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是什么意思(音乐中的倭寇是什么意思)

文学百科06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倭寇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音乐中的倭寇是什么意思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倭寇指的是什么?

倭寇基本释义

14-16世纪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在日本国内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到海上走私、抢劫。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中国江、浙、闽受害最大。沿海人民奋起抗倭,明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征战多年,至16世纪60年代中才平定倭患。

倭寇是什么意思(音乐中的倭寇是什么意思),第1张

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倭、倭人是古代中国(主要是指中原汉人)对日本岛居民的称呼,而寇是个动词,意思是侵略。“倭寇”这个说法是来源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的碑文,原本倭寇后面跟着地名,意思是日本海盗侵略了某地,但后来倭寇就变成对盛行于明代的日本海盗的称谓,再后来就变成直接指代日本侵略者的称呼了(比如侵华战争时期和日占时期的朝鲜半岛

倭寇一词的来源?

1. 是指在明清时期,日本海盗频繁侵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2. 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日本的海盗开始侵袭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其中“倭”是对日本的称呼,“寇”则是指海盗。3. 倭寇的侵扰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海防的发展和壮大。

倭是古时中国人对九州岛现在福冈县一带的人的称呼,因见当地人矮小故称之为倭。至少在西汉时期以九州为代表的日本人被称之为倭奴,称之为奴确实有鄙视其不开化的意思。

至唐武则天时期,倭人略知文明,认为倭字不雅,以日出大海之地为名即日本,向女皇武则天请求更改国号,被朝廷恩准。

日本之名号自此始。大明中叶,由于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持明院统最终通过各种手段将大觉寺统打败,使得产生很多落魄武士,又因战乱频仍,流民众多,故此结伙出海抢劫,形成了海盗和盗匪,

倭寇】一词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倭,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倭人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壬辰倭乱以及20世纪第二次中日战争中,两国的人民都称呼侵略的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敌视日本人的用语。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 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

16世纪的日本海盗

虽然大家同被称为倭寇,但两者的成份其实分别很大。根据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为“三岛倭寇”(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清朝的徐继畬所著《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在配合蒙古侵日时的恶行所引发的报复。在元日战争之前,高丽史有“倭寇金州”的记载,倭寇在这里还不是名词,因而不能理解为在这个时期已经存在“倭寇”的固定观念。

元史和新元史中都有倭寇骚扰元朝杭州的记载。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南朝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日本国王”(后醍醐天皇之子)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拥立)统一南朝后,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

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着明朝与日本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

后期倭寇

明成祖发动内战,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据说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合作,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来源请求]可是,关于后期倭寇,海盗集团的海员几乎是南方中国人。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已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来源请求],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许可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之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鱼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乱。

后来的发展上,明人汪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汪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佛朗机人合作进行走私,在后期倭寇中,很为知名。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曾参与讨伐倭寇的军事行动。

15世纪半至16世纪,其活动舞台为中国沿岸、东南亚方面,成员以百越人及朝鲜人为主,被称为“假倭”。此时期倭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国的生产力增加,但却施行海禁政策。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推其祸始,乃由闽、浙沿海奸民与倭为市;而闽浙大姓没其利,阴为主持,牵连以成俗。当时抚臣朱纨欲绝祸本,严海禁;大家不利,连为蜚语中之,而纨惊死矣。纨死而海禁益弛,于是宋素卿、王直、陈东、徐海、曾一本、许恩之流争挟倭为难。自淮扬以南至广海万余里,无地不被其残灭,而闽祸始惨矣”。

之后的东亚海上贸易活动

由于丰臣秀吉因实行兵农分离,很多海贼具有渔民身份,于刀狩令发布同期也发布海贼停止令(海贼镇压令,海盗行为禁止)的影响,包括收取保护费的警固众与海贼众失去各大名的支持,倭寇的活动开始减少,东亚的海上贸易也因此平静不少;而类似支持反清复明运动的郑成功之类的武装海商集团也是存在的,但是已经不称其为倭寇了。

倭寇的影响

明朝与高丽、朝鲜王朝都曾经对室町幕府要求取缔海盗行为。明朝甚至于与日本发展了勘合贸易。而高丽王朝的灭亡与朝鲜王朝以倭寇根据地名义进攻对马岛也是受到倭寇的影响。

八幡船

日本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海盗船通称为“八幡船”,这是由于倭寇多半信奉武神八幡神,并绘制旗帜,上书“南无八幡大菩萨”七字,代表神明庇佑的香火与船舶的号记。

活动地区

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与的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湾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另外亦有学者研究证明,在台湾活动的倭寇,为漳泉一带与日本方面有贸易的著名海商或海盗,不是日本人。

新版新华字典有倭寇两字吗?

没有

据了解,该《新华字典》是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主编池松军。收录了9000余常见字。但是,在该字典发wo音共有八个字,唯独没有“倭”字。梳理发现,该主编参与编写的多部词典,均未收录“倭寇”、“鬼子”。 在老版的新华字典,“倭”这个字有组词的,组为“倭寇”,意思是:十四至十六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的日本海盗。

另外,在12版的新版字典,上面“倭”这个字,竟然把组词“倭寇”取消了。

倭寇浪人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相关答案吧,在我国古装抗战剧本中,倭寇即是当年入侵我国的日本人的代名词,尤其在明代最为猖獗,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深受其害。

浪人亦是日本人,他们一直出现在近现代,近代出现在我国的浪人多为日本流氓黑社会性质,虽然没有像早期倭寇那样烧杀抢掠,但依然是横行霸道,被我国人民深恶痛绝。

今天《倭寇是什么意思》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网友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