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大桥故事?

生活经验035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美丽的南澳岛千万年来孤独而坚毅的伫立在西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之中,与大陆深情的隔海相望,岛上物产丰饶,风光旖旎,历史遗迹众多。

南澳大桥故事?,第1张

为了能够早日开发利用岛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和物产资源,“走向陆地”早已成为海岛人世代传承的梦想。

五年前,时任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的工程部长高艳松调入南澳大桥项目部,姻缘巧合地结识了南澳岛姑娘吴洁纯,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坠入爱河。

高艳松惊奇而欣喜地感慨:“真没想到,我的另一半竟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南澳等着我呐!”

可是,两人的爱情能够终成正果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南澳的海澄碧清灵,南澳的夜净素空明。月光氤氲,树影婆娑,沉沉的暮色中依稀可见海面之上屹立着桥墩的身影。

但高艳松与女友小吴却忧心忡忡,无心留恋南澳迷人的海天夜色。

高艳松焦急地问:“你父母还是不同意咱俩的事儿?”

“他们不是不同意,他们既盼望你们早日把大桥建成通车,又不希望那么早建成,因为……因为建完了咱俩怎么办?”小吴有些激动,眼中噙满了泪花。

高艳松是东北人,小吴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南澳人,结婚意味着女儿的远嫁,意味着由南方到北方,这成了小吴父母心中最大的顾虑。

但是,项目部工会赵主席的一番话解开了老两口的心结,“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海,若不是有缘分,怎么能天涯南北而相遇,相知,相爱呢?再说,小高是‘嫁’到南澳,给南澳做女婿的,得了一个能干的女婿,你们还不乐意?”

高艳松终于从北方“远嫁”到了南澳,南澳姑娘无怨无悔地跟随着她的爱人去征战南北。

一时间,“南澳县长山尾‘娶’了个北方女婿……”的消息传遍了村子。小吴的父母和南澳岛上的所有人都认为建设者们没有喧宾夺主,他们让南澳岛成为了“主场”。

东北小伙儿与南澳姑娘跨越千山万水的纯真爱情,成为大桥建设者与岛民之间深情厚谊的最有力注脚和证明。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2015年1月1日,历经五个寒暑,经过数百名建设者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广东省迄今为止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大桥犹如一条巨龙连天通海,世代南澳人期盼的“大桥梦”终于实现。

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南澳没有与陆路交通相连的历史,将汕头到南澳的车程从70分钟缩短为10分钟;它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南澳经济发展和岛上居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

南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尤其是港湾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并由此带动南澳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南澳岛素有“粤东屏障,粤闽咽喉”之称,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但在2015年之前,南澳与大陆的交通联系仅靠舟船过渡。交通极其不便,严重制约了南澳岛的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1月1日,广东省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建成通车,从此,南澳岛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郑仲文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南澳人。作为自由职业者,一有空余时间,他常往返于南澳岛与汕头市区间走亲访友。每次开车出海岛,畅行于南澳大桥上,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中。这次在车上,他就与记者聊起早年搭船过渡的话题。

“以前要过汕头,早年是在前江码头上船,直接坐到汕头港,但由于航程远、海上颠簸不舒适,后来将轮渡航线改为长山尾至莱芜,航程最快也得40左右分钟。但问题在于每天才有几班船,两个钟头一班,错过了就得耐心等。”郑仲文说,“夏天刮台风,或者风力比较大时就没法行船,有时耽误事。以前有个同事就因为车祸要转到汕头抢救,可是过渡耽误了时间,过来后失救……”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地方政府对出入南澳岛的轮渡航线进行了三次调整优化,改进了航运船只,但海上交通受天气制约这一难题一直无法破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到旅游旺季,更是经常出现出入岛汽车排数公里长龙的现象。这一窘况,随着2015年元旦南澳大桥的通车,画上了句号。

郑仲文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哥哥都住在汕头,自己的连襟也住在汕头,这么多亲戚以前也是久久去探访一下。自从大桥开通而且24小时运营之后,自己有了小车,随时要过汕头就过去,无论多晚回南澳家里都很方便。他感慨地说,这座大桥确实造福了南澳群众!

那么,南澳大桥是如何建起来的?中间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困难?记者在汕头市交通运输协会,从几位交通战线上的老领导回忆中,了解到大桥从酝酿直到建成共23年的曲折历程。《汕头交通》编委会顾问、南澳县原县长黄锦招至今仍记得:1991年底,汕头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了建设南澳大桥这一大胆的设想:

“南澳要真正繁荣得建大桥,解决过海水管,这样南澳才能够发展!但那时南澳财政收入不到1千万,GDP也才几千万,怎么敢去建大桥?市领导提出构想之后,县委县政府班子会商,决定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设想,要有特区精神!”

