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浒传中大闹天宫的是谁?
孙悟空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其实是来自水浒传。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仔细看这首诗,咋一看孙悟空是大闹天宫,但是有一句不对劲:历代人王有分传是什么鬼?人王不就是皇帝吗?孙悟空到底是想当玉皇大帝还是要皇帝呢?
孙悟空见到如来佛祖后说得更加直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没错孙悟空要当皇帝,而不是玉帝。闹得是朝廷而不是天庭。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大闹天宫呢?你先看看这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写的一首诗,宋江因为这首诗差点没丢了命。吴承恩也不想因为写篇西游记而把命丢了。
大闹天宫之时天庭是孙悟空的战友,后盾。二郎神和如来是一条战线,一丘之貉。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玉皇大帝对孙悟空一直都很好吗?
玉皇大帝特别照顾孙悟空,先封弼马温。有人要骂了,弼马温不是天庭最小的官吗?那还叫照顾。那么我问你一下,天庭谁骑马来?天兵天将都是腾云驾雾,要不就骑猛兽,比如狮子,老虎,龙,獬豸等等。没马何来的弼马温?书上也说了孙悟空的部门叫御马监,御马监掌握兵权,官很大。孙悟空下面还有监承,监副以及一大批力士。很明显有人挑拨天庭和孙悟空的关系,意图不轨。其实弼马温的本意是避马瘟,猴子可以避马瘟,喊孙悟空“弼马温”就是骂孙悟空是猴子,孙悟空不喜欢这个称呼,所以他不喜欢干。
玉皇大帝后来让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并且让他看守蟠桃园。神仙什么都不缺,就怕短命,所以蟠桃是天庭最值钱的东西,唯一的硬通货。这时候所有的神仙都巴结孙悟空,看孙悟空脸色行事,赤脚大仙对他唯命是从。玉皇大帝又给他设了安静司,宁神司让他修身养性。
有个词语叫作“猴子偷桃”,猴子特别喜欢吃桃,孙悟空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就经常偷桃吃,玉皇大帝活了两亿岁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我是不信。玉皇大帝就是让孙悟空吃仙桃补补,然后去收拾那些昏君。
孙悟空果然不负玉帝重托:把大桃都吃完了。蟠桃会如期而至,孙悟空慌了,他先打听一下邀没邀请自己,一打听坏了:各宫各殿大小神都邀请了。自己齐天大圣府那么重要肯定得邀请,关键蟠桃快让自己偷吃完了,去了要丢人。一不做,二不休,他先把七仙女定住,再把赤脚大仙骗走,自己冒充赤脚大仙跑到蟠桃会大吃大喝,吃不了的全部打包。酒饱饭足又跑到兜率宫把太上老君的仙丹都吃完了。
孙悟空偷吃仙丹之时太上老君正陪燃灯古佛喝茶,孙悟空喝醉酒之后,在下面那么大动静太上老君能不知道吗?如来佛祖给了唐僧无字经书时,是燃灯古佛及时出手相助,夺回经书的。可见就算太上老君不知道,燃灯古佛也得知道吧!他们就是故意让孙悟空吃的。
真正令太上老君担忧的是孙悟空吃的仙丹有些不熟,孙悟空可能会消化不良,所以在孙悟空和二郎神过招之时帮忙擒了孙悟空。老君知道所有的兵器都伤不了孙悟空,最后还得交给自己。玉帝把孙悟空教给老君后,老君第一件事就是把孙悟空琵琶骨上的勾刀拿走了,要知道勾刀是限制孙悟空法力的。孙悟空在八卦炉里一阵修炼之后发力大增。
太上老君为什么那么关心孙悟空呢?一句“老孙”揭露了真相。孙悟空屡屡在玉皇大帝年前自称老孙,玉皇大帝并不生气,那是为何?因为老孙是孙悟空的真名。
西游记里的女娲就是太上老君,孙悟空是太上老君亲手造的,太上老君本名叫老子,所以孙悟空叫老孙。
沉在东海龙宫的金箍棒开始大放异彩,东海龙王敖广知道他的主人马上就来了,赶紧通知北海龙王敖顺准备最好的步云履,西海龙王敖闫准备锁子黄金甲,南海龙王敖钦准备凤翅紫金冠。孙悟空到东海后毫不费力地拿走了全套装备,那都是太上老君给他安排好的。
禅杖打开生死路,快刀斩尽不平事。孙悟空诞生的目的就是惩恶扬善,就是杀昏君和佞臣。有诗为证: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我以后再解释,网上的解释全是错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其实是来自水浒传。
水帘洞里的石室非常宽敞,可以容一千多人,里面有石凳,石盆,石碗,石锅,石灶,石床,有火迹,饭迹,说明这些东西都有人用过。是谁用的呢?
