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范晔是哪里人,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范晔的资料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1、赠范晔的诗意
- 2、赠范晔诗原文及翻译
- 3、天龙八部范晔是哪里人
- 4、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赠范晔的诗意
赠范晔的诗意
《赠范晔诗》
作者:陆凯
原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1、《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这里用《赠范晔》题,乃暂从旧说。范晔:字蔚宗,顺阳山阴(今河南省淅川县东)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2、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
3、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4、聊赠句:赠: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诗意: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
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
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赏析:
前两句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鲍照 赠范晔诗
《赠范晔诗》
作者:鲍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1、驿使:传递书信、文件的使者。
2、陇头: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翻译: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指范哗)。
江南也没什么(可以相赠),
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赏析:
古今吟咏岭梅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晋代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晔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诗意: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花卿的诗意
赠花卿的诗意
《赠花卿》
作者: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3、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4、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唯美句子赠 。
赠范晔诗原文及翻译
赠范晔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注释如下:
《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这里用《赠范晔》题,乃暂从旧说。范晔:字蔚宗,顺阳山阴(今河南省淅川县东)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聊赠”句:赠: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作者介绍:
陆凯《叶问》演员副导助理、《叶问前传》演员副导、基本信息身高:183CM体重:120KG年龄:33(截至2013年)经历副导演工作经历《浴室名伶之死》演员副导《大东旅社案》演员副导《亲花瓷》演员副导《古楼谜案》副导《影海双珠》。
天龙八部范晔是哪里人
大理人,金老写的范晔是北宋时期的人物,不是南北朝宋时期写《后汉书》的那个范晔,金老写的范晔是大理国三司之一,是保定帝和镇南王段正淳的左膀右臂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范晔名人名言:
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异?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在实本,其本必伤。
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蒲鞭便示辱。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神龙失势,与蚯蚓同。
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士者贵其用也,不必求备。
势存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耳。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迁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疾风知劲草。
人各有能,因艺授任。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天命难知,人道易守。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枳棘非鸾凤所栖。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人肠胃,己绝咽喉。
贫娃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履,患实共之。
有志者事竟成。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
班固,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史学家班彪之子,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主要作品为《汉书》,撰有《白虎通德论》,征讨匈奴时为中护军,后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班固名人名言:
百闻不如一见。
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安者非一日之安也,危者非一日之危也,皆以积渐然。
侈而无节,则不可赡。
凡教化之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国之将兴,尊师重傅。
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
礼所以防淫,节其侈靡也。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廉者昌,贪者亡。
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
王者以民为基,民众以财为本,财竭则下叛,下叛则上亡。
位历将相,国家之柱石臣也。
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因时施宜。
腐术不可以为桂。
臣门如市,臣心如木。
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天不变,道亦不变。
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十围之术,始生如蘖。
太刚则折,太柔刚废。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欲人勿阐,莫若勿言;欲人勿知,墓若勿为。
欲投鼠而忌器。
家富势足,目指气使。
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
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不可同日而语。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千古名句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千古名句
1、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翻译: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沈约《宋书》
2、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沈休文《咏芙蓉》
3、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沈约
4、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沈约《宋书》
5、乘长风破万里浪。沈约《宋书宗悫传》
6、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沈约《夜夜曲》
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荀悦(148~209),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颖好学,家贫无书,阅读时多用强记,过目不忘。汉灵帝时由于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献帝以《汉书》文繁难懂,命荀悦用编年体改写。乃依《左传》体裁,写成《汉纪》30篇,时人称其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荀悦名人名言:
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不知道大道理,就不会有伟大的志向;不听恳切中肯的言论,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
人民存在,那么国家就能存在;没有了人民,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使心受到伤害;老百姓缺衣少食,会使国家受到伤害。
但求无愧于心,谀臣只求无危于身。
忠臣安于心,谀臣安于身。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
十难不险,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
一曰不知,二曰不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讦奸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馋嫉废贤能,是谓十难。
惟恤十难,以任贤难。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
下不钳口,上不塞耳,则可有闻矣。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关于范晔是哪里人和范晔的资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