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生活经验072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讲究音韵和节奏的音乐美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第1张

徐志摩强调诗的音乐性,善于把握每首诗的“诗感”去寻找相应的诗律,通过重叠、反复、排比等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如《再别康桥》开头四行反复使用“轻轻的”,极富节奏感。于音韵上,徐志摩善于采用西洋押韵的方式,表现出多种押韵方式,如《雪花的快乐》中的随韵(AABB),《去吧》中的交韵(ABAB)。

二、注重意象营构的构思技巧

徐志摩诗作融合东西诗的艺术精华,营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意象,以此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

如《沙扬娜拉》中以“不胜娇羞的水莲”比喻日本女郎的神态,既写出其楚楚动人,又写出其纯洁无暇。总之,徐志摩善于在瞬间的灵感袭来中捕捉事物的特点,赋予其以丰富的内涵,化为充满诗意的意象。

三、整饬而华美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继承了新月派所主张的诗歌格律化创作,但其讲究诗的形式与章法却不受其拘囿,整饬之中富有变化。

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一三行稍短而二四行稍长,诗行大体整齐而又错落有致,首尾呼应,读之能感受诗人起伏的情感波动。

四、明丽优美的语言特色

其语言讲究华美明丽,善于在配合音节的同时传达出诗人的情绪感受,于极富韵味的语言中深含丰富内蕴。

如《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语言从容而淡雅,更于中显现出偶然的不可把握与迷离之感。

徐志摩的影响: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理论

一徐志摩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分析

对徐志摩诗歌进行研究,就应该对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色与创作背景进行相应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徐志摩进行诗歌创作的年代正好是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的背景成为了徐志摩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形成因素。徐志摩自己生活的年代中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新文化从反对传统的文化作为自身根本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应该可以发现,徐志摩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将自己的诗歌创作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链接,这种有效链接的背后往往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诗歌特色。

其次,从徐志摩的诗歌可以看出其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同时还在追求光明与自由、赞美爱情与美好,这期间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里可以看到他对于自由、美的追求以及对于自己信仰的追求。同样,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也受到了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等人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的影响,进而将自己的才华与“诗歌的三美”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对于徐志摩的诗歌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我们在看到其诗歌受到西方社会思想以及文化的影响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徐志摩的诗歌更多的是受到了东方诗歌创作的影响,使其作品能够在众多的诗歌中展现出自己所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色

1徐志摩诗歌的清新灵动

对于徐志摩诗歌特色的研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看到徐志摩在诗歌中所书写出来的清新灵动之美。一些非常微妙的刻画往往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一种有效载体,这种有效载体的背后其实就是对于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体现。徐志摩就是一位善于捕捉、运用这种细节的一位诗人,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更多地融入到其诗歌创作过程中。徐志摩的诗歌大多数是对于一种艺术之美的具体感受,这种具体的感受往往体现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上,这种清新灵动的艺术之美就是通过其诗歌的内容展示出来的。例如,在其诗歌《她是睡着了》中,他用“香炉里袅起的一缕碧螺烟”来表示少女进入梦乡后的安静;用“涧泉幽抑了宣响的琴弦”这个意象来比喻少女熟睡时的轻微鼾声。这种对于人物具体形象的描述,往往给人一种清新灵动的感觉,进而将美好的意境展现到读者的面前。同时,在徐志摩的诗歌中还善于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种清新灵动的美的表述,透过这种表述可以看到徐志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通过对周围美景的一一描述,给人一种清新灵动之美的感觉。这种对于大自然的清新灵动之美最显著的就是在其《康桥西野暮色》中,他通过红日、紫云、青草、黄田、白水、晚霞等自然意象及老翁、老妇等意象,组成了一幅黄昏的美景图。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徐志摩清新灵动之美的艺术特色的创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幸福的感受,更多的时候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徐志摩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对于景物的描写,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彩虹、云雾、晚霞、红日、秋月这样的自然景象,这些自然景象在其诗歌中出现,本身就能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清新灵动之美的有效展示。而且徐志摩喜欢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到景物、环境上面,他非常乐于通过这些景物那种若隐若现的展示,表现出其诗歌的一种清新灵动的艺术之美,进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徐志摩诗歌的忧郁与纯真

对于读过徐志摩诗歌的人来说,都可以看到其诗歌的另外一个艺术特色,就是那种带着一点点忧郁的艺术之美,或许这也和诗人徐志摩自身的性格与人生的阅历有着一定的原因。其实从徐志摩的早期诗歌来看,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大部分的诗歌格调是相对明朗的,色调往往也是相对比较鲜艳的,而从1925年之后的诗歌就可以看到其诗歌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忧郁成分在其中。或许对于徐志摩而言,这种忧郁的艺术特色不是自己所要刻意进行描写的内容,但是对于读者而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忧郁的眼神在其中闪烁着。如在这一段时间中所创作的诗歌《海韵》、《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志摩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不确定,以及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忧郁。徐志摩的忧郁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在哀叹他自己的不幸生活,但徐志摩的'忧郁是对生活的一种轻松洒脱的忧郁,同时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没有明确认知的忧郁。基于此,徐志摩诗歌忧郁的艺术特色往往可以给人一种无限思考的力量,对于读者而言,当读到诗歌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将自己的处境与诗歌当中所描述的那种场景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不是那种刻意的联系,而是通过对于这种忧郁的意境的感知进而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想法的一个过程。

