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生活经验042

本文目录

  1. 贫者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2.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是谁说的?
  3. 贤者不受嗟来之食出处?
  4.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出自哪篇文章?
  5. 苟不食嗟来之食上一句?

贫者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意思:再贫穷的人也不吃乞讨来的食物。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第1张

相关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是谁说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乐羊子妻说的,意思是廉洁方正的人不吃别人丢弃的食物。《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的妻子的高尚的品德和过人才识。原文: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贤者不受嗟来之食出处?

出处:出自南宋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白话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谁家的女儿。曾经乐羊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丢的东西,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丢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不可半途而废的精神。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出自哪篇文章?

《资治通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出自《资治通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成语。《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一种,是由唐代司马光所写,收录了我国从战国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所有历史事件。其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是其中一段文字,用于形容有志向的人不会贪图不义之财或不道德的活动,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通史之一,它的作者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以较为客观的态度,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苟不食嗟来之食上一句?

不食嗟来之食的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完整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概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嗟来之食:带侮辱性的施舍。见《礼记·檀弓下》。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盗泉之水: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见《淮南子·说山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