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休为什么不立自己儿子

生活经验035

本文目录

  1. 三国演义孙权女儿孙鲁班和孙鲁育?
  2. 东吴孙权死后谁继位?
  3. 三国演义孙皓扮演?
  4. 孙权的继承人是谁?
  5. 三国之孙权之子?

三国演义孙权女儿孙鲁班和孙鲁育?

孙鲁班 (三国时期孙吴公主)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吴大帝孙权长女,孙鲁育的胞姐,弟弟兼从孙女婿为吴废帝孙亮。初嫁周瑜的儿子周循,后于229年再嫁成为右大司马全琮之妻,故称为全公主。  孙鲁班和全琮有记载的子女为两个:全怿和全吴。  孙吴中期,由于孙权对她的宠重,她一度权倾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了吴国政局。  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黄武年间,孙鲁班最初被嫁给周瑜的长子周循,拜骑都尉,不久早卒。  黄龙元年(229年),再嫁当时迁升卫将军、徐州牧的全琮,自此以后,孙鲁班常被称为全公主。同年,其妹孙鲁育也嫁给了朱据而被称为朱公主。婚后二人育有二子:全怿、全吴。在当时,全家一年四季都有赏赐,与刘家,张家并列。又至少到赤乌年间,孙鲁班已被册封为长公主。  嘉禾七年(238)其母步夫人去世,追赠皇后。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然而全公主和王夫人一向水火不容,公主加以阻止。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赤乌五年(242年),王夫人之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孙鲁班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怨恨自己,心中不安,便数度谮毁太子。孙权卧病在床时,孙和到宗庙为祭祀,孙和妃子的叔父张休的住所靠近宗庙,便邀请孙和到家中,被孙鲁班派人监视看到,于是就说孙和不在宗庙,而是在妃子家密谋不轨,又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面有喜色,因此孙权极为愤怒责骂王夫人,王夫人抑郁而死,王夫人死后,孙和受到到的的宠信日日减少,害怕被废黜。  当时,孙和与其弟孙霸正在争夺太子之位,孙鲁班及其夫全琮站在鲁王孙霸这一派,而胞妹朱公主和其夫朱据拥护太子孙和,于是姐妹之间自此产生了裂痕。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再以孙和与孙霸二人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遂有改嗣之意。  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幼子,故此对他特别疼爱。孙鲁班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最终将他立为太子。全琮之侄全尚的女儿特别受孙鲁班喜爱,常常带她一起进宫,于是便常在父亲前称赞全尚的女儿,劝孙权给孙亮纳娶此女。  赤乌十二年(249年),其夫全琮逝世,由全琮和孙鲁班所生之子全怿嗣爵。  赤乌十三年(250年),太子孙和被废,孙霸亦被赐死。孙权改立孙亮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在他病重期间,感到后悔,曾一度打算再召回孙和,由于被孙鲁班等人阻止而作罢。  孙亮即位后,全妃被立为皇后,孙鲁班因为是拥立孙亮有功之人,全氏一族当时有五人被封爵,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加封永平侯,总领朝政。是自东吴自建国以来外戚中最为兴旺的。自此,孙鲁班地位可谓是稳如泰山。  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被诛后孙峻专政,当时宗族都以之为患,由于全尚之妻是孙峻的姐姐,所以唯有全公主祐庇她。为讨好孙鲁班,因为诸葛恪原有迎立孙和之意,孙峻便将废太子孙和迁移到新都居住,后派使者赐死孙和。  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自杀。孙鲁班于是说孙鲁育是孙仪的同谋,孙峻就冤杀了孙鲁育。  孙峻死后,孙綝把持朝政。孙亮厌恶孙綝专权,便开始有意追究孙鲁育被害之事。便向孙鲁班询问孙鲁育的死因。孙鲁班害怕说:“我确实不知道,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说的。“[20] 孙亮降诏怒责孙綝的亲信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年没有匡正孙峻诛杀孙鲁育的错误。孙綝试图劝谏阻止,孙亮没有听从派遣左将军丁奉诛杀了朱熊与朱损。自此孙亮和孙綝的矛盾开始白热化。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私下与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丞(承)等讨论诛杀孙綝事宜。但谋事不密,被孙亮的妃子知晓,那个妃子是孙綝从外甥女,于是偷偷向孙綝密报此事。孙綝连夜带兵缉拿了全尚,派其弟孙恩杀了刘承,率军包围皇宫,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权六子琅琊王孙休为帝。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押送到会稽居住;将孙鲁班迁徙至豫章郡,全尚则被流放至零陵郡。  恰逢诸葛诞献出寿春城归附东吴,孙綝使全怿与全端、文钦、唐咨等步骑三万救诞。由于全怿之母孙鲁班在吴国获罪,孙綝又嗜杀无道,全怿侄子全祎、全仪,带着他的母亲和家将数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马昭,并修书劝父全端同降。全怿得书后,便与全端出城而降。其吴中家眷后随后遭孙綝诛戳。自是全氏家族开始衰败。    孙鲁育  (三国时期吴国公主)  孙鲁育(213?-255),字小虎,吴郡富阳人,吴大帝孙权和步皇后的幼女。东吴丞相朱据之妻,后改嫁车骑将军刘纂。全公主孙鲁班之妹,朱皇后之母,  因为最初被嫁给朱据的原因,而被称为“朱主”,即嫁给朱家的公主。  孙鲁育为吴大帝孙权和步皇后的幼女,字小虎。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征召朱据至京将公主孙鲁育嫁给他,并任命朱据为左将军,封爵云阳侯。鲁育公主因此也常被为朱公主。于同年,朱公主的胞姐全公主由于前夫周循去世,被再嫁给了卫将军全琮。  朱公主与朱据后来生下一个女儿,赤乌末年,她和朱据的女儿成为其异母弟孙休的王妃。赤乌十三年(250年)朱据去世后,再嫁给车骑将军刘纂。刘纂曾经尚孙权次女公主,因为这位公主早逝,所以又尚了朱公主为继室。  当初孙和为太子时,她的胞姐全公主与孙和母大懿皇后不和,经常诋毁她,欲废太子孙和,立鲁王孙霸。朱公主没有同意她的计划,于是姐妹之间从这以后有了间隙。  孙权去世后,孙亮幼年即位,由吴国宗室孙峻把持朝政。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密谋打算趁蜀汉使者到来之际杀死权臣孙峻,因事情泄露而自杀。受牵连被杀者数十人,其中朱公主也因被全公主诬为同谋者而遭孙峻冤杀,埋在石子岗(今南京雨花台)。  朱公主之死成为当时朝堂上各方政治博弈的焦点,不久孙峻去世,孙綝开始专权。五凤年间,逐渐长大的孙亮开始厌恶孙綝专权,便追究其姐朱公主被害之事。孙亮知道朱公主之死与全公主有关,便向全公主询问朱公主死亡的缘由,全公主大为害怕说:“我确实不知道,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说的。“朱损是孙綝的妹夫,孙亮便借口降诏怒责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年没有匡正孙峻诛杀朱公主的错误。孙綝劝谏,孙亮没有同意,派遣左将军丁奉诛杀了朱熊与朱损。  自此,孙綝和孙亮的矛盾完全激化,永安元年(258年),孙綝废孙亮,拥立朱公主的弟弟兼女婿孙休即位,不久后孙休除孙綝,夷灭孙綝三族,孙休又耻于与孙峻、孙綝同族,将二人族籍从族谱中削除,称之为“故峻、故綝”。且发掘出孙峻棺木,取出其陪葬印绶,将棺木削薄后重新埋葬,以此追究他当年杀害鲁育公主的罪行。  元兴元年(264年)十月,鲁育公主被吴末帝以礼改葬于海宁。

