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早晨的词一般常用的称谓为"旦″,也称做"朝"、"晓"。天快亮而没明,称为"质明、拂晓、破晓"。还称为"平旦″、"平明","日出"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有"平明送客楚山孤"的诗句。
中午一般常用的称谓为"午",也称为"午时″,还可称为"日中",临近中午时称为"隅中",过午时为"昃"。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文有"而日中时如探汤"的字句。宋时诗人洪咨夔《发龙州》诗中有"晓行如深秋,午憩无点暑"的诗句。
傍晚一般常用的称谓为"暮",意为"日落草中",白居易有《暮江吟》一诗,崔颢的《登黄鹤楼》诗中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诗句。傍晚在古时也称为"日入",还有称为"晡时″,意为"吃第二顿饭的时候",古人原只吃早晚两顿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李塑雪夜入蔡州"的故事中有"晡时门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