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名人的故事,姓王的名人名事

生活经验08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姓王的名人的故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姓王的名人的故事的知识,包括姓王的名人名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王姓的历史名人?

在中国百家姓中,“王姓”是第二大姓,仅次于李性,据人口普查结果,王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约7.41%,大概8900万人。王姓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书圣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

姓王的名人的故事,姓王的名人名事,第1张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古代姓王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名人有哪些伟大事迹?

王姓是我国人口第一大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王姓是宋朝、元朝、明朝的第1大姓。王姓还是我国16个省市区第一大姓氏。

在众多的古代王姓人口中,哪些古代名人知名度最高呢?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1、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2、王安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3、王羲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4、王莽: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政治改革家。

5、王勃: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6、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7、王重阳:咸阳(今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8、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9、王世充: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10、王允: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的大臣。

这10大王姓名人中,你认识几个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姓氏里的名人吧。

王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主要都有哪些事迹和贡献?

引言:王氏作为中国第一大姓,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名人辈出,有秦国灭楚的首功之臣将,也有为国献身远赴塞北与匈奴和亲的四大美女之一,更有东晋书法家,并且有书圣之称等,这些都是王氏历史上的名人,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主要都有哪些事迹和贡献?

一、王氏历史上的名人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曾经为秦国统一六国而立,下了悍马功劳,被太原王氏狼牙王氏尊为始祖的王翦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推行王莽改制的王莽,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末文学家王粲,东晋宰相王导以及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隋朝末年义军首领王世充,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唐朝诗人王维,闽国的开国之君王审知 ,北宋宰相、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改革家王安石,同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有创建全真教的始祖王重阳,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以及近代的著名人物王懿荣、王国维、王树声、王耀武、王淦昌、王震等人物。

二、历史名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和贡献

王昭君出塞避免了与匈奴人发生战争,同时将王昭君赐予单于,使两国在六十年间并无战事。王莽在西汉末年的时候推行王莽改制,虽然并未成功,但是为历史长河的发展也作出了一份贡献,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古代的书圣,而《兰亭序集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直到现在也无人超越。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之君,同时也被尊为王姓始祖。王重阳不仅创立了全真教,而且中国北方的道教到现在为止也是被全真教所垄断。

三、小结

王氏的祖先一共创立了5个王朝,而且王莽建立的新朝是统一王朝,只是时间比较短。作为中国第一大姓,王姓的来源其实并不是一致的。王姓主要有三个来源,姬晋是王氏一族中最初的起源,到了秦汉之后,就分别迁徙到山西太原以及山东琅琊,在魏晋时期就变成了名门望族,也就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开发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学,6岁入古现村王氏家塾,15岁随父进京。他聪颖勤奋,泛涉书史,有过目不忘之誉。青年时代,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之学。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鲁、冀、陕、豫、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曾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者潘祖荫、 吴大赝等人, 同他们共同切磋琢磨,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书,成为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

王懿荣1880年(光绪六年)中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第一个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此举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敬仰民族英雄戚继光。1888年(光绪十四年)重印了戚继光的《止止堂集》,并为作序。1894年(光绪二十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忧心如焚,要求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便迅速赶赴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继又赴登州(今蓬莱市)周览形势,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正当他准备率团迎击敌人时,*** 却已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壮志未酬,忿然写下七绝《偶感》一首:

“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

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

随后,他变卖家产,缴还国家饷银,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他分文不受。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 负责保卫京城。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他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

他的主要成就有:

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

存者。胡厚宣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王懿荣又以精研古币见称,与钱币名家鲍康(鲍子年)、李佐贤(李竹朋)、杨继震(杨幼云)、潘祖荫(潘伯寅)、胡义赞(胡石查)、吴大澄(吴清卿),以及稍后之刘鹗(刘铁云)、罗振玉(罗叔蕴)诸人多有过从。据罗振玉《俑庐日札》称,王氏殁后,所藏钱币为刘鹗所得。其钱币学方面著述,已刊行的仅有神州国光社版《古泉精选》一卷。

