心成员还有太平公主。这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谁也不能把对方压倒。但是毕竟李显有儿子,即位是理所当然,韦皇后似乎势力更大一点,李旦被监视起来了,这个时候展现出来了李隆基的能力和魄力,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如果是韦皇后上位,这也是一个意欲效仿武则天当皇帝的人,那李唐江山就真的没了,所以他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最后成功扳倒韦皇后。但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尚在,所以只能暂时先将帝位让于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当了太子。

但是这个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初一起发动政变的姑姑,同样也是一个想效仿自己母亲武则天当皇帝的人,所以在李隆基当太子这段时间里,不断挑拨父子关系,但李旦念着自己儿子的好,同时也明白,大唐的江山不能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中,所以索性传位于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但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权依然把持在自己的手里。这就意味着真正的权利其实并没有完全交到唐玄宗手里,危机依然存在。而太平公主仍旧不死心,依旧在哥哥耳边吹风,李旦又觉得传位于儿子亏欠了自己的妹妹,所以妹妹要什么官给什么官,整个朝廷到处都是太平公主的势力,而李旦从九五之尊退下来,又多少免不了有点怀念,毕竟人可以一直在寒冷中待着,但是如果感受过温暖再回去寒冷中,就会很容易受不了,那这种心思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最终把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的矛盾,转变为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不得已他只能再次发生政变,从父亲手里完全夺回政权,让父亲做一个清闲的太上皇。

至此,唐玄宗正式开启属于自己的帝王之路,一个开元盛世逐渐向我们走来。前期的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用能,先后用了姚崇、宋璟、张说等一批批有操守、有格局、有能力的宰相。那个时候,对于这些人心中充满崇拜,觉得他们是好人,而李林甫和后来的杨国忠,这两个就是坏人。当然从他们的为政和为人的心胸格局上,现在依然是这样觉得的,但是不同的是,不再认为他们是完全的好人或者是完全的坏人,好人也有为了自己的私利去做不光彩的事情,而坏人也可能因为私心或者偶尔的恻隐之心,做一些于人有利的的好事。

有才。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但是,就像*** 在《沁园春·雪》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所填之词就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创始人,宫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差了。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

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尊奉的梨园鼻祖。过去艺人们演出之前,都要给“老郎神”上香,所谓的老郎神其实就是唐玄宗。帝王活着的时候作威作福,大家司空见惯,但是,能够在千载之下还享受民间自发祭祀的,除了唐玄宗,恐怕再没有别人了!

但是,不要以为唐玄宗只有艺术才华,在思想领域,唐玄宗也不乏创造。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而唐玄宗为其作注的原因也是体现三教并重,三教合流的思想。

有这样风雅的皇帝,有这样风雅的社会风气,唐代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情。说到有情,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白居易《长恨歌》里所描述的爱情故事,这当然是我们要探讨的,但是除了爱情之外,他的有情还体现在其他方面:爱兄弟。因为皇权的独尊性,所以皇家少真情,即使是兄弟之间,也常常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手刃兄弟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可是,类似的事情在唐玄宗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唐玄宗兄弟一共五个,他排行老三,经历了少年时期的同甘共苦后,唐玄宗对兄弟一直表现得眷眷深情。特别是大哥李宪(李成器),虽然位居嫡长子之尊,但是,在李隆基当皇帝这个问题上谦退恬淡,全力相助,更让玄宗感激。李宪病逝时,唐玄宗亲自写了祭文,放在大哥灵前。在这篇祭文中,把大哥封为皇帝,虽然奇特,却并不能真正让人感动。但是,一个皇帝,能够记得自己还是大哥的弟弟,却真正显示出了人性的光辉!

