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如何评价章惇,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如何评价章惇这个人物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在北宋时期,预言了北宋灭亡,让苏轼赞不绝口的宰相是谁?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中,北宋比较特殊。疆域面积很小,最辉煌时期也不过280万平方公里,连唐朝的零头都不到;军事实力较弱,自保尚且勉强,开疆拓土简直是痴人说梦,导致燕云十六州一直没能收复。但是,就是看似羸弱的王朝,竟然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原因在于北宋名相辈出。
有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虽然略显武断和片面,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赵普到吕端、吕蒙正,再到之后的寇准、范仲淹,然后是改革派的王安石和保守派的司马光,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宰相。王安石之后,出现了一位颇具争议的宰相,苏轼对他赞不绝口,9个字预言北宋灭亡,此人就是章惇。
章惇属于真性情的才子,不虚伪不做作,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狂妄自负。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父亲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嘉佑二年,章惇进京参加会试,这一年的科举考场上,云集了一大批人才,包括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竞争非常激烈。
与高手同台竞技的章惇,丝毫不落下风,以不错的名次进士及第。然而,当他得知当科状元是侄子章衡,觉得自己连侄子都不如,肯定会被天下人嘲笑,一气之下放弃功名,卷铺盖返回老家,闭门苦读。章惇的做法,相当于高考被清华北大录取,却不愿意去上,而是选择复读。
两年后,章惇再次坐在考场上,尽管没有被钦点为状元,但他的成绩也非常优异,一甲第五名,可见章惇确实有真才实学,有资格任性。既然考取功名,且得到欧阳修、王安石等重臣推荐,仕途一帆风顺,起初在京城任职,而后被调到江南,其能力和政绩可圈可点,官职也得到快速晋升。
章惇思维活跃,属于改革派成员,对司马光这样的保守派嗤之以鼻。由于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对章惇也委以重任,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其权力和地位相当于副宰相。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宋神宗驾崩,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启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部被废。章惇非常不甘心,与司马光形如水火,毕竟司马光背后的靠山是高太后,章惇断然不是他的对手,最后直接被贬到岭南。
即使如此,章惇依旧没有放弃,他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也相信这一天终将会到来。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十七岁的宋哲宗亲政,他继承了父亲宋神宗的改革精神,把之前支持废除新法的大臣全都贬职,几乎无一人幸免,就连已经死去好几年的司马光也遭殃了。
另外,宋哲宗把章惇调到京城,任命他为宰相,并让他负责新法的实施。章惇是有仇必报之人,他不仅劝皇帝对保守派的大臣予以严惩,还想追废宣仁太后,以及废黜高太后所立的孟皇后,这一做法的确有些过分。章惇当宰相期间,北宋对西夏、吐蕃出兵,并取得不错的战绩,收复了一些失地。
虽然章惇与苏轼政见不同,但苏轼对章惇的能力和才华极为称赞,曾评价道:“子厚(章惇)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元符三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驾崩,因没有留下子嗣,向太后跟群臣商议之后,决定采取“兄终弟及” 的方式,从宋哲宗的兄弟当中选出新皇帝。
向太后认为端王赵佶不错,多数大臣也站在向太后这边,唯有章惇不同意,而且毫不掩饰地说9个字:“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意思是说,赵佶不能胜任皇帝的职位,否则北宋岌岌可危。后来事实证明,章惇眼光确实独到,一语成谶,北宋亡于赵佶(宋徽宗)之手。几年后,宋徽宗把章惇贬为团练副使(从八品官衔),章惇忧愤而亡。