一片甲骨惊天 :

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病,用了许多药,就是不见轻。京城里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家人马上就去中药店取。药取回来,家人在伙房用砂锅细细地煎,王懿荣捏着药方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走着走着,他的步子停下来。原来,药方上一味中药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龙骨?怎么还有一味药叫龙骨呢?他想去看个究竟,脚刚一迈出门槛,家人端着煎好的汤药进屋里来了。王懿荣问:“药渣呢?”家人一听这莫名其妙的问话就随口答道:倒了。王懿荣认真地说:下次一定要留下!家人糊糊涂涂地答应下来。 王懿荣的病一阵好一阵坏的,过了几天,他又想起了龙骨的事,便不顾家人的劝阻,要去翻看药渣。自然,他是什么也没有见到,因为龙骨在药房里就已经捣碎了。

终于,王懿荣让家人从药店买回了没有捣碎的龙骨。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但他心上却打下了“龙骨”的深深的印象。

话分两头说。王懿荣是皇家大学国子监的祭酒,又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金石学家,加之他人品好,在京师学界颇有口碑。不少名流学士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谁得了什么宝物,都想请他给鉴定鉴定,每每会学到不少的知识。来到北京的古董商大都知道王懿荣的名气,所以,有事没事的,也来请教一二。前面提到山东潍县的范维卿,偶尔也是王家的座上客。

这天,范维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一到京城,就匆匆赶到王懿荣家。王懿荣这时候住在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院里。范维卿是王懿荣的山东同乡,一见面就又拉起了家常。问过家乡灾情,又打听了河南近况,范维卿这才掏出来自己带来的宝物。三件青铜小鼎一字排开,王懿荣一眼就辨出了真伪。范维卿不好意思地说:老爷,我可不是故意蒙你的!王懿荣微微一笑道:“你跑古董这么多年啦,也该学点鉴定方面的本领了。来,你看——”王懿荣一边指点,一边让他仔细分辨。王夫人这时走了进来,小声给王懿荣说了点什么。王懿荣面有难色:“有求夫人啦,先从你的嫁妆里给调剂点银两吧!”王懿荣把银两递给范维卿,范维卿执意不收。再三推辞,他总算收下了。又寒暄了几句,范维卿准备告辞了。他嘴里嗫嚅着说:“王老爷,我这次还带了点东西,不知有用没有?”范维卿一边说着,一边从褡裢里掏出那些白片片。他说:“这东西让您见笑了!老百姓叫它龙骨,我,我想,龙骨,大概就是龙的骨头,既然是龙的骨头,也该是很古很古的了吧!要是没有用,您就扔了吧!”

本来王懿荣因为吃中药就对龙骨有了点印象,这下,他又收到了大大小小的一包龙骨,心里高兴极了。入夜,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版!他小心地擦去龟版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左右端详,苦思冥索,他一会儿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又伏案查阅资料。莫非,莫非这是上古之人留下来的文字?他知道,相传之中,上古之人是十分崇尚鬼神的。闭目凝思,渐渐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华夏先民祭神的场景。

荒蛮的山野,身着树皮与粗麻编成的衣服,人们一步一叩地爬上山头。他们认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跟主宰世界的神离得近一点。一个长者威严地立在那儿,他指挥手下的人在垒一个祭台。几个奴隶一般的人笨拙地从山下运来几块稍显平整的石头。三块大石头靠在一起,又把一块更大的平板似的石头“杭育杭育”地放到那三块石头之上。长者走近祭台,使劲地用手推了推,看看祭台稳不稳。长者脸上露出了微笑。众人欢呼起来。长者一挥手,欢笑声停止了。人们纷纷从怀里掏出自己带来的供品。供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条羊腿、一块鹿肉、一包秫米或是精心制作的装饰品等。这时候,一只大铜鼎抬上来了,人们纷纷伏地,虔诚地拜叩。大鼎下面,火点着了,袅袅的烟火升腾起来,甚至几十里地以外都可以看见。一群年轻的男女嗷嗷地叫了几声,围着祭台和大鼎跳起舞来。跳舞的人为了让神能知道,就把土制的颜料抹在脸上。为首的一个,还戴上了面具。舞越跳越热烈,人们的情绪达到了顶峰。长者又一挥手,戛然而止,跳舞的人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仿佛成了雕塑一般。长者示意,一位巫师走到祭台前,口中开始念念有词。上古之时,巫师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大家认为,他可以在人、甚至于国王与上天之间建起一条通道,把天神的意图传达给人们。