讲到唐玄宗的情,更有光辉的还不是爱兄弟,而是爱百姓。我们讲过潼关失守,唐玄宗从长安出逃四川,经过储存钱帛的左藏库时,杨国忠说:“无为贼守。”想要把它烧毁。唐玄宗愀然不乐,说:“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经过便桥之后,杨国忠为了截住追兵,就让人放火烧桥。唐玄宗回头看见火光,明白怎么回事后,马上让高力士带人把火扑灭了。他说:“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唐玄宗固然对“安史之乱”的爆发要负责任,但是,一个皇帝,在后有追兵、前途未卜的逃难路上还能想到百姓的利益,也算难能可贵了。有人说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君子的标准,不是看平时的云淡风轻,而是看他在经历挫折、痛苦、磨难的时候,是不是依然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淡定和对于身边的人的关心。

最后,我们再来说和杨贵妃的爱情。或许大家都知道,杨贵妃最初其实并不是唐玄宗的妃子,而是他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在他们结婚五年之后,唐玄宗因为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借口让杨贵妃去道观出家,一年之后顺利收到自己的后宫,这件事情不管是放在当时还是当下,从伦理的角度讲其实都不能为人所接受,但是正因为即使如此不被接受,而他作为皇帝也一定可以有其他的很多选择,但是他这样做了,只选择了这一个,我想一定是真的喜欢。

而这种喜欢,也体现在他们之后的幸福生活里。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一段描写的特别唯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如果单纯只有这些,其实并不能证明唐玄宗对杨贵妃有多宠爱,和他的爱有多独特,任何一个沉溺于美色的皇帝恩爱时都可以轻易做到这些。而不同的是怎么对待吵架。我想在一个男权的社会里,尤其是这种处于士大夫以上层级,受过严格的礼制训练的人来说,夫妻吵架这件事情基本上不存在的,或者说吵架就是丈夫教训妻子,哪里有妻子申辩的机会,但是最为一代帝王唐玄宗,在那个时代里说一不二,掌握天下人生死的人来说,会因为吵架茶饭不思,会给妻子台阶是极其难得的。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发生过两次大的矛盾,明显的体现就是杨贵妃被送回娘家,这在古代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第一次送回去 ,玄宗茶饭不思,很快就后悔了,但是又要面子,身边的太监高力士看出来,当然得为皇帝排忧解难,所以找了台阶给玄宗,玄宗主动去慰问,当晚就接回来了,回来杨贵妃认个错,两个人反而更加恩爱。第二次回家具体原因今天不得而知,但是对比第一次玄宗的态度,似乎这次杨贵妃做的真的让玄宗不高兴了,但是最后也还是接回来了,只是时间相对久一点。这在我们今天,大家觉得不是很正常嘛,但是在古代,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这样实则不易。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坡下,贵妃殒命,玄宗无奈南逃。后来以太上皇的身份,再次回到皇宫的时候,物是人非,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免悲从中来。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却无绝期。

最后再来看他的不完美。首先我们要承认:人有不完美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但凡是个人就不会是完美的,皇帝也不例外。前半生励精图治,在政治斗争中辗转求生,终于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于自己而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的价值感找到了着落,可是自己归属在哪里?自己的才情、自己的爱情要怎样去实现?于是,五十多岁的唐玄宗开始了一场疯狂的爱情之旅,开启了自己的叛逆人生。

到后来,李林甫做宰相,把持朝政19年,再之后任命杨国忠,其实他们的种种不恰当行为,玄宗并非不知,只是他已经没有精力、也不愿再去管,他只要保证这个王朝能够继续这样维持下去就可以,包括后来的安禄山谋反,玄宗的决策也出现很大的问题,与年轻时那个锐意进取的他完全不一样。于时代而言、与百姓而言,他作为一个国家的帝王,是不负责任的。可是回归到一个人,他不做了,或者做错了,是正常。这并非是唐玄宗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是制度的悲哀,宰相可以轮换,官员可以调整,但是只有皇帝,到死了才能下班。唐玄宗是属于在位时间久的皇帝,而相较于那些其他伟大的帝王,他的政治迟暮之年是比较晚的了。

当然历史就是留给人去评述的,我无意支持谁,也不反对谁,更不是为谁站在不负责任的角度说什么平反的话,我只是在表达一个普通的后世之人,再次重温那段历史时的感慨,伟大的是帝王,可是不完美才是完整的人。

历史上有哪些人出了名的最不会识人善任并因此受难?

