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钟子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知识)

生活经验070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伯牙钟子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伯牙钟子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知识),第1张

知音难得,可遇难不可求。古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遇一知己,生便无憾,可见知音之贵!

知音难遇,义气相投,总还易得。有共同的理想志趣,便可义结金兰。在大中华文化圈,妇孺皆知的便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刘备、关羽和张飞人生相遇,意气相投,便在一个开满桃花的园林,举酒盟誓,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人生抱负。能不能实现另回事,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总令人心生感动。

同志义士可为,知音亦非不可得。《列子》就记载,时演奏达人伯牙在泰山上触景生情,独自鼓琴,恰遇钟子期,听出弦外之音,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至子期死,知音不在。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操,倾高山绝响,随流水而逝。令人感动不已,一直传诵至今。

此人间难得几回闻,还有更绝的,更令人心痛唏嘘,却是一个外国传说,非但知音,何止破琴,虽未桃园结义,知音离去,却同日决然赴死,更添悲壮。

约在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叫迦梨陀娑,是梵文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旃陀罗笈多二世视为宫中宝贝。

同时期斯里兰卡的国王鸠摩罗陀娑也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部梵语诗《悉多落难记》,流传到印度,被迦梨陀娑读到,十分欣赏,便立即远行去会见这位国王。鸠摩罗陀娑国王久闻迦梨陀娑盛名,两人诗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常在一起切蹉诗艺。

一天国王鸠摩罗陀娑去妓院赏玩,看到有一只蜜蜂飞落在一朵莲花上,心有所动,随手在墙上写下两句诗:“莲花初放招蜂来,落在花上心愉快。”随后他对在场人说如有人能续补后两句,愿以重金相赏。

恰巧第二天迦梨陀娑也到这所妓院消遣,看到墙壁上的两句诗,随手在下面补添了两句:“不伤花容只采蜜, 花枝摇动方离去。”

有个斯里兰卡妓女知道国王的诺言,刚好看到迦梨陀娑把全诗补全,她为了得到国王赏金,就将一代大诗人迦梨陀娑残忍杀死,然后禀告国王冒充是她写出了下面两句诗。

鸠摩罗陀娑国王又来到妓院,看到下两句诗,却没轻易相信是这位妓女所作。便很快查明都是妓女的阴谋,再也不能与好友面对面一起诗歌相和了。

鸠摩罗陀娑万分悲痛,强忍泪水为迦梨陀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对迦梨陀娑尸体火化时,国王不能自己,竟毅然地跳入大火中,葬身火海,陪伴诗友而去。国王的五位王妃也随着跳入火中,为夫殉葬。

现场人无不失声痛哭,哭声一片,在场的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无不恸哭失声,场景悲壮!

《伯牙鼓琴》的道理是什么?

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知音,可遇不可求。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伯牙绝弦中有什么启示

《伯牙绝弦》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启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要珍惜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均有采用,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白话文释义: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伯牙鼓琴表达什么道理?

1、成语:高山流水,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2、道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故事: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关于伯牙钟子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