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有什么

生活经验039

本文目录

  1. 古时候士兵等级怎么分?
  2. 兵役是什么意思?
  3. 古代征兵制和募兵制有何区别?
  4. 中国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有哪些?
  5. 汉代制度?

古时候士兵等级怎么分?

古时候士兵等级划分是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有什么,第1张

秦汉时期,以俸禄“石”之多寡作 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也就是说,此时官员的等级称“石”。

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九品十八级(每品分正、从两级,无上、下阶之称)。

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九品二十二级。 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则四十五阶,少则 十八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 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

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

兵役是什么意思?

释义

兵役,? 意为当兵的义务,古代也指战争。出自《后汉书·卷六·孝质帝纪》。

中文名称:兵役

外文名称:military service

拼音:bīng yì

注音:ㄅㄧㄥ ㄧˋ

? ? ? ?兵役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以及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有关规程。

? ? ? ? ?指战争。如:兵役连年。

出处

? ? ? ? 1、《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 ? ? ? 2、宋 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袁州 , 开禧兵役猝起。"

? ? ? ? 3、《尉缭子·战威》:"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之所励也。"

? ? ? ? 4、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

? ? ? ? 5、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

? ?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古代征兵制和募兵制有何区别?

募兵制与征兵制的主要区别是参军的性质不同,募兵制是国家以出钱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而征兵制是国家要求公民按照义务强制性服兵役,两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

募兵制与征兵制区别

募兵制是一把双刃剑,一面砍外敌,一面平内乱,不会引发国内的厌战情绪,毕竟来参军的人主要都是想来参军的,而且是为了金钱,同时也会形成和人民分开的特殊阶级。但是这种募兵制容易翻车,有可能形成军阀政府,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征兵制与募兵制不同的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在与人民利益一致时战斗力极强,但是,当军队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厌战情绪也可以暴涨,或者拒绝平定内乱,这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有了官职来管这些兵,这样一级管一级,会使得军队更加的统一。

中国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有哪些?

中央行政制度

1,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

2,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3,北宋设二府三司

4,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

5,清设军机处

特点与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趋完善形成严密体系;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二)地方行政制度

1,西周——分封制

(1)形成与演变:周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利和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

(2)特点: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贵族专政的国家政权.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3)影响:分封后的诸侯国环绕周王室,起到了拱卫周王室的作用.分封使周朝的势力扩大到沿边地区,从而发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由于分封制维持了地方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因而当周王室势力衰微时,他们便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从而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2,郡县制

(1)形成与演变:春秋后期,郡县制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地方行政机构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2)特点: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等.

(3)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猛安谋克制

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作为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行省制度

(1)形成与演变: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明朝虽废行省,设三司,但地方行政区划习惯上仍称为"行省"或"省",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2)特点: 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3)影响: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中央关系密切,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5,土司制度

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但他们必须忠于朝廷,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这就是土司制度.明朝沿袭这种方法.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有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明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地区有限,西南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土司制度.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为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6,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7,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清朝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同时确立了驻藏大臣制度.

汉代制度?

1、汉代的经济制度

政府的经济来源依靠赋税制度,田赋是汉代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汉代的田赋非常轻,农民只须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税。

但是汉代税制有个大缺点,当时井田制已经废弃,土地所有权归了农民,土地公有变成了私有。由于可以买卖,就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形成了地主阶级,地主对佃农收租很高,达到十分之五。结果政府田税越低,只便宜了地主。

2、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3、汉朝的选举制度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4、汉代的兵役制度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国民兵役分三种,一种是在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服兵役,每一国民这三种都需轮到。中央军有两支,一为南军,是皇宫的卫队,一为北军,是首都的部队。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

戍兵需到边境守卫三天,如果不去的话,只要出三百钱给政府,就可免戍。地方部队由郡都尉管辖,每年秋天举行一次都试,为期一个月。地方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