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八股文讽刺了何种现象?
八股文讽刺了故作正统、生搬硬套、教条主义和缺乏创新的人和事。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八股文的历史评价?
历史对八股文的正面评价:
1、让科举能够发挥朝廷选任人才的功用。
2、是诸儒在经学义理诠释方面沉淀升华所得的规范准则。
3、引发研究古籍文理的风气。 历史对八股文的负面评价: 1、对学术的影响。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导致学子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 2、对政治的影响。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缺乏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一旦为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民间大小事情,只能委任幕僚及下级官吏决策,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最著名的八股文鉴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
? ? ? ? ? ? 明朝.王守仁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破题)?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承题)
故言此而示之,若曰:天下之事变无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临难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见危授命,而杀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决,而恒情之所易惑者也。(起讲)
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乎!(入题)
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闹;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起股)
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也。(过接)
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难而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被有所不屑也;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中股)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死而靡憾;心迹无两全之抛,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火身而无母。(后股)
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束股)
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大结)
为什么说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吗?
是的,八股文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长达数百年。
八股,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是由朱元璋颁行的一种知识分子必须遵守的科举考试文体,至第三任皇帝朱棣时完善,称八股文。
八股文规定,每股由两到四个完整的句子组成,但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就是内容上。朱元璋首先规定考试内容以儒家“四书”、“五经”为限,四书五经中,又以理学领袖朱熹的注释为标准。
其次就是在文章中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就是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圣人在说话,禁止独立思考,只需把经书里的句子恰如其分地嵌入每股之中,便是最好的文章。一旦被主考官看上,便能由秀才到举人到进士,平步青云。
关于八股文的危害有哪些?
限制思想发展,限制人的思维活跃性,只知道死记硬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