东吴孙权死后谁继位?

东吴先后有四位君主。孙权死后,幼子孙亮继位,后为权臣所废,立其兄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儿子十分年幼。群臣认为主少国危,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继位之初,也曾有所作为。但很快就纵情声色,残暴刚愎。最终被西晋所灭。

三国演义孙皓扮演?

答:丁子峻。

孙休为什么不立自己儿子,第1张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

?   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

?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孙权的继承人是谁?

孙权的继承人是孙亮,孙权第七子,字子明,公元252到258年在位。史称会稽王、吴少帝、吴废帝。

建兴元年(252年)孙亮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终年18岁。

西晋太康年间,原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三国之孙权之子?

三国之孙权有七个儿子。

1.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他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孙权深感悲恸,此后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2.孙虑(213年-232年),字子智[1],吴大帝孙权次子,生母不详,三国东吴宗室。

孙虑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黄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后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今江西九江西)。孙虑在半州任职时,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嘉禾元年(232年),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

3.孙和(224-253年),字子孝,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臣,大帝孙权第三子,末帝孙皓生父,母为大懿皇后王氏。

4.孙霸(?—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帝孙权第四子。

5.孙奋(生年不详-270年),字子扬(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1],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建衡二年(270年),孙奋和他的后代全部被孙皓诛死。

6.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7.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在位),吴大帝孙权的儿子,母为潘皇后。

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