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是指什么意思(遣兴原文)

文学百科0105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遣兴是指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遣兴原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遣兴是指什么意思(遣兴原文),第1张

三生石上歌曲故事?

唐朝李源,是贵族子弟,因为父亲在安史之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把自己的家宅捐献出来改建成惠林寺,作为佛教道场,并辞官住寺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是一位道行很高而且精通音乐的大修行人。

李源和他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经常共同游山玩水、吊古寻幽,促膝谈经论道,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往往一谈就是一整天,几乎废寝忘食。

三生石上故事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缘定三生的一块石,多少人梦寐以求。前生今世的因果,或许没人说得清。三生石上旧精魂,倒是人格的魅力大些。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上面这首《三生石》诗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写,写的是杭州灵隐与下天竺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故事。这则故事古老而伤感: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余音缭绕,悲凄哽咽。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有两种见解或者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根据宋赞宁禅师的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来看,好象“三生石”这个名称是从唐朝开始叫起来的。而其实,远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诗谢灵运曾写过一首《三生石》诗,诗存于《灵隐寺志》,诗曰: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

  良缘殆未谢,时逝不可俟。

  惊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这说明三生石在谢灵运时早就存在了,并非从唐朝开始。李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太平广记》载有他的事迹。这则故事可能是后人根据佛教因果轮回的实质,将石三生与李源的事迹牵附在一起,演变出这么一个故事来。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把两个朝代的人或事牵扯到一块儿,演化出一个千古悲剧来一样。

  原来的故事说的是两位男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隔世之约。其实到了后来,三生石的意义已成情人间的盟誓证物了。一对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定会许下三生盟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云,一转眼就飘过去了。当一身孤寂再次来到三生石前,轻轻抚摸着那块字迹模糊,经风历雨的石头,不就是抚摸自己心灵上因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而留下的伤痕么!一段千古佳话,比附于一块普通的石头之上。而这块石头躺在乱草丛中,几被枯叶覆盖住。举目四顾,一派萧瑟,寒鸦点点处,无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没有人相信“三生石”的盟约了?是不是千古爱情没有了可以践约的所在——一块普通石头不足以动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烂”成了“海誓山盟”的终结之所?当初圆泽化入烟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等待来的相见,却是如此之结局!令人想起“相见争如不见”的诗句来。圆泽唱着“却回烟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终了,可见得有情人再见容易相处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许得几世呢?恐怕连一世都难呢!

  面对这块普通却不甚平凡的石头,人们禁不住要问:人间真的有轮回吗?情人之间真有因缘之说吗?如若有,那么,何以会在诺言面前毁了约;何以会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离,后人的疑惑就越稠密。今人张春耘先生到过三生石前,回去之后写了首诗:

  山前庙后独愁索,哲学自己陷迷惑。

  不知前世谁是我,此生过后又为何!

  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无人说!

  人有一辈苦已多,怎堪三生为践约!

  三生石前问一声,人间哪里修正果!

  问石石不语,问山山无声。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于恍惚之间,一阵钟声剪空而来,不落言诠地划破心中的迷团,好似佛祖从远处传来声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万物皆无。

  所以,面对三生石,说什么便都是云烟一朵了

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出处:“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往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

棋局别称?

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围棋与书画、诗词、音律等艺术一起,溶汇于悠悠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之中,历代流传着大量与围棋有关的神话典故、奇闻轶事,仅从它众多的别称便可见一斑:

烂柯、弈、碁、黑白、方圆、手谈、大棋、坐隐、乌鹭、楸枰、木野狐、橘中戏、忘忧、吴图、鬼阵、木强人、纹枰、坐忘、玄素 、略技、十九路、秋储、星阵

1 最早的别称 |弈

弈,《左传·疏》解释为,“从升,言竦两手而执之。”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云:“弈,围棋也。从升,亦声。

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春秋时期《论语.阳货》。其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中的“弈”就是最早用以描述围棋的句子。

《左传》和《论语》中均有关于“弈者”与“博弈者”的记载。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论语·阳货第十七》......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告子章句上》也记载有战国时期“通国之善弈者”弈秋下棋和教棋的事迹。 《汉书》上载: “弈秋以棋局取誉”。

2 最神话别名 |烂柯

“烂柯”是围棋的另一个别名,其中暗藏着一个着名的神话传说。其中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烂柯山石桥》:“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让烂柯一典盛传棋界,成为了围棋经久流传的别称。

