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是忠臣吗(范睢为何而死)

生活经验060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范睢是忠臣吗,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范睢为何而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范睢是忠臣吗(范睢为何而死),第1张

本文目录:

范睢是好人还是坏人

问题一:大秦帝国之崛起范雎是好人还是坏人 您好。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

问题二:范睢是好人吗? 好人就是谁也不能伤害,只能苦自己,这种人死的早,后人不会知道的。但凡是人物都有手段,都有见不得阳光的东西。

问题三:为什么大秦帝国崛起中的范睢那么猥琐 大秦帝国之崛起历史上的范雎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

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大秦帝国之崛起范雎怎么死的

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问题四: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为何重用范雎?范雎有何功绩 西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历史有名的大战役,秦能否一统六国的分水岭),

成功的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战后还有故事 ~ 武安君要灭赵,范不肯、要军士休养生息,

一度失去灭赵最佳机会 ...... 搞的武安君自动离职 .....

(好吧、这不算功绩,不过无形中救了很多赵国残兵跟百姓)

天知道武安君攻破赵国不晓得又会屠多少 ...........

问题五:丞相范睢是忠臣还是奸臣 是忠臣但不是什么好人,他是典型的春秋人格,睚眦必报

问题六:大秦帝国之崛起范雎结局是什么 范雎是谁演的 范雎怎么读 范睢结局是在自己封地死的。不被昭襄王看重。

个人觉得电视版把这个历史人物诠释得很好。有大才,但属于小人,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就出自他。你现在应该可以从电视版看得出来,他现在属于小人得志状态,往往这种状态是,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整体来说,算是不错的潘磕嫦了。

问题七: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vs范雎 范雎到底是谁 西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历史有名的大战役,秦能否一统六国的分水岭),

成功的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战后还有故事 ~ 武安君要灭赵,范不肯、要军士休养生息,

一度失去灭赵最佳机会 ...... 搞的武安君自动离职 .....

(好吧、这不算功绩,不过无形中救了很多赵国残兵跟百姓)

天知道武安君攻破赵国不晓得又会屠多少 ...........

问题八:战国名相范雎:为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范睢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诈平原君入秦,逼其交人,平原君不认,于是被秦王扣为人质,逼赵王交人,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念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侯嬴讥讽之,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归赵。

後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赵括代廉颇将。秦大破赵於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於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逗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地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後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逗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地昭王曰:逗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地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蔡泽闻之,往入秦也。

问题九: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芈月

就是赫赫有名的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的妻子。从惠文王到秦始皇秦国世系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年~前311年)在位,名嬴驷,秦孝公之子。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兄)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始皇的祖父)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由此可以推断出秦宣太后与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还有一个最大的联系来自“秦始皇兵马俑”,据有些专家考证,陕西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随葬品而是秦宣太后的,这个结论轰动一时,于是两个相隔百年的人有了这么有意思联系

问题十:请给我以下这几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尽量详细点! 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秦末大将。秦二世时任少府。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直逼陈(今淮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黄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

娃娃邑宰尹子奇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齐国西南重镇的阿城(东阿县古城所在地),一连换了七个地方官,都没有把阿城治理好。那里连年兵荒马乱,匪患无穷,再加上魏国人经常越境来这里抢劫民财,使黎民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可愁坏了齐宣王。经过多方观察,他看上了年仅18岁 的尹子奇,准备叫他到东阿当邑宰(即后来的县令)。一天,尹子奇被召进宫中,宣王问:“治理天下的根本和要领在哪里呢?” 尹子奇答曰:“君主任用官吏,不循私情,亲近贤人,赏 赐有功之人;使政治平正,人民安乐,所有的人能各得其所。这样,天地自然会顺从我而正常,凶灾自然就会离开我们而消灭。如果君主任用官吏,不是亲属就是私宠的人;喜爱的不是美女就是专事拍马的人;跟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就当作好人,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就当作坏人;高兴的时候就随便奖赏,发怒的时候就乱用刑罚;一天到晚只顾吃喝玩乐,把政事丢开不管,使老百姓受到冤枉残害。那么,就是四季风调雨顺,地里边也长不出好的庄稼来,社会也不会安宁,失败和乱亡就不可避免地到来。

