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伊利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是从一个街道小厂逐步发展到一个上市公司,拥有原奶,冷饮,奶粉,酸奶,液奶五大事业部,年销售额达200多亿元,不仅为内蒙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成为我国食品品牌的佼佼者, 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领导和见证了伊利的成长,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潘刚能够经得起摔打,披荆斩棘带领伊利走上最高领奖台
伊利开创中国什么带来的长远意义改变了的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健康食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奶制品已经从当初稀缺的营养品,变成了百姓生活中寻常见的食品,极大改善了国人的营养健康结构。而在这背后,是中国奶业70年的奋斗历史,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伊利股份不但见证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化,而更在其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张奶票到液奶时代
在伊利集团乳业博物馆,至今仍收藏着45年前的一张“月份付奶卡片”,上面依稀印着“地方国营红旗区牛奶厂七三年”,很多消费者每每参观到这里,大多都会感慨万千。
不要小看这张小小奶票,在那个凭票供应时代,买肉要肉票,买豆腐要豆腐票,而奶票却是最难得的几张票证之一。奶票被视为当时的“奢侈品”,在北京,两张奶票甚至可以换一辆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二八杠”(自行车)。
之所以奶票如此稀缺,也是由于当时国内奶业基础十分薄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资料,1949年,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12万头奶牛,年产奶量20万吨,乳制品产量仅有0.1万吨。因此当时的牛奶被当成营养品,在很多城市,奶票甚至分成三种颜色,只限量供应给小孩、病人和老人。
而伊利收藏的奶票,也正是来自伊利集团的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1956年之后,中国乳业经历了恢复生产力发展,改造、扩建和新建加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加生产能力。经过30年的曲折发展,到1978年,我国奶牛数量增长到48万头,年产奶量达到97万吨,乳制品产量达到4.7万吨,约为1949年的50倍,但那个时候人均消费牛奶不过0.9公斤。
而真正推动中国奶业迎来大发展的,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从伊利开始。
凭借着内蒙古广袤的天然草场的优势和伊利人的勤劳努力,1993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6年,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但当时的牛奶企业碰到一个难以突破的难题,受加工技术所限,牛奶难以突破“保质期短、运输半径窄”的桎梏,因此当时的乳业也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在中国南方和广大的乡镇地区,喝牛奶依然不是件易事。
作为当时国内乳业的带头企业之一,伊利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影响了之后中国乳业长期的发展进程。
1997年,伊利率先在业内引进了两条利乐液奶生产线,引进国外的先进常温奶技术,将牛奶的保质期大幅延长。经销商们发现,这一薄纸盒装的牛奶储运方便,不需要冷链,保质期长,随之趋之若鹜。这立刻打破了乳业跨区域销售的难题,国内各大乳企纷纷跟进,不但带来了国内乳业消费热潮,也开启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新时代。到现在,常温奶依然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核心产品。
1999年,伊利创立液态奶事业部,大规模引进“利乐包”等国际主流技术,开创了中国“液态奶时代”,这一转变让伊利从内蒙古走向全中国,更重要的是,让营养丰富的牛奶从此走进了全国各地的市场,遍布城镇乡村,促进了国内牛奶消费,为改善中国人民体质和健康提供了可能。如今我国人均奶类消费水平折合生鲜乳为36.3公斤,虽然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但考虑到国外食用奶酪等干乳制品的比例更高,国内牛奶消费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重振国乳的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最大的乳业企业,伊利几乎包揽了中国乳业的主要高光时刻。
2005年,在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和管理团队的努力下,伊利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2005年11月,伊利牵手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伊利代表着中国乳业,不断提升着行业高度。
2009年5月25日,伊利牵手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独家乳制品供应商;2016年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营养乳制品服务里约奥运会;2017年8月,伊利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双奥”健康食品企业。
从2014年开始,伊利在荷兰合作银行世界乳业排名中,连续六年蝉联亚洲第一。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则是伊利对中国乳业振兴的进击性努力——品质和创新,前者是行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后者则决定了行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伊利即品质”作为企业信条已经融入了伊利的发展之中。伊利将品质视为生命,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3210战略”,聚焦“全球最优品质”,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球产业链。