就这样,建设南澳大桥开始摆上议事日程。恰逢1992年邓小平南巡,广东省在贯彻南巡讲话精神时,把南澳列为全省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在省市党政支持下开始招商引资,紧锣密鼓筹备建设。然而,工程上马之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来,投资方被迫退出了工程。进入新世纪,抓住国家进一步重视海洋发展战略的契机,省、市地方党政锲而不舍地推动南澳大桥重启建设,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向上级积极争取,终于在2006年初获得广东省批准立项,随后被列为省、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十一五”交通补助项目。经过科学筹划,大桥于2009年1月举行了开工典礼,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曾出任汕头市交通局局长的黄锦招感慨道:“南澳大桥是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没有党的领导,没一代一代的努力,肯定建不成的。前后23年,从失败又大胆试验,又再干成,这就是叫做特区精神。

”傅光奇,是南澳大桥建设的总工程师,至今对大桥怀着深厚的感情。全长11.08公里的大桥,有多少个墩台,每个墩台打多少根桩,每个桥墩的距离,他仍如数家珍。作为广东省首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斜拉桥,南澳大桥所在海域海床地质条件复杂,又地处风口的特殊位置,每年有效施工天数仅170天左右,施工难度大大超出前期勘察报告。但是众多工程技术人员和近2千名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若干项技术创新。

他介绍说:“在风、浪、涌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在做承台和墩身施工的时候,功效特别低,质量安全都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跟我们业主共同研发了一种基于在承台上面移动的海上移动平台,要解决的一个关键就是吊装作业的问题,相当于把海上施工变成半陆地施工,全力以赴去争取有效的作业时间。”

尽管复杂的海况和气象条件,使南澳大桥的工期从原来的36个月,延长至68个月。但施工单位严格制定专门针对南澳大桥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投入先进设备,包括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海上打桩船等,保证了大桥建设质量,期间更是安全抵抗了两次强台风的袭击。

傅光奇说:“我用“杀鸡用牛刀”来比喻,就是成本确实是非常之大。但是我们整个质量和安全这部分,可以说是零事故。这是我们广大建设者向南澳人民交上的一个满意的答卷。南澳大桥在动工之初,就被誉为促进南澳岛加快发展的“希望工程”和“生命工程”。它不仅结束了军民出入海岛极为不便的渡海历史,也根本上破解了制约海岛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桥跨两岸,天堑变通途。随着南澳大桥的通车,南澳岛居民的生产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最近几年,海岛道路变宽了,景观美化了,旅游也更火红了。南澳也从粤东知名海岛,逐渐变成了全国知名旅游岛。

张潮南是南澳本土的企业家,2009年,他最早在南澳开拓民营快递业务。他依稀记得,那时候南澳经济并不发达,每天最多时只寄入150票的快递包裹。而当时公司刚起步,张潮南还没能配备专用货车,寄出的快递只能靠快递员收集后搭乘客车,往返于海岛和大陆之间运送。直到2013-2014年间,业务有了起色,老张开始配备车辆运输快递包裹。但等船过渡的高成本,仍令他的企业倍感压力。

南澳大桥通车5年多来,老张逐渐感受到南澳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他的快递公司平均每天寄入2500票的快递包裹,近两年“双十一”期间,最多日寄入量达到3000多票,比大桥开通前翻了不止十倍。由于运输成本降低,老张又专门增配了车辆,增加了出入岛的运输次数。越来越多民营快递企业,也开始进驻南澳。

张潮南说:“现在一趟车过桥费是144元,它的成本比原来198元便宜了几十块钱。而且减少了时间成本。现在每逢紫菜季,车辆一天跑好几趟。现在很多南澳人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工作,他们家属把海鲜打包好寄过去,晚上寄,第二天就到。”

冯妍,是央企中航集团旗下深圳格兰云天酒店管理公司的高管,长期在深圳工作生活,直到两年多前被派驻南澳。冯妍负责管理的南澳格兰云天大酒店,是南澳大桥开通之初,最早一批在南澳新投资的上规模的酒店之一。这两年多来,南澳面貌的日新月异,客人对这座海岛的热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外地人的感观:她从对南澳的一无所知到渐渐爱上这座小岛。

她说:“在南澳工作的两年时间,就会发现,南澳在整体旅游的投入上,环境的提升上面,把她做得如此的精致。我们企业其实是见证了南澳从大家一说,还要给人家解释,我们是汕头南澳,我们不是深圳南澳;到你现在只要一说“南澳”的话就是:‘哦,你是那个海岛那边的’。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受关注的程度。”

随着南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南澳的酒店和民宿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冯妍所在的酒店每年接待客人数量,正以年均10%左右的幅度递增,2020年国庆长假更创下开业以来接待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佳绩。她和不少同行都强烈感受到,虽然过海交通便捷了,游客在南澳过夜的意愿也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