南北朝时期得梁国开国皇帝萧某某就是,MS他得庙号是梁武帝,他用了小人当大官,结果祸了国,最后竟被小人谋害。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废长立幼,后被次子,就是隋炀帝谋害。

还有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他得皇位就不容易,先帮爹夺位,再自己夺位,晚年用了杨国忠做宰相,此人没多大才华。虽然前任李林甫不是什么好人,但他至少对边将控制得力,而杨国忠就没意识到藩镇佣兵得严重性。加上唐玄宗自己轻信安禄山,于是就悲剧了。

等等,有很多啦。实在举不出,就学学宫心计的编剧编几个啦,你们老师肯定看不出来。

李隆基沉溺到音乐艺术等个人享乐中去,朝政是交于谁掌管的?

李隆基开创了盛世之后,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李隆基的意思。李隆基沉溺到音乐艺术等个人享乐中后将朝政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人。

李林甫杜绝言路,排斥忠良

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凭着个人能力还可以勉强维持平衡,但是已经为帝国埋下了很多隐患。堵塞"边帅入相之路",造成安禄山起兵造反,李林甫摸透了玄宗的骄侈心理,让他纵情声色,享尽奢靡,自己得以杜绝言路,扶植私党,专断朝政。

杨国忠扶植私党,专断朝政

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打手,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钅共)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王氏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致于死地。

唐玄宗李隆基在执政前期的开元年间,和后期的的天宝年间,前明而后昏,前后判若两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执政时间太久,眼见国家强盛,威加四海,万邦来朝,同时又再无任何能威胁他统治的政敌,无论太子,诸王,后宫都被牢牢压制,自然是志得意满,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精力和体力衰退,对政事也心生懈怠,逐渐贪图享乐。

张巡:杀妾分食,以死效国,他将忠字做到极致

1)

2001年APEC会议,借着大领导的春风,唐装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代名词。那两年,大街小巷最时髦的衣服款式就是那种立领对襟连肩袖上衣,再印上铜钱或龙凤的图案,又板正又吉利。

论兴盛,唐朝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不必说政经文的繁荣,仅从疆域上来看: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北及包贝加尔湖,何其辽阔!

盛唐气象,往往归结为一个“大”字。当然,即使是灾祸,那也是声势浩大,比如铲除韦氏集团的“唐隆之变”,比如姑侄争权的“先天政变”,再比如举国涂炭的安史之乱。

每提起安史之乱,都不由想起大情种唐明皇,大美人杨贵妃,大诗人杜子美,或者大奸臣李林甫,大叛臣安禄山,当然还有大忠臣张巡。

2)

用现在的话来说,张巡应该算得上是“富二代”。但他身上并没那些膏粱子弟的纨绔风流,相反,他博览群书,文武双全,还是个军事奇才。

更可贵的是,他身上有一种高尚的英雄主义。

正因为这股子英雄主义,所以他才不肯巴结佞臣杨国忠,只做了区区县丞。但即使是在弹丸之地,他依旧做出了简约清明的政绩,深受人民拥护爱戴。

更是因为这股子英雄主义,他在安史之乱众人皆叛时,坚守忠义,全力守城于雍丘,誓不叛国。

但讽刺的是,攻城的叛军头头,竟是临县县丞令狐潮。曾经同僚,又是相熟,如今相见于生死逐利之场,真是多多少少有几分尴尬。

但战场上没有时间去嘘寒问暖人世交情,令狐潮率万人之师如洪水猛兽般,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进攻,而张巡守城的唐军只有寥寥三千。可就是凭借这三千兵力,张巡一次又一次固守住了城池。