章惇的历代评价
王安石:①有机略,胜王韶。 ②章子厚才极高。
时人:承天一柱,判断山河。
魏泰:骨气清粹,真神仙中人。
曾布:蔡卞最阴巧,而章惇轻率。
蔡绦:章丞相惇性豪迈,颇傲物。
赵煦:①章惇器博而用远,宝茂而声宏。 ②内有论道经邦之实,外有开疆复宇之休,无壅爰及叩关之请,坐臻偃革之期畴成効于一时。 ③器博以大,志刚而明,才之所施,则酬酢万变而无穷,学之所造,则贯通百家而不惑,蚤席华问,寖登近班,自结圣神之知,荐登丞弼之地,佑我昭考,格于丕平,肆予缵服之初,身任受遗之托,定策社稷,底宁邦家,方政令出于帘幄,权柄归于廊庙,善政良法,多所纷更,正色危言,不惮强御,十年去国,一德保躬,虽风波并起乎畏途,而金石不渝于素履。
邵雍: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
苏轼: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赵顼:卿以旧辅,填抚北陲缅,怀俊能入议,几政令训迪,有位服于官,成倡予猷为良,在近弼宜副延瞩,亟觐阙庭。
岳珂:①公才伟矣,而用之者背驰,使英迈之姿与翰墨俱郁,悲夫,欲後之世因其迹而识其人犹不可勿录也。 ②张无尽尝谓公奇男子,梦中剧谈若或见之矧予於,手迹之遗,犹足以觌,百年之风姿,仕系於时才高用,违览者未尝不三叹息于斯。
邵伯温:内翰、忠宣、子厚虽贤否不同,皆聪明晓吏治,兼知南北风俗,其所论甚公,各不私于所主。
孙觌:雄俊魁磊,豪杰伟异之人出,于是宰相郇公、申公、枢密秦公仍世为将相,高牙巨毂,尊显三朝。
韦骧:惟相公济时硕德,命世巨贤,熙载犹稷契之功,致主以唐尧之道学,探圣微而充之以正勋,着王室而守之以谦钧。
李纲:方子厚当轴,士大夫喜诋诃其失,然自今观之,爱惜名器,坚守法度,诸子虽擢第,仕不过筦库州县,岂不贤哉,语曰:善人,我与子厚亦云。
赵佶:章惇弼亮三世,劝劳百为,上以赞乎天工,下以定乎国是,庙堂鲠议操守一心,帷幄深筹,决胜千里,当昔受遗之际,绥定我家逮居述,事之时,克笃先烈,兹继犹于津涣方,宏济于囏难。
王巩:章子厚为苏子瞻辩此心惟有蛰龙知诗意云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此语足以为苏子辩诬,远小人之谤,释人君之惑。此事犹可见章子厚亦非仅行险心狠之小人,与苏子尚有故交在也。
李新:相公质文全粹,声实保和,道观昭旷之原化,执惨舒之柄大熙,庶绩以为百工师,时显诸仁,所谓万世利臻,符瑞之众至懋功德以兼隆式,丁亚岁之辰,宜受王明之福。
苏辙:左仆射蔡确,憸佞刻深,以狱吏进。右仆射韩缜,识闇性暴,才疏行污。枢密使章惇,虽有应务之才,而其为人难以独任。门下侍郎司马光,尚书左丞吕公着,虽有忧国之志,而才不逮心。至若张璪、李清臣、安焘,皆斗筲之人。
刘弇:自有生民以来,天下未尝无宰相居焉者,几何人成就之者,几何时计其大,不计其细,问其人,不问其取,充位而已,一日得志,泽朝下而暮渗漉,变天闳之民,为期颐耊艾,至不旋踵宰相,事业大率如此,皐夔稷契之称,美于典谟也,自是开辟中,一时稀阔盛事。
龚夬:昔日丁谓当国,号为恣睢,然不过陷一寇准而已,及至于惇,而故老、元辅、侍从、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谓贤者,一日之间,布满岭海,自有宋以来,未之闻也。当是时,惇之威势震于海内,此陛下所亲见。盖其立造不根之语,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惧,莫能自保,俾其朽骨衔冤于地下,子孙禁锢于炎荒,忠臣义士,愤闷而不敢言,海内之人,得以归怨先帝,其罪如此。
崔鶠:光忠信直谅,闻于华夷,虽古名臣,未能远过,而谓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狙诈凶险,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贼。贵极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为贼,岂非以其孤负主恩,玩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贼而名之,指其实而号之以贼邪。京师语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谓惇与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随遇必发。天下无事,不过贼陷忠良,破碎善类。至缓急危疑之际,必有反覆卖国、跋扈不臣之心。 李贽:惇性刚狠,胆麄才赡,以众人攻击不得伸其气,辄尔乘时报复,使有圣主贤相爱而用之,亦足建功定国,非邢恕、蔡确比也。
李慈铭:温公、荆公皆早贵,未历州县,故狃于一偏,章子厚虽贤否不同,而性聪明,深知吏事,故于温公改役法时,言往日行免役法以行之太骤,故多弊,今日改法,宜详酌而缓行之,庶几无弊,而温公不听,此则万世之公言也。