外面隔着瀑布,从外面根本看不到石室。这个地方就像一个孤岛,就像宛子城,蓼儿洼,百八里水泊梁山。
孙悟空拜师归来后开始招兵买马,汇聚猴群,计有四万七千余人。更有七十二洞的洞主也来参拜猴王为尊。这么多人聚集到一块担心的是朝廷而不是天庭,担心的是皇帝而不是玉帝。
花果山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梁山合并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白虎山、黄门山、对影山、清风山、饮马川、登云山、枯树山和芒砀山等十一座山寨的场景。
孙悟空又结拜了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孙悟空排行老么。孙悟空为什么排第七呢?孙悟空后来穿了黄袍,而水浒传里穿了方腊黄袍的是阮小七。阮小七在宋军生擒方腊后,穿了方腊的龙袍纵马狂奔,还大骂皇帝派来的官员:“呸,什么狗屁大人,正事儿管不了,偏来管我穿衣跑马,爷爷喜欢,偏要穿这身行头,偏要跑马!”
阮小七非常叛逆,非常有个性,是水浒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不但敢穿黄袍,还把皇帝招安的飞天茅台喝光了,换成了几块钱的二锅头,导致第一次招安的失败。出兵攻打曾头市时,更是说了一句水浒传里最仗义的话:“兄弟之情胜于一切,我们此生只认得哥哥,不认得皇上!”
孙悟空醉酒大闹地府的场景来自花和尚鲁智深醉酒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施大爷写道: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体醉魔君,放火杀人花和尚。
孙悟空一棒打死了两个勾死人,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在森罗殿我们知道孙悟空不是人,也不是猴,他是“魂”,是在魂字第一千三百五十号上。金箍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一万三千五百是人一周天的呼吸次数。西游记里数字都有他的特别意义,吴承恩中医知识很扎实,孙悟空的年龄也有特别意义,孙悟空孩三百四十二岁寿终,三百四十二是人的全身穴位之数。
孙悟空在天庭嫌弼马温官小,反下天庭喝酒解闷时来了两个独角鬼王,送给了孙悟空一件黄袍,还让孙悟空去做齐天大圣。这个两个独角鬼王是谁呢?他们历来被当成反派角色,挑拨离间者。玉皇大帝那里还有一个大力鬼王,大力鬼王还是玉皇大帝的信使,玉帝对其非常信任。这三个鬼王只在大闹天宫时出现过,然后凭空消失了,让人莫名其妙。其实这三个鬼王分别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阮小七是天败星,外号活阎罗,阎罗就是鬼中之王。再看看阮小七的长相:
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
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
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
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
是不是长得和鬼一样?
给孙悟空送龙袍的独角鬼王就是他。
再看看施大爷笔下的阮小二:
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
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
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
人称立地太岁,果然混世魔王。
不但长得像鬼,力气也大,所以叫他大力鬼王。
另外那个独角鬼王就是阮小五,天罪星,外号段命二郎。
天庭第一次围剿花果山对应是童贯讨伐水泊梁山。
此时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越班上奏要去讨伐孙悟空,这个“越班上奏”用的太好了,为什么呢?看看西游记第十章,李世民身边的大臣都是谁:只见那文官内是房玄龄、杜如晦、徐世勣、许敬宗、王珪等,武官内是马三宝、段志贤、殷开山、程咬金、刘洪纪、胡敬德、秦叔宝等,一个个威仪端肃,却不见魏征丞相。当时是贞观十三年,作者写的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其中杜如晦,王珪,马三宝,殷开山都死了,尤其殷开山死了都快二十年了。你以为吴大爷搞错了吗?吴大爷想幽默一下来。怕我们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写了四个死人出来,结果还是没几个看懂的。哎!