说实话,令狐潮也是不容易,其实他也是相当努力。为攻下雍丘,软硬皆施,又是箭矢如雨,又是招安收买,还到处散播谣言说什么李氏天下倾覆已定,江山社稷即入安禄山囊中,试图动摇城内军心。

前文说了,张巡是有高尚英雄主义的人。安史作乱,他甚至曾率吏民大哭于先皇祠以表忠心。国盛效力,国衰效命。忠字于心,即使邦国分崩离析,他也不会更易分毫。

八个月的雍丘之战,没有粮草,就调虎离山智取,派手下去偷粮草。箭射完了,就扎一百多稻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深更半夜吵吵着悬下城墙。令狐潮以为是偷袭,吓得哆哆嗦嗦,眼屎都顾不上擦,扯着嗓子命令赶紧放箭。一直放到天色渐亮,才看出那都是些稻草人。拉上来一数,足足有十万支。

昔日诸葛亮草船借箭,如今张巡又用稻草人借箭,张巡有诸葛亮的智勇,但令狐潮可照着曹操差老鼻子了。之后一连几天夜里,张巡都会悬稻草人下城墙,令狐潮见状,心想:你小子,当我是傻子还是咋地,同样招式还想再骗一次!

直到张巡悬了几百真人士兵下城墙,令狐潮依旧不屑地酣然大睡。结果被突袭厮杀得落花流水,仓皇失措地跑到十几里之外才算喘了口气。

3)

张巡最为人所知,是在雎阳之战。

雎阳作为军事要地,极具战略地位。若是守不住,北来的叛军将会长驱直入,顺而南下,后果不敢设想。

此时的张巡,因在雍丘之战和宁陵之战中的杰出表现,被唐肃宗封为河南节度使。说是嘉奖赞许,其实不过是一个好用又不要命的棋子罢了。安禄山死了,但他儿子安庆绪也不是等闲之辈,更何况有以阴险狡诈著称的尹子奇帮衬。这时候众心崩离,要的就是这样忠心耿耿不怕牺牲的预备烈士做个忠君爱国的表率。

尹子奇率十几万兵力围攻雎阳,而雎阳城里,张巡和徐远合起来不过6800人。力量悬殊,除了智取,还得拼命。

对峙战斗的艰苦不必多说,尹子奇的进攻堪称丧心病狂,一上午能进攻20次。外面的进攻可以一拨换一拨,但里面的防守来来回回可就那么些人。尹子奇就是想用这样的急攻猛进,一鼓作气拿下雎阳。但他错了,张巡大哥最擅长的可就是守城反攻。

尹子奇连攻16天依旧无法攻下,还被张巡俘获了60多名将领,杀死了2万多士兵。更令尹子奇愤怒的是,他还被张巡的手下南霁云射瞎一只眼睛。

此仇不报非君子,尹子奇被狂热的仇恨和愤怒冲昏了头脑,接下来的进攻更加猛烈而无脑,马不停蹄地从安庆绪那里调兵遣将,就为了攻城雪恨。

持久战的痛苦愈演愈烈,城内慢慢只剩下1600兵力。与之相随的还有粮食的不足,树皮、战马、纸张、老鼠麻雀,能吃的都吃净了,能啃的都啃光了。

疾病、饥饿、伤痛,这些都在不停折磨城内军民。南霁云曾率三十人勇闯出城,去临淮求救。临淮大将贺兰进明畏惧叛军,又认为雎阳迟早留不住,所以不愿出兵。但又怜惜南霁云是骁勇之将,想留下作自己部下,还特地举办酒宴。

南霁云面对一桌好酒好肉,忍不住泪流满面:“睢阳军民已有一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怎能在这里吃饭。就是吃了,又怎么能咽得下?将军手下兵力强大,眼看睢阳陷落,却不肯发兵救援,这忠臣义士吗?”