章惇在历史 上的评价呈现两极化,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章惇在历史 上的评价呈现两极化,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叔侄,其中李叔叔的名声比较大。北宋冥想、政治家、改革家张高、侄子的名字是张衡。另外,作为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被封为主国。那是侄子,但侄子张衡反而是叔叔张嗳比他大十岁,而且在帝国考试的路上,这个侄子也互相伤害。
叔侄过去,侄子庄园,叔叔进士是什么体验?北宋的打坐场了解一下。
张文
嘉友两年(1057年),22岁的张嗳和他的侄子32岁的张衡从家乡福成考到北京,成绩出来了,张嗳和张金石及第,这个音色自然咽不下去了,所以直接扔掉密封的诏书回家,这种事真的是古往今来的第一次,当时宋仁宗脾气也很好,反而没有给他“准备考试”的名字,让他一辈子回家学习。
张哥
所以高四年(1059年),张奎再次进入北京考试,结果仍然与进士晋级,但比上次好多了。这次是第一甲第五,上映部考试第一,张奎对成绩比较满意。最终没有放弃法令就回家了,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仕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嗳的本性总是与主张自律的儒家不相容,所以进入宦官,开始弹劾:
“在第一次晋升高的时候,动不动就向廷扔诏书。”
宋代科举制
张文的这个辫子意外被抓住,意外地会成为一生的污点。按照封建时代的逻辑,考试真嗣也是皇帝给你的功名,怎么能拒绝呢?但是我们傲慢,中二的靴子说拒绝就拒绝,三年后的过去,再进士就是刷分,也许这就是学霸。这样评价中二少年的肠道自古以来就是两极分化,个性十足的人总是喜欢,有人讨厌,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
章惇到底是奸臣还是良相?章惇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笔者认为,章惇是良相,而且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良相,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原因如下:
一.章惇有功绩,西伐西夏,北伐辽国:
1.章惇平定了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叛乱,招抚四十五州;
2.积极组织宋朝大军讨伐崛起的西夏国,实施“浅攻耕”战略,在邻近西夏的边境修筑防御工事,击败西夏30万大军,取得“平夏大捷”;
3.章惇北伐强大的辽国,收复横山等诸多要塞。
二.章惇有政绩,大力改革,卓有成效:
1.章惇与王安石共同推动变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积极改变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现状;
2.章惇被重新启用后,毅然恢复新法,继续推动变法变革,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宋朝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有人认为章惇是奸臣,“尽复熙丰旧法”,笔者认为其实是冤枉章惇了。“尽复熙丰旧法”,实则是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之过,当时身为枢密院使的章惇,是无法也无能力与垂帘听政的宣仁太后所抗衡的,因而也无能为力维护和挽救变法成果。
三.章惇有远见,曾努力阻立宋徽宗:
1.立宋徽宗时,身为丞相的章惇曾是大力阻止的,认为:“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轻佻,不可君天下!”后来事实证明,宋徽宗果然是“不可君天下!”
2.熟知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王朝可以说是败亡在宋徽宗手里的。宋徽宗在位期间,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已经危机四伏,最后更是国破被金人虏去北上。
章惇和苏轼其实是沾亲带故的,当然关系远了点。
一.章淳的女婿,叫做黄实;
二.黄实的女婿,叫做苏逊,字叔宽,官奉议郎、通判泸州潼川府。
三.而苏逊,则是苏辙的第三子;
而大家都知道,苏辙的次兄正是苏轼;那么苏逊以及苏逊的妻子(黄实的女儿),得叫苏轼伯父;黄实与苏轼的弟弟苏辙是亲家,黄实与苏轼同辈分;章淳是黄实的岳父,是长辈,那么章淳也是苏轼的长辈,沾亲带故。
“乌台诗案”中,苏轼被捕下狱,命将不测。正是章惇和苏轼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章惇才果断出手,救下苏轼一命。
如何评价章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如何评价章惇这个人物、如何评价章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