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其书名寓意着“取鉴往古,有资于治道”。
在古人的观念中,历史是现实最好的老师,唐太宗的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读史”,诸如此类,都强调了历史的指导作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亲自操刀,编纂了这部足以媲美《史记》的神作。了解一本书的含金量,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历史上大人物的推荐。就好比鉴宝一样,只有真正的行家里手才能慧眼识珠,厉害的人物往往更能看出一部作品的优劣。晚清名臣曾国藩,毛泽东推服的古代最后一人,就曾盛赞这部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为了方便皇帝了解政治,以及更高级的“大道”,司马光删芜存菁,保留了二十一史中关乎治乱盛衰、世道人心的核心部分,用编年记事的体裁,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制度、权谋、哲学等等的百科全书,是解读封建王朝的一把钥匙。
身为普通人,虽然用不到王侯将相们玩的手段,可保守来说,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对人心、世道有更深刻、立体的了解,对于每个人的生活,也是意义非凡的。这也是古人重视读史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