被动地解决问题对于任何一家想持续领先的企业来说往往是不够的,而创新的意义就在于此。
在伊利看来,企业不仅仅应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更应该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这也是中国乳业的责任。2019年4月,潘刚在中国企业界首次提出“全球健康生态圈”概念。在此理念的引领下,伊利不断加快创新步伐,成为中国健康食品企业的先行者。
以行业中最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这也曾是国内乳制品企业的短板之一,其关键就在于母乳研究上,国外企业起步较早,已经有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基础研究积累。
从2003年开始,伊利就启动研究中国母乳。在研究中,伊利发现中国母乳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母乳成分存在差异,中国妈妈需要更接近中国母乳成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因此伊利也将母乳的基础研究作为了企业的研究重点。在综合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地理位置等因素后,伊利选取中国东西南北中七个区域共43个市/县的健康妈妈采集母乳样本,并获得了累计达千万份母乳分析数据,建立起了中国企业首个“母乳成分研究数据库”,研制出“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配方,成功开发了“金领冠”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
与此同时,伊利还成立“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进一步聚集全球优质资源和智慧,升级母乳研究。
这一切的努力,不但加快了中国乳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也让中国婴幼儿的奶瓶子真正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中国智慧乳业的未来
“善谋者远行”,最高层次的创新是让企业把握趋势,预见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传统行业也在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潘刚领导的伊利管理团队,很早便洞察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大趋势,并大力推进智慧乳业的战略构想,引领乳业的新一轮转型。
早在2016年,伊利就意识到未来的社会是消费主权时代,为分析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趋势,伊利搭建了实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雷达平台,如今平台覆盖数据源达到420多个,积累消费者数据超8.4亿条,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声量的95%,并实现实时更新,将消费者的全景全时段精准洞察融入公司的日常运营中。
据了解,伊利曾推出的畅轻酸奶,就是通过对中国女性挑选酸奶的潜在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而设计。
另一方面,伊利在产业链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实践,也为中国乳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伊利的牧场和工厂中,已实现了智能化布局,伊利借助信息化可以掌控每一头牛的健康信息,实现了源头可追溯;而在工厂环节,借助智能化控制技术升级智慧工厂,让生产环节精准协同。
而智慧乳业也让食品安全的防控由被动变主动。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强强联手,通过对数据库的筛查和预警体系建立,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不等问题出现,智能工厂通过分析潜在的风险信息,就能第一时间预警。
这些变化,不但赋予了牛奶数字化的气息,也引领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智慧乳业的惊喜或就在不远的未来。随着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今年6月,伊利集团与中国电信5G战略合作,联手打造“5G+智慧乳业”,5G革命性技术升级将给中国乳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令人期待。
在“伊利即品质”企业信条的引领下,伊利正积极打造“智慧乳业”,引领行业不断升级,通过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推动全球乳业步入中国时刻
谢丹是州市什么地方的人?
谢丹是湖南省湘潭市的人。湘潭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湖南省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城市之一。湘潭市拥有湖南省内最大的内陆湖洞庭湖,以及被誉为“湘潭五美”的洞庭湖、湘湖、湘潭大峡谷、南山、湘乡山,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文化色彩的城市。湘潭素有“钢铁之城”之称,拥有国家级的宝塔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湘潭大学等一批重要的文化地标。谢丹是湘潭市的一名普通居民,他享受着湘潭的美景与文化底蕴,与湘潭的其他居民一样,谢丹也是湘潭城市的一份子。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当年为何从伊利集团离开?
主要是原伊利总裁郑俊怀对企业的发展理念不同。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伊利集团主要生产哪些产品?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及健康饮品的加工、制造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液体乳、冷饮系列、奶粉及奶制品、混合饲料等。在股权结构上,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董事长潘刚先生坚定持有公司股权,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同时实施多轮股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助力公司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