今天这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部落的兴旺。他们希望这里的女人生下更多的孩子,祈祷天神带来许多许多的强壮的生产好手。巫师郑重地拿起一块龟版,从大鼎下燃烧的大火中取出一小块木炭。一个小巫把木炭放到一只铜盘里,跪着送到巫师跟前。巫师用一把青铜钳子夹住红红的木炭,对准龟版之上一个小坑烫去……龟版上冒出了一丝青烟。伏地长跪的人们中,有的偷偷地抬起眼来看看,马上又低下头去。巫师把龟版送给长者观看。长者翻过龟版来,细细地琢磨龟版上裂开的纹路。这可是种族繁衍的大事啊!

长者向巫师点点头,巫师张开双臂,高叫着舞向空中。人们从地上爬起来,也欢呼起来,舞蹈更急更快了。跳着跳着,青年男女跑向山脚的桑林之中,相互追逐,相互戏谑。不一会儿,一对对男女分开了,有的跑到他们约会的老地方,有的又跑到了更远的偏僻处,也有的一去再也不回来了……桑林之间,只留下靡靡之音在空中弥漫。

外面鸡打鸣了,王懿荣才从这上古的一幕中解脱出来。他从迷茫中理出了头绪,这龟版兽骨肯定是三代遗物。他不顾连日的疲劳,拿起放大镜又一头埋进研究之中。突然,他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一点眉目:雨,这不就是“雨”字吗?多么形象的象形字啊!紧跟着,他又辨认出了“日、月、山、水”等字。天亮了,他高兴地冲出屋门,高声喊道:出来呀,大家快出来!我从骨头片子上找到字啦!他一边喊,一边顺手接过家人端过来的洗脸水,用手巾在地上大大地写下了一个他从骨头片子上读出的“雨”字,兴奋地问:你们说,这是什么字?大家正被他搞得一头雾水时,他又把脸盆里的水哗哗地朝天上撩出去……?,原来这是一个“雨”字呀!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到此时,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王懿荣认定,这一定是早在篆籀之前的上古文字。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王懿荣分辨出来哪些是龟版,哪些是牛的肩胛骨……同时,他从骨头片子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

秋高气爽的北京,王懿荣府上高朋满座。这些被王懿荣邀请上门的京师著名的学界名流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发布震惊天下的消息。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版、兽骨在他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一个声音从北京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

关于王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一、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二、王昌龄 (唐代边塞诗人)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三、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四、王维 (中国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王安石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123]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实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昌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姓王的历史名人

姓王的历史鸣人有很多,例如:王维、王安石、王守仁、王昭君、王羲之等。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来源于姬姓,部分来源于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

王昭君,西安南郡秭归人,有落雁之称,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四大美女,很多名人为她写词作曲,以此同情王昭君的命运。

王维,河东蒲州人,是唐朝的诗人和画家,小的时候天生聪慧、才华横溢,长大后由于写的诗极好、通晓音律,所以王宫贵族很喜欢他。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不仅创立了荆工新学,还用五行说解释宇宙如何生成。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是明朝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小时候年少有为长大后步入仕途、守制讲学、平叛宁王之乱。

王羲之,琅琊临沂人,人们称为书圣,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可以写出草书、行书、楷体等,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是中国天下第一行书。

以上就是与姓王的名人的故事相关内容,是关于姓王的名人名事的分享。看完姓王的名人的故事,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