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提出的?
汉代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汉朝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出处?
出处为汉朝班固所写 《白虎通·三纲六纪》。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纲”即三纲,“三纲”是韩非提出的,韩非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则认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为臣纲的纲什么意思?
“君为臣纲”意思是国君是臣子的准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
以夫为纲是什么时代?
是封建社会的现象,即封建统治阶级提出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了自己的统治而设立的,是糟粕,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摒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