尹子奇的政见,很为齐宣王所赞赏,事隔不久尹子奇就走马上任了。可是不到三天,朝内就议论纷纷,说什么:“阿城一向很难治理,大王想必知道,尹子奇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若是弄出差错,可就不好收拾了。”奏本的大臣接二连三,宜王听后便拿不定主意了,于是,赶忙派使者把尹子奇追回。使者是一位能文善武的中年人,他追上尹子奇时大吃一惊,遂调转乌头急忙回朝向宣王禀报:“我见到子奇已邀请了五六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同车赶路。老年人有智谋,年轻人有朝气,办事果断,他们结合起来,集思广益,一定能把东阿治理好。”宣王听了表示赞同。 尹子奇上任后,接受了前任邑宰没有治好东阿的教训,又尊重老人的意见,整治民风,除匪患,安民心,到各地察 *** 情;救济穷苦百姓,招贤纳士,共商治阿大计。因此,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与东阿毗邻的魏国,听说派了一个娃娃当邑宰,便派兵来攻打,想吞掉阿城,蚕食齐国领土。尹子奇发动全县百姓拿起刀枪,奋起抗敌,直杀得魏兵尸横遍野,狼狈逃窜。这一消息象长了翅膀很快传开了,齐国上下都称赞尹子奇。齐宣王便传旨给这位“娃娃邑宰”记一大功、并官升三级.

-------------------------

张耳(?-前202) 大梁(今天封)人,汉时常山王。年少时,曾为魏国公毋忌座上常客。秦灭魏后,亡命游处黄,后任外黄县令,时与刘邦相处达数月之久。秦来大梁后,张耳和朋友陈余等不事秦国,一齐逃亡。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率被征发者900余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令河南淮阳)时,聚众已数万。张耳偕陈余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八月,张耳、陈余随义军大将武臣趋至邯郸。时陈胜在陈地称王。于是张耳、陈余亦劝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鲁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不久,......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之是寡人叔父,为何最终还是处死了范雎?

表现上看来,范睢从一开始入秦劝说秦昭王除“四贵”,最后代替了魏冉做了秦国的丞相,获得在秦国施展才华的机会。可以说,是断送了他人的前途换取自己的前途了。然而期长平之战后屡屡挑拔白起与秦王的关系,最后导致秦昭王赐死白起。在大众看来,范睢过于小人行径了,范睢果真是小人?其实不是,他在替秦王当了这个小人,他是所以受到秦昭王宠信是因为他敢做小人,他之所以被处死也是因为敢于替秦昭王背负小人之名而死,把好人留给君王做,把小人之名留给了自己。诃谓实实在在的忠臣。

为什么要有人做“小人”?因为秦王不可以说不行,“小人”范睢可以说不行。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邯郸,然而长平之战举国奋战,全国所有青壮全部押在长平作赌注,经过长平一役,秦国虽然是大胜,然而大胜的背后,却是举国国力、人力、物力耗尽的惨胜。然而,不管是六国还是秦国臣民,看到的是秦军长平胜利的震惊和喜悦,却没有人想到举国国力耗尽的惨淡。

但是作为秦王这个一国之主,在长平之役国力消耗殆尽之时,将领提出继续乘胜追击,心里是不滋味的,因为他想,却没办法提供更多用于军队作战的物资和兵员,但又不能以没有国家资产提供给军队所以不能战的理由来说明自家已经穷困和打击全** 民的士气。此时,虽值大胜,但是高涨的秦军士气与损失惨重的国力成为了进攻邯郸的突出矛盾了。如果此时由秦王说出休兵的话,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将士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大打击,从而影响将士对秦王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任由白起因为战役层面的有利而不顾国家战略上的困境一味冒进的活,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那么既要将士休兵又不让别人知道自家米缸空的办法唯有一个,就是必须有个小人跳出来害怕别人功劳大过自己,劝秦王休兵不战了。然而这个小人不能由秦王来做,毕竟秦国是秦王的国,他要以他的威严富强形象来治理这个秦国。但是,面对经济上的困境与胜利之师的高涨士气,这个“搅局”的小人角色必须要有人来演。秦昭王此时更需要的快快劝他退兵的“小人”来缓解经济与国力的不足,而不是冒进的勇士。

