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城所在地

生活经验041

本文目录

  1. 宜昌市秭归下属乡镇有哪些?
  2. 巴东长江大桥多长?
  3. 湖北巴东有什么特色小吃?
  4. 野三关与哪个地区接壤?
  5. 巫峡之名的由来?

宜昌市秭归下属乡镇有哪些?

截至2015年,宜昌市秭归县8镇4乡,分别为为:茅坪镇、屈原镇、归州镇、沙镇溪镇、两河口镇、郭家坝镇、杨林桥镇、九畹溪镇、水田坝乡、泄滩乡、梅家河乡、磨坪乡。

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西汉置秭归县。秭归是三峡库区首县,屈原故里。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

巴东县城所在地,第1张

巴东长江大桥多长?

巴东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长江段,是国道209线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上距巫峡口约2.5公里,下距三峡大坝约72公里。桥梁北岸接209国道复建工程(三峡库区淹没还建工程),南岸接巴东新县城沿江大道。全长900.6m

湖北巴东有什么特色小吃?

1、巴东大蒜

巴东大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相传从寇准劝农时就开始种植。据《巴东县志》记载:“巴东大蒜,主要为桐子蒜、具有蒜头大、整齐、瓣少而紧,皮肉洁白、香味浓、辣度适中等特点。”

2、巴东五香豆腐干?

巴东五香豆腐干,以选料讲究,精工制,颜色深黄,质细坚韧,五味俱全,食之回味无穷而独具特色。  

3、巴东魔芋

巴东魔芋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特产。巴东县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魔芋,种出来的魔芋品质好、个头大

4、巴东土腊肉

巴东土腊肉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特产。巴东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外硬内软、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5、野三关苞谷酒

野三关苞谷酒产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谭家村

6、雷家坪椪柑

雷家坪椪柑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东壤口镇雷家坪村的特产。巴东雷家坪椪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多、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且有药用功效

7、巴东羊肉大面

巴东羊肉大面,以肉嫩、汤辣、味鲜、不膻不腻,制作讲究而独具特色

8、葵花年肉

9、渣大椒炒腊肉

渣大椒为土家族的一种特有菜肴,尤以巴东野三关一带为最佳。

10、神农溪刁子鱼

 因外形如同柳叶,这种生长在长江流域巴东神农溪的淡水鱼被当地人称为刁子鱼或刀子鱼。刁子鱼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是餐桌上难以替代的美味,在巴东,有“无刁不成席”的说法。

11、大派火腿

大派火腿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特色肉类食品。大派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为中国“四大名腿”之一。

12、魔芋鸭

野三关与哪个地区接壤?

野三关(明嘉靖所纂巴东县志中又名“野厢关”)巡检司最早设在野三口,位于现今巴东县清太坪镇大堰塘村清江与野三河交汇处,是施(恩施)宜(宜昌)古道上巴东、建始两地隔河为界的关隘。清太坪镇思阳坪村清江北岸的一处古驿道上,曾发现一块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的禁盗石碑,落款为“宜昌府巴东县野三关分司”。这也是第一关,水路之关隘。

第二道关在施宜古道上,关隘位于四渡河谷的“盐大路”石板路口。最早记载于战国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战争及官民避三峡之险而从陆路入川,多经该路。明初,为平定占据川蜀的明玉珍,明颖国公傅友德率军开道取道川蜀,施宜古道有所发展。光绪三年(1877年),王庭祯到任施南府知府以后数年间,施宜古道的路线进一步改良、路况大为改善,这一条盐大路最终形成了起点宜昌,经高家堰、贺家坪、榔坪、关口垭,进入巴东野三关境内,沿汪家岭,经四渡河、野三关、界牌垭,至野三河,随后入建始高坪、红岩寺,从崔家坝入恩施,古道多为宽约2米的石板路面,全长200余公里。四渡河谷的“盐大路”石板路口还保存完好,关隘雄风依旧。

野三关历史上为宜昌接壤恩施的边关口子镇,素有“西南门户,鄂西重镇”之称。它既是通往四川的“盐茶古道”“川盐入湘”(四川巫山碚石到湖南龙山)、官道驿站的鄂西节点,也是宜昌和恩施间马帮驮运、挑夫和背夫肩挑背扛布匹、煤油等百货进山以及山货外运的大商道。因此,第三道关自然就是位于宜昌与恩施即巴东与长阳的分界线上,这就是八字岭。八字岭一道天然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的八字岭早已经是铁路穿山钻洞、高速公路遇河架桥、318国道翻山越岭,雄关险阻已经是如履平川。

巫峡之名的由来?

巫峡名即来源与巫山。巫山简介  巫山,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巫山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巫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份。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那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书台、楚阳台、斩龙台。“八景”是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朝云暮雨。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驰。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蚩并不临江。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陆游在《三峡歌》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唐代诗人赞美巫山十二峰的诗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案十二,合沓隐昭同“。  ■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籍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