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哪里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首句诗的名字叫什么?
不是诗歌,出自《易传·象传下·益》。
全文: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或益之,自外来也。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告公从,以益志也。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简介: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易传》刚柔思想的形成与易学诠释典范的转移。
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扩展资料
卦象理解:
《益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巽(风)上,为狂风和惊雷互相激荡,相得益彰之表象,象征“增益”的意思;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君子应当看到良好的行为就马上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不断增强自身的美好品德。
“如果能获得大吉大利,就不会遭到责难”,表明在大显身手干事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尽量不要过分铺张奢侈,不能好大喜功而使民众过分辛劳。只有这样才能获大吉而免遭责难。“有人送来(价值昂贵的大乌龟)”,这样的大好事并不是由于贪婪而主动索取的结果,完全是他人心甘情愿送上门来的意外收获。
将得到的好处用来解救他人的危难之事,是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因为身处显赫地位,得到许多好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只有把这些好处用来助人,才能得人心,免除灾祸,从而可以牢固地保持所得到的好处。“有事求告于王公的话,王公会很乐意地答应”并不是由于别的原因,完全是甘愿自我减损而使天下大众受益的志向感动了王公贵人。
“满腹虔诚地怀着一颗使天下受惠的仁慈之心”,作为至高无上的君长,能够做到这样确实难能可贵,根本用不着占卦问卜,吉祥如意将永运伴随着他;天下人都虔诚地感激我的大恩大德,这种万民归心的盛况,使我自行减损造福大众的心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没有谁来让他受益”,是因为背离了益卦损己益人的宗旨,由损上益下变为损下益上,必然遭到世人的唾弃,他要求受益的呼声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之辞;“倒是有人来攻击他”因为他凌驾于君王之上,位置不当,而且贪图受益,搞得天怒人怨,遭到外来的攻击也就毫不奇怪。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出自什么?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出自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周易》。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是中国文化源头性的大经大典。它的内容玄妙深奥,宇宙天文、历史规律、思维逻辑,应有尽有,奠定了我国古代基本哲学体系和主流观察认知方式的基础。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善”在这句话里是美好的意思,“迁”是转变的意思。
扩展资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寓意: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过”的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将其引入本门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的基本价值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基本道德要求。
孔子曾经感慨:“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思是把有人发现、指正自己的过失当作幸运的事。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的是这与益卦中的思想一样,追随美好的事物、改正不好的地方,本来就是修身养德所必须走的路。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谁写的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出自《周易》,作者是姬昌。《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邘国(今河南沁阳市)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市),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演绎《周易》,得到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称其为“三代之英”。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关于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哪里和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谁的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