说话间砍掉自己一个手指:“我不能完成主将给的使命,只好留下这手指为证,回去也有个交代。”何其悲壮!何其忠义!

军心可以靠意志聚拢,但饿肚子却不是能用一腔热血解决的。

能吃的都吃尽了,这漫长的守城之战也不知何时能完结。此时此刻,张巡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作为首领,只有他迈出这一步,随从军民才能跟着迈出这一步,才能吃饱肚子,再苦撑多一些日子。

于是张巡杀死自己的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吃。由此为开端,先以城中妇女为食物,吃完后,再食老幼,总共吃了三万人。

最终城被破,全城只剩400多人,个个面黄肌瘦,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

尹子奇捆了张巡、徐远、南霁云等将领,逼迫他们投降,但他们面不改色,决绝而无畏,只是一味破口大骂叛军,最终全部被杀害。张巡死的时候才只有49岁,正值壮年,让人不胜唏嘘。

4)

如果说张巡的人生有何污点的话,那大概就只能是他杀妾分食这件事。以至于他死后,朝中大臣争论不休,功过难定。直到他的朋友李翰为他作传,呈给唐肃宗,众议始息,以为张巡功大于过。

其实吃人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最早在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便俩家交换来吃,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易子而食。

在当时毫无后续支援的情况下,徒有一座孤城,以一当十,苦战四百多余次,杀伤敌军十几万,苦撑十个月,屏蔽江淮十个月,保护江淮十个月,强有力地牵制了安庆绪几十万大军,为唐王朝恢复和准备赢取了宝贵的时间,也为郭子仪收复两京、唐王朝绝地反攻赢取了宝贵的契机。

守城为功,食人为过,功过如何,又该如何去定夺?

一个谎言揭穿了另一个谎言,那么第一个谎言就变成了真相;一个坏人杀死另一个坏人,那么第一个坏人就变成了斩妖除魔的好人。是非对错往往没有绝对而言。

面对两个道德,如果选择小的道德,这样的守德就变成了缺德;而牺牲小德保全大德,就是真的大忠大义。

在纵横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里,忠义最大,孝顺次之,爱情最末。

所以张巡的选择并不难理解,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区区一个妾又算得上什么?更何况,妾在古代不过是地位高一点的婢女,是私有财产。为了国家牺牲一点私利算得了什么。

况且孔融老先生也说过,人不过是禽兽而能言者,本质上跟猪啊狗啊没什么分别,不过是能说话而已。虽说孔融老先生擅长胡说八道,但这句话想想也似有几分道理,尤其在这几年强调众生平等后,反而不得不信服了。

但话说回来,孟子也说过,“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意思就是说,就算是为了夺取天下,也不能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

要我说,孟子这是在强人所难。古往今来,改朝换代,向来都要踏着尸骨,淋着鲜血,行不义,杀不辜,实在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可是仔细想想,妾也是条人命,怎么就非得死了自己喂养别人?太不人道,也太不公平。

据说民间有传言,说那妾死后来找张巡索命,张巡便拿爱国忠义来自辩,那妾忿忿不平:“你是大忠大义的良臣,可我又有什么罪过?”可见坊间对妾的同情悲悯。

民间还有传播的话本,名叫《双忠记》。剧中,张巡欲杀妾,却心有不忍,那妾也识得大体,于是自行了断,免去了张巡的为难。张巡忠于国家,妾忠于夫君,此为双忠。

其实这也不过是百姓为了弥补内心的惶恐与遗憾,而想象编造的故事罢了。既然现实冷峻,就在故事里多一份温情吧!

历史上杨妃是好人还是坏人

其实我觉得也怪不得杨贵妃,政治是皇帝的事情,只不过杨贵妃更喜欢皇帝对她的爱吧。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唐玄宗可能可以更开明。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安禄山提拔上,杨玉环确实帮助了他。

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杨贵妃有狐臭是真的吗、杨国忠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