然而,除了范睢,似乎没有人肯做这个“小人”了,由范睢提出休兵言和的话,秦军将士就会把“不能再立功”的怨恨转到范睢的身上,而不是秦王身上。范睢看到了问题的要害,坚决做了一回小人。表面上,白起恨透了他,其实秦王却最感谢他,他将所有的怨恨揽到自己身上守住秦国穷困的机密,也维护了秦王与秦军将们的内部团结隐定。

然而白起在处理长平之战的矛盾却没有范睢那样敢相当了,相反,为了“战神”的声誉将最难堪的丑事赤裸裸地往形象威严的秦王身上扔,就是长平杀赵军降卒的事。

当时赵国降卒一事却实是个大难事,处理得好与不好,在舆论上对秦国在各诸侯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长平之战秦国耗费举国之力与赵国在长平对峙三年,国库民间均无粮可供了,供给长平的秦军尚已困难重重才挤得出点保命粮维持,然而在原来的人数上一下子多了二十万赵军降卒,对于因秦国为长平之战在国内已经开始啃树皮充饥的秦国子民来说,无疑是在供给上雪上加霜。

此时,收降率与粮食供给上出现了刻不容缓的矛盾,几十万人要填饱肚子,已无粮可供。然而杀降,是一件最丧失仁义的事,做了名声不保,以后各诸侯国必定仇秦,仇秦意味着,往后各国对秦军开战只有血战到底而求生,绝不投降而送死。这事秦王是做不得的,秦王做了便给各国留下残暴之君和残暴之秦国的臭恶名声,引发宁死不降恶秦的后果,对秦军在统一的路上是个巨大的障碍。

然而,国做不得,君做不得,在将军必须挺起胸膛为整个秦国和秦王利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承受杀降的残暴之名的时候,白起却没考虑这层,只是认为杀降的话,他白起“战神”的名声荡然无存。他没有像范睢那样自告奋勇地抛开个人荣辱得失为秦国的利益演好这场“不是秦王要杀降,是秦王劝我不杀降,是我白起非杀降不可”把暴名留给自己,把仁义之名留给秦国和秦王的这场戏。秦帝国的名声比起白起的名声,固然是帝国的名声重过白起的名声,在两者不可同得之时,白起却没敢担当起作“恶人”的名声,不想做,不能做,又不得不做的丑事却要秦王下令然后他白起实施,这是让所人有知道是秦王才是残暴的元凶啊。

秦王知道白起不肯牺牲自己的名声来维护秦帝国的名声时,便给了一张空文诏给他自己写处理降卒的诏书。最后不得已把杀降的事给做了。然而杀降一事,自己却认为是有人在背后给他“穿小脚”的结果,其实,秦王代表一个帝国的威严,而白起仅是这个傍大秦帝国统一天下战略的一枚棋子,帝国的威严比起一个臣子的个人荣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不管除“四贵”,最后代替了魏冉做了秦国的丞相,还是长平之战表面上是秦军胜了,局外人只是看到胜利的喜悦,然而胜利者背后的无奈没有知道,也远远没有结束,他仍需要有人担当和承受胜利背后的无奈、痛恨、冤屈甚至个人的生死。最后,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句让人感慨万千的话:“个人生死荣辱得失与国家利益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我想原因就在这里。

介绍一下秦国的范睢

范睢,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辩士,后成为秦国一代名相。

生平事迹:

初,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於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僯辱以惩後,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後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郑安平助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秦,路逢穰侯,知其恶诸侯客,匿于车中,范睢料穰侯多疑,必回头查验,故先下车,行十馀里,穰侯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入咸阳,荐之于王,王厌天下辩士,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馀。

后逢穰侯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睢乃上书。秦王观书知其有才,召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卒听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後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集权。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於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取一绨袍赠之。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乡者吾相张君也。”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须贾还,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

范睢既相,乃入言於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於函谷关;非大王之贤圣,莫能贵臣。今臣官至於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於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睢於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范睢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诈平原君入秦,逼其交人,平原君不认,于是被秦王扣为人质,逼赵王交人,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念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侯嬴讥讽之,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归赵。

後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赵括代廉颇将。秦大破赵於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於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後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蔡泽闻之,往入秦也。

范睢听从蔡泽劝告,恐步商君、白起、吴起、文种之后尘,遂起急流勇退之意。于是荐蔡泽,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彊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范睢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品评:

范睢是个人才,有辩才,他相秦的机会便是靠自己的嘴皮子争取来的;也有谋国之才,对天下大事看得很清楚,相秦十余年,秦国日益强大,秦昭王一代明主,对他言听计从,视为亚父,为其报仇不惜得罪诸侯,为其护短不惜破坏法律来封口,由此可见一斑。

范睢是个性情中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须贾若非一念之仁,绨袍相赠,估计会死得很惨。

范睢是个自私的人,视个人利益重于国家利益。与白起结怨,也是始于嫉妒白起功劳盖过自己,最后白起遭贬,虽然源于秦王、白起两人的性格冲突,但若非范睢挑拨,白起也不至于致死。如果范睢和白起能如蔺相如和廉颇那样将相和,秦国将会更加强大。其实最初劝秦王逐穰侯,目的也并非真正为秦王着想,而是为自己扫除障碍罢了,因为他知道穰侯是他最大的政敌。穰侯虽然专恣骄贪,但实无叛国夺权之心,对秦国还是忠心耿耿的,何况他立昭王,荐白起为将,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实在功不可没。范睢为了自己的利益,驱逐功臣,害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做人不厚道啊。

不过范睢最后没有贪恋权力,并且不嫉才,推荐蔡泽,自己急流勇退,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范睢文言文翻译

1. 《史记·范睢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

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

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范睢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

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

”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

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

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

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须贾辞于范睢。范睢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节选自《史记·范睢列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睢闻之,为微行 微行:隐蔽尊贵身分改装出行B.臣为人庸赁 庸赁:受雇用的差役C.乡者与我载而入者 乡者:刚才(此前)D.包胥辞不受 辞:告诉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B.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为丘墓之寄于荆也 设九宾于廷D.更醉而溺我 余扃牖而居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范睢的表述中,不难发现,须贾真正的仇人是魏国的丞相魏齐,须贾只是充当了爪牙和帮凶的角色。

B.须贾在得知落入范睢圈套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并任由范睢处置,体现了须贾作为魏国使者的风度。C.范睢把 须贾骗入相府,当面历数须贾的三大罪状,最让范切齿的是,须贾曾经趁着酒醉将范睢沉入水中。

D.选文用详细的笔墨叙述了范睢接见须贾的整个过程,刻画了范睢爱憎分明、锱铢必较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范 睢 大 供 具 尽 请 诸 侯 使 与 坐 堂 上 食 饮 甚 设 而 坐 须 贾 于 堂 下 置豆其 前 令 两 黥 徒 夹 而 马 食 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1)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2)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

2. 翻译文言文

起初,魏国人范睢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金子及酒食。

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

范睢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溺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范睢悄悄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

看守于是去请示把席中死人扔掉,魏齐正喝醉了酒,便说:“可以。”范睢这才得以脱身。

事后魏齐后悔,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把范睢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秦国任谒者之职的王稽出使魏国,范睢深夜前去求见。王稽把他暗中装上使车,一起带回国,推荐给秦王。

