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内部控制的决策方法?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1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公司的相关记录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确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对交易的记录和对资产的处置。
公司对相关交易的记录能够为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告提供合理的保证,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经过了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授权批准。
能够防止和及时发现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对公司资产不合法的占有、利用和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 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请问物流企业的内控专员是做什么的?
工作职责:1、负责公司法律事务的处理。
2、负责各类合同的审核; 3、负责公司重大事项的法律风险防范; 4、负责公司“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 5、公司的内部控制。素质要求: 男,26-35岁,法律相关专业,有2年以上从业经验,熟悉合同法、公司法等企业内控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你好,企业内控建设应从以下思路和方法出发:1.制定内控制度,以明确企业内部运营流程规范,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2.识别风险,对企业内部运营环境及过程进行全面的识别与分析,以澄清风险来源,针对性地建立预防与应对机制;3.归责分工,将职责明确划分,让每个岗位都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并确保风险控制不会造成职责溢出;4.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实现内、外部监督和互相制约。以上是企业内控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每一步的实施都需慎重考虑,不断完善,以构建一个稳健、高效的内控体系。
内控培训内容?
关于这个问题,内控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内控概念和内控体系框架:介绍内控的基本概念、内控体系框架以及内控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内控要素:介绍内控要素,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
3. 风险管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具,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反馈。
4. 控制活动:介绍控制活动的种类和方法,包括制度设计、流程控制、审批和核查等。
5. 内部审计:介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作流程,包括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职责、工作程序和报告等。
6. 企业文化:介绍企业文化的概念、作用和建设方法,包括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沟通和反馈机制等。
7. 信息技术内控:介绍信息技术内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系统监测和审计等。
8. 法律合规:介绍公司法律合规的基本理念、要求和方法,包括企业法律风险识别、合规管理、培训和监督等。
9. 业务流程优化:介绍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包括流程识别、设计、实施和监测等。
10. 企业风险管理:介绍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具,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