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信不立?
近年来,“失信不立”这个词越来越为人所知。所谓失信不立,就是指那些有过失信记录的个人或企业,在征信系统中会受到惩罚,难以获得银行、房产、办证等方面的便利,影响日常生活和发展。
失信不立的原因
一个社会,不仅要依靠法律制度,还需要人们自觉地遵守诚信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动辄违反合同、拖延债款、欺骗顾客等行为,导致他人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受损。长期以来,这种不良行为屡禁不绝,给了违约者留下了空子,也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失信不立的意义
提起失信不立,很多人都会感概这是一种反腐倡廉、予以自我约束的体系。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它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诚信文化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切断不良行为的发生,为经济建设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它也提高了社会对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的关注度,让诚信成为一个可被衡量的因素,推动市场交易更加透明公正。
失信不立的实施方式
失信记录具体分为三类:
一是民事判决失信,指个人或企业未执行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者调解协议,被列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类失信记录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限制消费、限制招投标、限制银行贷款等管控。
二是行政处罚失信,指行政机关曾因违法违规行为作出的罚款、罚款没收或者吊销许可证书处罚,却未按时履行相关义务的个人或企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类失信记录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行政机关的联合惩戒、限制招投标等管控。
三是金融信贷失信,指个人或企业因未按照金融机构的合同要求还款,或者透支额度达到了银行限制、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还贷能力,被记录进个人与企业信用档案,并进行相关处罚。这类失信记录会直接影响到客户能否获取借款、房产等服务。
失信不立的预警机制
对于失信记录较多或有可能出现失信记录的企业、个人,监管部门将会进行动态监督,以提醒其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会在发放贷款、信用卡等时,检查其征信情况。随着征信系统的健全,以及中央政府“斩断欠薪链条”的持续推进,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将受到更加严苛的惩罚,真正做到“失信必究”,构建一个健康信用环境。
如何避免失信不立惩罚?
首先,企业和个人应该树立诚信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避免违约、欺诈等行为;
其次,在签定合同前,应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再者,在金融借贷过程中,应避免对信用卡、贷款等透支金额过大,以免还款困难;
最后,个人和企业在交易中能够多次确认对方身份、信誉、资产等方面的信息,以避免上当受骗。
结语
失信不立,可以说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保护伞,为企业和公民保险起来进军市场、发展事业。建立诚信体系,不仅要突破思想观念,更要从制度上切实落实,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而诚信者却在建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