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唐宪宗李纯是谁,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唐宪宗李纯景陵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唐宪宗李纯的生平简介
李纯,原名李淳,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幼时深得祖父唐德宗李适的喜爱,被封为广陵郡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宪宗李纯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唐宪宗李纯简介
李纯原名李淳,是唐顺宗长子他自幼遭遇战乱,从小经历了“泾师之变”,11岁时被封为了广陵郡王。
唐宪宗的家庭关系很混乱,他的母亲是代宗的才人,有位同父异母的兄弟被爷爷收养为子。宪宗李纯的婚姻也很奇特,他娶了代宗长女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所以郭氏与顺纵是表姑侄关系,论辈分,宪宗比郭氏低一辈。
805年,李纯被封为皇太子,4个月后,得父皇传位正式登基。这一年他才28岁,他登基的速度如此之快让人匪夷所思。相传是发动政变和宦官拥立才取得了最高的权力。
唐宪宗继位后,做事英明果断,削平藩镇割据,恢复唐朝的统一。
宪宗自以为获得了一些成就,就开始奢靡。先是重用宦官,使朝中的宦官势力大大增长,他们的权力日益变大,大唐的 政治 也日益腐败。宪宗和高宗一样,也想求长生不老。宦官皇甫博推荐了一个叫柳泌的山人,他来配制长生不老药。
第二年,宪宗开始服长生不老药,而他的性情也开始变得暴躁,开始经常斥责左右大臣,甚至诛杀他们。
唐宪宗李纯是怎么死的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流传下来的有三种说法。一个是服丹药过量而死,第二种是宦官谋杀了他,第三种说法是唐穆宗李恒杀了他。
关于第一种说法,那只是凶手为了掩人耳目,不能为信,而第二种,有很多 历史 凭证,信者也众多。虽然说宦官是直接杀手,毋庸置疑,但是谁是幕后指使?我们不知道,难道是唐穆宗?因为如果自己的父亲真的是被宦官所杀,那么穆宗不会不追究杀父仇人。如果说,宦官也把唐穆宗所控制了,那穆宗自身难保,怎能为父报仇。
如果说穆宗真是杀害宪宗的幕后指使,那么来分析一下,从当时的政治内部斗争来看,李恒确实有杀父的必要。811年,皇太子李宁夭折,宪宗和群臣商议是立澧王李恽为皇太子还是立李恒。最终立了李恒,但是澧王派仍然暗中活动,希望有朝一日取代李恒。
当时的外朝都是澧王把持,而内朝又分多个派别,其中属吐突承璀最承颜色,他也属于澧王一派,这让皇太子李恒的地位岌岌可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恒无路可走,只能铤而走险发动政变,杀掉父亲,自己坐上皇位。
其次,唐宪宗晚年的活动也让李恒有可乘之机,宪宗求长生之道,请了山人给他炼丹,但是丹药有毒性,长期服用必定使人行为异常,脾气暴躁。这个时候宪宗就不理朝政,弄的整个京城人心惶惶,在这么乱的情况下,就给李恒弑父夺位提供了最好的时机。
综上所述,就算唐宪宗是宦官所杀,那背后主使也应该是唐穆宗。他只不过是借刀杀人而已,至于后来流传的宪宗服丹药致死,只不过是穆宗为了掩盖自己丑恶的罪行而使出的掩人耳目的手段。
唐宪宗李纯不立皇后的原因
史书上记载的是“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因为唐宪宗很风流泛爱,就怕立了皇后以后皇后会吃醋,从而干涉自己宠幸别的妃子,妨碍自己寻欢作乐。不过真的是为了一己之力吗?其实不然,除了追求自己的“性福”,宪宗不立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前车之鉴,唐朝有很多皇后掌权的例子,如武则天,中宗的韦皇后,肃宗的张皇后,这些皇后要么觊觎皇权,要么凌驾于皇权之上,要么拉拢外戚同党搅乱宫廷,要么直接干预朝政。这些女强人的作风使他们的丈夫只能忍气吞声。所以宪宗吸取以前的教训,避免郭贵妃将来会和武则天他们一样为所欲为。
再来看看郭氏的地位,郭贵妃是军功世家的后人,而且是皇室公主之女,加上他的儿子又是太子,这些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宪宗怎么可能放心把皇后之位给她。
唐玄宗其实一直都是有意压制后妃,郭氏和其他宫嫔都没有封号,没有封号就没有机会干预朝政,这也是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留了一条后路。
唐宪宗后来的子孙,也效仿宪宗不立皇后,他们以为就是一味追求“性福”,却没有领悟到宪宗不立后真正的原因。不立后虽然避免了皇后越权干扰朝政,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后宫缺少皇后管理,皇帝都荒淫短命;母亲的位分低,太子失去了威信。
就因为这样,宦官开始越来越猖獗,谋害太子,谋害皇帝,这都跟后宫空虚有着莫大的联系,唐宪宗不立皇后确实开了个不好的先河。
猜你喜欢:
1. 唐代宗嫡女升平公主的生平简介
2. 唐朝藩镇节度使刘济生平简介
3. 唐朝皇帝李温生平简介
4. 唐朝文学家李翱生平简介
5. 唐代文学家杨敬之生平简介
宪宗皇帝是谁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位庙号是宪宗的皇帝,分别是:唐宪宗李纯、大理宪宗段正严、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明宪宗朱见深。宪宗为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宪宗李纯于公元805年八月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大理宪宗段正严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是文安帝段正淳之子。段正严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对外臣服于北宋,遣使来朝,段正严虽励精图治,但是始终无法改变被高氏架空的局面。统治后期诸子内争外叛,于是禅位于段正兴,出家为僧。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是大蒙古国的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朱见深在位时期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如何客观评价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是个好皇帝吗?
