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谋反了吗(长孙无忌谋反了吗知乎)

生活经验057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长孙无忌谋反了吗,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长孙无忌谋反了吗知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长孙无忌谋反了吗(长孙无忌谋反了吗知乎),第1张

本文目录:

长孙无忌的结局如何?

长孙无忌自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便为李唐政权效力,一直追随秦王李世民,曾立下汗马功劳,更是贵为皇亲国戚,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之高。可惜,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在高宗默许的情况下被逼自尽了。

↑长孙无忌

唐太宗去世时,曾选定了两位心腹大臣辅政太子李治,一位便是长孙无忌,另一位是褚遂良。在高宗继位之初,也是对长孙无忌十分尊敬,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然而,随着武媚娘的入宫,长孙无忌开始成为了眼中钉。

武媚娘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因与太子李治暗生情愫,最终又入高宗后宫。当时高宗一直想要废黜王皇后,另立武媚娘为正宫皇后。然而,王皇后并无任何过错,所以褚遂良、长孙无忌都表示反对,其中尤以褚遂良的反应最为激烈。

↑影视剧中的高宗与武媚娘

结果,高宗还是没有听两位股肱之臣的意见,执意废黜了王皇后,令立武武媚娘正宫皇后。高宗身体羸弱,便常让皇后帮助处理政事,结果武媚娘的权势越来越重,甚至得以同高宗并称“二圣”。当然,逼死长孙无忌时,这位日后的女皇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势。

既然成了眼中钉,被拔掉自然是早晚的事。到显庆四年(659年)时,许敬宗暗中命人诬告监察御史李巢和长孙无忌谋反。结果,高宗派许敬宗审理此案。要知道,许敬宗原本就是拥戴武皇后的人,所以在审理后继续诬告长孙无忌,称其确实有谋反苗头。不仅如此,许敬宗见高宗犹豫不决,还拿历史上汉文帝杀舅舅的事儿来怂恿高宗对长孙无忌下手。

↑许敬宗

最终,长孙无忌被贬官流放到岭南。不过,长孙无忌被流放后,高宗李治还是觉得有于心不忍,并且觉得自己舅舅可能是被冤枉的。于是,他又让李绩、许敬宗复审此案。许敬宗见高宗犹豫不决,便命袁公瑜到长孙无忌处进行“审理”,直接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就这样,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至死,事件的操纵者为许敬宗,执行者为袁公瑜,幕后主使为武则天,默许者为唐高宗。说白了,一代贤臣就是被人给逼死了。到上元元年(674年)时,唐高宗觉醒,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特许长孙无忌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谋反是真的吗?

没有,是被许敬宗诬陷的,幕后主使是武则天。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长孙无忌在高宗朝是不是要谋反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忠臣,他们虽有不足之处,但他们对唐朝是绝对的忠心。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时期凌烟阁24功臣之首,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兵变中,长孙无忌是首功之人。无论是其辅佐唐太宗时期,还是辅佐唐高宗时期,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维护皇帝的中央集权。后因反对武则天,被诬陷谋反。长孙无忌毕生忠于大唐王朝。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他不居功,不自傲,尽力协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为一代忠臣。最终仍旧没有逃过“泰极否来”的规律,死于宫廷斗争之中。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关于长孙无忌谋反了吗和长孙无忌谋反了吗知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