看到徐志摩忧郁艺术之美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徐志摩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具有一颗孩子般的天真的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那种忧郁艺术之美很容易的表现出来。例如,徐志摩能够将那份简单的感情生活毫无疑虑地展示出来,在这里他没有作深沉状,而使得徐志摩的诗歌带有一种天真的、纯真的忧郁在其中,通过阅读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他始终都能够用那种孩子般的天真来看待社会、认识社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充满纯真之美。这种纯真之美背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所展示出来的那种纯真的情感。

3徐志摩诗歌的美好意境

美好意境是徐志摩诗歌的又一突出特质。徐志摩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他一直在追求作品的美好意境,这种美好意境往往是多个方面的,也往往是作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所在。意境是美学范畴,是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观点。“意”,就是指诗人的思想与感情;“境”,指诗人用以表现思想感情的图画,也就是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表,是表现诗人情感的载体。徐志摩大多数的诗歌都和自己的生活现状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徐志摩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的将诗歌的内容展示出来,同时能够将这种诗歌背后的意境展示到读者的脑海当中,他尽可能的将诗歌的中心思想放到诗歌的最后部分,同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花费了很多的语言在诗歌的外部环境的渲染方面,这种外部环境的渲染往往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描述的过程。有时候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希望能够将这样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带给读者,但是他的这种书写的方式往往不自然的就将这种意境展示到了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能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也正因如此,徐志摩的诗歌往往可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其诗歌的意境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诗人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都能够完完全全地暴露到读者的面前,给读者一种切身的感受。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诗歌的创作往往就是一个景观与人的内心感受交相呼应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好意境就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徐志摩在《起造一座墙》里宣誓:“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住我的心;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即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诗人有时将爱深深地隐藏,是为了获得更加自由的爱,诗人用“墙”这一特殊的意象安置在充满爱意的空间里,使人感觉沉闷或快要窒息。但是,只要冲出这围墙,爱的灵魂就可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可见诗人寻求爱的自由是何等的高洁。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中使用这种意境艺术之美进行创作的内容还有就是在《望月》中这样写道:“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洒光辉照亮地面的坎坷!”通过作者对于外在景色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对获取爱的自由的一种真情的流露,通过这种意境中的一个想象可以有效地看到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有效的向往,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按照自己所憧憬的样子生活下去,同时也可以发现他对于当时生活处境的一种内心的不满感受在其中。

总之,通观徐志摩的诗歌可以看出,不管是徐志摩对于爱情诗歌的表达内容还是对于后来社会生活不满意的诗歌描述,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的直接和具体,让读者在读起诗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切身体会。这就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个最大的艺术特色所在――重在对美好意境的创设和运用,使得诗歌的魅力变得更加适合观众的内心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徐志摩诗歌创作特色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徐志摩早期在英国的诗歌创作,还是后期回到国内的诗歌创作,大多数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所追寻的创作特色就是为了能够让诗歌拥有灵魂,拥有灵魂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让诗歌能够具备清新灵动的艺术之美,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忧郁与纯真之美,这种忧郁的纯真往往是其诗歌的一个主要线索。再加上诗人对美好意境的追求,以及诗歌创作手法的淋漓尽致的应用,使我们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拜读,可以准确地感受到其诗歌的魅力所在。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1.对美的追求 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 3. 浪漫主义的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 4. 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5.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 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 6.对现实的抨击 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 7. 对爱和美的歌唱 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如《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海韵》等。 8. 音乐美的表现 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徐志摩文学思想及文学主张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关于徐志摩的死亡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该飞机是张学良的专机,志摩免费乘坐),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导语: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诗的世界。

【篇一】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

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

徐志摩的诗歌在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篇二】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注重艺术技巧,创设意境,善于比喻。

1、意境优美,回味无穷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2、音乐结构完美统一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二、 瑕瑜互见,阳春下里相杂。

徐志摩作为近代著名的诗人,其成就不可低估,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硬伤.一、太注意诗歌的形式,有时过之而不及,造成内容服务与形式;二,渲染的情感太柔弱,是个人纤弱灵魂的呻吟。在此,本文仅就徐志摩诗歌内容作一浅探。

徐志摩思想之复杂早有定论。他的本性是浪漫的不受拘束的。因此,他的思想并无一恒一观念,这就造成他的诗歌内容斑驳陆离,瑕瑜互见。关于他的诗歌内容也正是他成为当时及后人争议的聚点。个人认为,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对徐志摩诗歌内容我们就可以更好更公允的的看待了。

同时,一个诗人,创作的来源是他身边的社会。故而,不可避免的要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徐志摩作为现代诗坛上一位著名诗人,他有他的成功之处,也有他的不到之处。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以公允的眼光,客观的评价来对待这样一名诗人。诗人要有激情,写诗是要有激情的。没有激情就不能成为诗人。但正因为象徐志摩这样一个感情四外冲溢的诗人,有了激情,就往往"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对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诗人,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今天,我们再读徐志摩的诗歌,不能就诗论诗,也不能就人论人,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的评价,这应该是本文的的一个目的。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和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