唐宪宗李纯(778年D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D820年在位。
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李纯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
宪宗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恢复唐朝的统一。他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江南李琦的叛变,整顿了江淮财赋,招降了河北强大的藩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用了名将李澹全力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使其他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结束了自肃宗以来,各地藩镇专横跋扈,各自任免官吏,对朝廷不供贡赋的局面,全国出现了暂短的统一。
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中,宪宗又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太监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大大增长。有的大臣劝说宪宗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宪宗还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任用皇甫博、李吉甫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他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公元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制长生药。又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宪宗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朝臣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乃贬为潮州刺史。第二年,宪宗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李恽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为太子。
公元820年正月庚子日夜间,王守澄,陈志宏等宦官为了立李恒为帝,潜入寝宫谋杀了宪宗,然后守住宫门,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杀了吐突承璀。
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
蒋系: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顾谓丞相曰:太宗之创业如此,玄宗之致理如此,既览国史,乃知万倍不如先圣。当先圣之代,犹须宰执臣僚同心辅助,岂朕今日独为理哉!自是延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方退。自贞元十年已后,朝廷威福日削,方镇权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奸佞之臣,如裴延龄辈数人,得以钱谷数术进,宰相备位而已。及上自O邸监国,以至临御,讫于元和,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由是中外咸理,纪律再张,果能剪削乱阶,诛除群盗。睿谋英断,近古罕俦,唐室中兴,章武而已。任异、D之聚敛,逐群、度于O方,政道国经,未至衰紊。惜乎服食过当,阉竖窃发,苟天假之年,庶几于理矣。
苏辙: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旧唐书》: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
《新唐书》: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
诛,强O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剑桥中国隋唐史》:宪宗是一位重实干的坚强的君主,他抓住时机采取了干预的政策。但在一开始情况似乎并不显得对他有利。在顺宗时期出现的不和以后,朝廷尚需恢复和谐关系,而地方政府广泛的行动回旋余地已成为全帝国被人接受的准则。宪宗对迅速恢复中央权力的可能性不抱幻想,所以行动很谨慎,只是设法见机行事,而不是强制推行自己作主的全面计划。可是宪宗顽强地坚持他的基本目标,即恢复对搞自治的藩镇的控制,并要使所有藩镇当局完全听命于中央的指令。他几乎不可能希望深入进行下去:对各藩镇高级当局的需要,排除了恢复安禄山之乱前那种中央集权的可能,而且它们的军事编制既庞大,又根深蒂固,以致不容许作任何重大的军事复员。
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的确,他的改革旨在增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纪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几部分外,这些制度改革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国重新树立决定性的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李纯在哪里住
李纯住在安徽
李纯老家在安徽芜湖,安徽芜湖有很多徽派建筑,真的是小城故事多的那种感觉,所以说李纯身上的气质也是特别的温婉。
中兴之主---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如果加上武则天的话,他是第十二位皇帝。
很多人在评价唐朝的皇帝时,总会把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放在一起。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历史功绩。
他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 李诵 长子。
贞元四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 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 元和中兴 ”。
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 大明宫 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 景陵 。
但是相比起唐太宗和唐玄宗而言,人们对他并不熟悉。学界对他的研究也比不上那两位。
但历史是公正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位中兴之主的功绩。
有的时候我们习惯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唐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的,唐朝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到了天宝年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繁华就此一去不返。虽然安史之乱最后被彻底镇压了,但是盛世也不可能再回来了。并且从此以后,唐朝的藩镇割据那是越来越严重。
肃宗继位后,其后的几位皇帝。在对待藩镇的问题,采取的都是隐忍的态度。这就导致藩镇越来越嚣张。
到了李纯即位的时候,这些藩镇已经是心里没了朝廷。而且朝廷拿他们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奈何李纯也不是一个好惹的货。他决定向这帮藩镇发动攻击。