3 最灵动别名 |乌鹭

在所有动物中,鸟类是最轻盈灵动的精灵,所以将此别称冠以最灵动的头衔。围棋分黑、白两色,黑子似乌鸦,白子如鹭鸶。唐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见赠》诗:“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北宋王安石《棋》诗:“战罢两奁收黑白。”宋词家王之道有《蝶恋花》:“玉子纹楸频较路。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哔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从识取棋中趣。”

4 最大气别名 |方圆

自盘古开天辟地自就有天圆地方之说,围棋棋盘为方在下,棋子为圆在上,故得别名“方圆”。在《历代神仙通鉴》中就有:“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的记录。

南朝梁武帝《围棋赋》云:“圆奁象天,方局法地。”《新唐书•李泌传》云:“方若棋局,圆若棋子。”

5 最魅惑别名 |木野狐

变幻万千,令人倾其心智的围棋犹如狐狸精幻化的美丽女子,人们一旦受其迷惑,便难以自拔,沉醉不已。据邢居实的《拊掌录》记载:“人目棋枰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木野狐”之称由此而来。

6 最气势别名 |略 技

围棋也常常以兵法作为棋道,以弈喻兵,以兵喻弈。从魏武曹操,东晋谢安,北宋宗泽,清代曾国藩,到都深谙此道。当代棋手马晓春就曾钻研其中奥妙,着有《围棋与三十六计》,发现“声东击西”等大量战术渗透到了棋谚当中。因此围棋便借用了“略技”这个军事术语作为一个别称,形容“攻城略地”的战术韬略,蚕食对方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7 最玄妙别名 |星阵

星阵本指宇宙星体的排列,这里借指围棋盘面的形态,十九乘以十九的纹路,(因此围棋也有比较少见的一个别称“十九路”或“十九行”,如清代的尤侗在《棋赋》中写下“试观十九行,胜读二十一史”)形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象征着混元一周天的度数,所谓“周天画地,制胜保德”,围棋与天地星辰之间有了一种冥冥的沟通。

8 最有禅意别名 |坐隐

“坐稳”, 是因为弈棋时,两人对坐,专心致志,诸事不闻不问,犹如隐居一般。《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中说,东晋名士王坦之把弈者正襟危坐、运神凝思时喜怒不行于色的那副神态,比作是僧人参禅入定,故称围棋为“坐隐”。

9 最形象别名 | 手谈

称它为“手谈”,是因为下棋时,双方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中说,东晋高僧支道林与“东山宰相”谢安等人相交甚笃,他常在枰边观战,见棋手交锋时缄口不语,手起棋落,意蕴其中,“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遂称围棋为“手谈”。

10 最有历史气息的别名 | 河洛

称它为“河洛”,是因为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 地图一般,也有人称它为“吴图”。

尧舜时代恰好处于“河出图,洛出书”期间。《周易•系辞上》讲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依“河图”推演八卦,后来成为《周易》理论体系的来源。大禹依“洛书”制九章大法,录入《尚书》中的《洪范》。“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点数,其和皆等于十五,十分奇妙。而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同样奥妙无穷。“河图”“洛书”的方形图案和白点、黑点,与围棋的棋盘、棋子颇为相似,“河洛”二字自古就是围棋的别称。明代大学士解缙在《观弈棋》里就有“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的诗句。

11 最浪漫的别称 | 忘忧

对弈时,思考集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愁。据《晋书•祖逖传》载:东晋名将祖逖的兄长祖纳嗜好下棋,他的好友王隐劝他说:“禹惜寸阴,不闻数棋。”祖纳指棋而言:“我亦忘忧耳!”

个体在体验到深重忧伤的同时,几乎会本能地寻求抚慰,对于文士们来说,更重要更普遍的则是企图通过精神的代偿以获得忧伤的排遣与解脱。因此,他们的选择多数是指向不失风雅的活动,如吟诗作画、抚琴弄弦、静心作书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视围棋为“忘忧”能够被他们所接受和认同。所谓“时引方外人,百忧销一局”(文同《棋轩》)、“佳日剧棋忘旅恨,短衣驰射压儒酸”(陆游《初春遣兴》),无不表明了这种倾向。

其他如 “略阵”、“围猎”、“坐藩”等等也都是围棋的别名。

围棋名称的变化,变的不只是名字,还有背后的文化。围棋文化随社会文明的成长、发展而进步、升华。围棋文化的历史演进,犹如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支分流,悠远而曲折、平静而清澈、活跃而激湍,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勾勒出跌宕起伏的历史脉络。

好了,关于遣兴是指什么意思和遣兴原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