秦王决定在离宫召见范睢。范睢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

秦王乘轿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略微听见了几句,便屏退左右随从,下跪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指教我的?”范睢只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

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对我赐教吗?”范睢才说:“我哪里敢呢!我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失误的大事,关系到您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一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真心,所以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

死,是人人都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再投奔秦国了。”

秦王又下跪说:“先生您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是上天认为我混浊,为了保存秦国的祖业宗庙而把您赐给我的。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再怀疑我的真心了!”范睢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

范睢这才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对付各国,就好比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 。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的谋划不忠心,但是大王您的方针 也有所失误。”

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但是左右随从有不少人在侧耳偷听,范睢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以看秦王兴趣的高低。他于是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划。

当年齐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而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劳,便起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使齐国几乎灭亡。

这个结局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

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一旦归附您,齐国就惊慌失措了。

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便是秦国掌中之物了。”秦 王说:“好。”

于是以范睢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

3. 古文翻译 若夫穷如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帮帮

是不是这个啊?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出自《战国策》中《范睢至秦》此文体现了范睢高超的游说艺术。他先故作矜持,后用吕尚、伍子胥、箕子、接舆等人的典故渲染自己一心只为国家大计、不惧死亡和个人得失的态度。)

( 【注】:这里用了对比说法,因为前文范睢说自己的担忧是——“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

)

4. 文言文《蔡泽》的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逃亡到韩、魏,途中又被人抢走炊具。

正落寞之时,听说秦相应侯范睢任用郑安平、王稽,可是后来两人都犯下了重罪,以致使范睢内心惭愧不已。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去拜见秦昭王,事先故意对人发出豪语,以激怒范睢:“燕国大纵横家蔡泽,乃是天下雄辩豪杰之士。

只要他一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替代范睢的地位。” 范睢听说之后,就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见范睢,并未行礼只是拱了拱手,致使范睢很不高兴,谈吐之间蔡泽更是倨傲无礼,此时更是火上添油,于是责问他说:“你曾扬言,你将取代我的秦国相国职位,有没有这回事呢?”蔡泽回答说:“有。”

范睢说:“那我倒愿意听听是什么道理?”蔡泽说:“唉,阁下为什么这样见识迟钝呢!即使是四季的转移,也是本着‘功成身退’的自然法则。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手脚都很健康,耳朵也很灵敏,眼睛也很明亮,内心像圣人一样贤智,这不是每个人殷切期望吗?”范睢说:“是的。”

蔡泽说:“以仁为礼,以义为则,施恩德于天下,天下人都会由于感恩而崇拜他,并且都希望拥护他为君王,这不也都是雄辩家殷切期望的吗?”范睢说:“是的。” 蔡泽又说:“既富且贵,善治万事,使每个人都能享尽天年,每个人都不致夭折。

天下人民都能继承他们的传统,维护他们的业绩,传给无穷的后代,名实兼而有之,恩泽流传万年,受人永远赞美,和天地同其始终,虽说这不是施仁义的结果,不也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吗?”范睢说:“是的。”蔡泽说:“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也都完成了他们愿望了吗?” 范睢知道蔡泽是为了要使自己陷于窘境,于是就这一点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说起商鞅臣事秦孝公,终身尽忠,绝无二心,公而忘私,赏罚分明,秦国大治,竭尽智能,表露赤心,然而却招致秦国人的怨恨和责怪,他为秦国而欺骗老朋友,俘虏魏公子印,最后终于为秦国擒获魏将而大破魏军,扩充疆土达1000里之多。

吴起臣事楚悼王,绝对不以私损公,更不用谗言来隐蔽忠节,每当遇到应行的大事,就不顾毁誉,一心想要使君王成就霸业,国家富强,而且不畏一切灾祸和邪恶势力。大夫文种,臣事越王勾践,当君主陷于困辱惨境时,他忠心爱主而不懈怠,君王虽然被敌人俘虏,仍然竭诚尽智没有背弃国家,而且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即使富贵也不骄傲。