元和元年(806年),李纯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 刘辟 就进行叛乱。宪宗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 吴少阳 死,其子 吴元济 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拒而不纳,继而举兵叛乱,威胁东都。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淮西节度使驻于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 ** 烈 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李纯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 李师道 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伐 吴元济 ,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李纯命自愿亲赴前线的 裴度 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 李愬 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来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宪宗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庄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 刘悟 杀死李师道,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 韩弘 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李纯以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 张弘靖 充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 田弘正 讨伐李师道有功,李纯以其兼侍中。为了向宪宗李纯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至此,李纯结束了困扰唐朝半个世纪之久的藩镇割据问题。
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在讨伐藩镇割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惧。讨伐过程中,曾多次遭受挫折。但是李纯重来没有放弃希望,他也从来没有退缩过,没有动摇过。
其次,在讨伐藩镇过程中,李纯敢于任用人才,而且用人不疑。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贤相,如武元衡,裴度。还产生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年轻将领。
此外,李纯还勤于政事。
此外,在李纯在位期间,他也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比之之前有很大的发展。而且还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元稹。
而且李纯还支持官员纳谏。这一时期,纳谏的官员数量急速扩大。而且李纯也是积极地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李纯是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
李纯在位十五年,开启了元和中兴,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被誉为“小玄宗”?唐宪宗有何功绩?
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权时常被威胁,甚至有不少皇帝的生命都被宦官掌控,但彻底解决宦官隐患的机会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没有被重视和实施,把握这个机会的就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
李纯小时候就急着作第三天子,长大后真作皇帝了也的确是急不可耐。从作太子到登基作皇帝,他只用了4个月时间。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顺宗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时年只有宪宗28岁。后世一直猜疑他如此神速当上皇帝的原因,质疑宦官逼迫顺宗禅位为什么就选中了已经28岁的李纯,而不是其他更好控制的小皇子。另外,顺宗的突然驾崩也令人生疑。种种迹象也表明顺宗的禅位和驾崩决不是单纯的太监作乱那么简单,但这些猜测缺少证据支持,所以只能一直被后世的人们猜测。
宪宗继位虽有说道,但即位以后,他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故事,就仰慕不已。所以,他的皇帝工作干得还不错,虽然也像他的老祖宗唐玄宗一样虎头蛇尾,但终归还是开启了一段元和中兴的好时光。他继位后虽然罢黜了永贞革新的二王八司马,但却没有停止削弱藩镇势力的改革,对格局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先后修理了刘朋、杨惠琳、李、田兴、吴元济等节度使,有的被杀,有的归顺,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规伏唐朝。
元和中兴,使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因为宪宗的地位是由宦官逼迫老皇帝退位获得的,所以他信任宦官,提拔了不少宦官将军,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这种做法开了恶例,使原本只掌握禁军的宦官,又掌握了出师作战的权力,他不但没有限制宦官专权,反而从他开始加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从而错失了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导致后面的皇帝要么是有心无力(如文宗和宣宗);要么是有力无心(如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如穆宗和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不但使唐王朝深受其害,就是宪宗本人也没能逃脱被太监杀害的命运。李纯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辄就对身边的宦官进行责打、诛杀,最后竟被宦官陈志宏所杀。为所欲为的宦官杀了皇帝后,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宪宗任用宦官的行为,为人们验证种恶因必得恶果提供了最佳证明。
宪宗除了留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还留下了不立皇后的恶例。他不立皇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皇后干涉自己任意宠幸女人,《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宪宗说,帝 *** 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从宪宗开始,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继效法,也都没有立皇后,原因与其类同。这一时期史书上所称的皇后,其实都是她们的儿子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的。可是物极必反,宪宗经常吃长生不老药以及壮阳药,越吃身体越虚弱,性情变得暴躁无常,身边亲信人人自危,竟因此死于太监之手,何其悲也!
宪宗和太宗、玄宗共同成为后世评价较高的三个唐代皇帝,并有小太宗的赞誉,使唐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兴之势。但在他统治后期却崇尚佛道,骄奢放纵起来,大兴土木追求神仙之术,尤其是留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使宦官从此成为了操纵李唐王朝的重要角色,把唐王朝一步步推向了覆灭的轨道之上,李纯在这点上负有很大的历史责任。
唐宪宗李纯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唐宪宗李纯景陵、唐宪宗李纯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