李靖呢?怎么没有李靖?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同一年死的,都是贞观二十三年,此时他还活着呢!
李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大将,凌云阁排名第八,秦琼排名第二十四。李靖生前指挥战斗如神,在宋朝他成了神话中的托塔李天王。
李靖此时出现是告诉我们孙悟空不是打的天庭,而是朝廷。
鱼肚兵,药叉将又是什么鬼?
梁山好汉大败童贯,朝廷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是水战,人死了就像死鱼漂在水上,露着肚皮,所以叫鱼肚兵。药叉是一种动作很快的小鬼,药叉将是讽刺童贯败得太快,太不经打。
玉皇大帝招安孙悟空时给了他十瓶御酒。在水浒传中,朝廷第一次招安梁山好汉,也是拿了十瓶御酒。一百单八将给了十瓶酒,怎么分?所以阮小七自己喝了四瓶,其它的六瓶分给了水手,还说了一句很狂的话:“能让我坐皇上的龙椅吗?”
童贯战败后,高俅带领北宋最精锐的部队:十大节度使,再次讨伐梁山。
北宋朝廷的军队自称天兵。北宋军旗一般都挂的天兵天将,军队的名字也多取自那些神仙的名字,看过水浒传原著的都懂。所以乍一看玉帝派了“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去降伏孙悟空,怪吓人,其实都是地球人,指的是朝廷的军队。
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骆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为什么抓不住猴子呢?有诗为证:
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纵横千万里,谈笑却还乡。
又有诗写到:
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
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
水浒一百单八将面对朝廷的多次讨伐一个也没少。
天兵天将对孙悟空束手无策,就去找二郎神帮忙。为什么我一会说二郎神是孙悟空的师傅,一会说二郎神和如来佛祖是一丘之貉?且听下节分解!
京剧戏衣基本上沿用的是哪个朝代的服装?
京剧把穿的叫“行头”。上下五千年的戏一个箱子几乎能装下所有行头。京剧行头以明朝服装样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员载歌载舞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良设计。
因为京剧形成于清朝,戏服中也有不少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马褂、箭衣的马蹄袖等等,凡是戏中的番邦外族的戏都穿旗装,表示他们并非中原人士,比如《四郎探母》。京剧舞台服饰没有四季没有朝代之分,基本就是汉族戏故事就比较像明朝,番邦外族就是满旗装,都是改良夸张设计之后的。人物角色该穿什么,都有独立的一套规则可循,每个扮相都固定约定俗成。
梨园行有这样一句话:“宁穿破,不穿错”,这是行头使用方面最需要掌握的原则!衣服破了影响效果,衣服穿错可是会让人笑话的。
京剧服装来源于什么民族?
通常我们称为“行头”的京剧服装,样式多根据唐宋元明各朝代的衣服而来,有时或可见到各朝齐聚一堂的景象,但主要还是以明朝服装样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角色载歌载舞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良设计。
另外,因为京剧形成于清朝,戏服中也有不少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马褂、箭衣的马蹄袖等等。再者,凡是戏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装,表示他们并非中原人士。
辛弃疾写杭州香车诗?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宝马香车,顾名思义就是珍贵的宝马,华丽的车子,是富贵人家的声势浩大的出行排场,也是出行必备的行头。
如今,宝马香车已是平凡物件。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不少当代人的“香艳时刻”。
错综复杂的马路和立交桥,如纵横交错的黑白棋盘。每多一辆车子,就多吃掉一颗原本占领地盘的大树。这盘棋局的输赢博弈,在于你、我、我们,这些下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