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极致和忠贞的典范。所以君子总是牺牲性命来完成名节,只要是大义所在,虽然牺牲生命也无所懊悔,为什么不可以呢?” 蔡泽说:“君主圣明,这是国家之福。

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讲信义,妻子有贞节,这是国家之福。然而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维护殷朝的存在,伍子胥虽然贤能,却不能使吴国保存不灭,申生虽然孝顺,而晋国仍然不能避免内乱。

这就是虽然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所以天下因为父不仁不义而蒙羞,臣子也因此而难免受其害。

假如一定等到死才能尽忠成名,恐怕就连微子也不足成为仁人,孔子也不足成为圣人,管仲也不足以成为伟人。”这时范睢认为蔡泽的话很对。

蔡泽略为停一会接着说:“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为人臣能够尽忠立功,这都是出于他们的心愿。闳夭大臣事周文王,周公辅佐周成王,难道不是尽忠吗?然而就君臣而论,商鞅和吴起、文种等人,当然还不如闳夭、周公。”

蔡泽说:“然而阁下服务的君主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究竟谁更慈爱而又信任忠臣、不欺凌故旧呢?”范睢说:“不知道。” 蔡泽说:“当然,阁下的君主并不像秦孝公、越王勾践、楚悼王那样亲信忠臣。

而阁下事奉君主,在平定内乱、消除祸患、排除困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振兴国家、强化君主等方面,威权压倒全国,功业扬名万里之外,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

但是阁下的地位和俸禄,以及家中的财富都已经超过他们三人,然而阁下还是不隐退,我深为阁下担忧。古谚说得对:‘太阳升到正午时就开始落,月亮圆到满盈时就开始亏。

’万物都是盛极而衰,这乃是自然规律。不论是进还是退,不论是伸还是缩,都随着时间变化,这乃是圣人所认定的常理。

古时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矫正天下弊风而使其焕然一新,到葵丘之会,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九个国家背叛他。吴王夫差,自认为天下无敌,因此就轻视诸侯,欺凌齐、晋两国,到后来国破人亡。

夏育、太史启等人,一声叱咤能使三军震撼,然而他们本人却死于普通人之手。这都是仗恃威权而不深思事物道理的缘故。

商鞅为秦孝公制度量衡、改革货币。废除井田、重划土地,教民努力耕种和作战,因此大军一出发就拓展疆土,军队凯旋而归使国家富强,所以秦兵无敌于天下,在诸侯之间建立了威权。

可是成功之后,竟残遭五马分尸之刑。楚国拥有雄兵百万,然而秦将白起仅仅率领几万秦兵,一战便攻陷楚都鄢和郢,再战而焚烧夷陵,往南吞并蜀、汉,此外又越过韩、魏攻打强赵,在北方** 马服君及四十多万兵卒,血流成河,凄惨哀嚎之声震憾天地,为建立秦国的。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评析】

有志不在年高,中国传统社会对青少年的压抑是很严重的,比起宋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后期,战国时代对晚辈的相当尊重。年轻人有胆识、少有传统的束缚,只要领悟传统的智慧,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来。所以作为年轻人,一定要自信,不要被年长者们吓倒,而作为年长者,一定要积极扶持年轻人,重用年轻人。

甘罗悟透了人性的善恶和国家作为主体的利益所在,他用祸患来威胁张唐,终于使他就范。他也用对赵国国家安全将要构成的巨大灾难来震惧赵国,也使赵国屈服。对待人性,要么用肯定的、褒扬的、激励的方式以利益和荣誉使他就范,要么就要靠否定的、威胁的、惩罚的方式以恐惧和灾难使他就范,人性中如果积极成分多,他就容易接受激励的方式,如果人性中否定性的东西太多,那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罚酒”,采取威逼和震惧的方式了。国家间的交往也同此理

6. 甘罗十二出使 文言文翻译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关于范睢是忠臣吗和范睢为何而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