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梁冀为什么轻易被灭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汉桓帝刘志是如何诛灭梁氏的?
桓帝刘志
(公元132~公元167年)
在位时间:公元146~公元167年
曾用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谥号:孝桓皇帝
庙号:威宗
安葬地:宣陵
公元132年,汉章帝曾孙刘志出生于蠡吾侯刘翼家里。
公元146年,刘志被梁冀扶立为帝,是为汉桓帝。
公元159年,桓帝刘志消灭外戚梁氏。
公元167年,桓帝刘志病死。
公元146年,权臣梁冀因质帝指责他是“跋扈将军”,竟将质帝毒死。随后,在梁冀的逼迫下,大臣们不得不同意迎立刘志为帝。因而,作为一个已经在外为侯,根本不可能做皇帝的刘志得以继承大统。
刘志即位后的前13年,大权被梁冀所掌握,因此刘志基本上是一个傀儡皇帝。梁冀在策立桓帝后,权力达到顶点,他先后将朝中异己统统罢黜或杀掉,然后将所有亲戚均封为官,梁冀更加专横暴虐。朝中政事,无不由他决定;官员们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恩,才能再去** 手续;地方郡县每年进献的贡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给梁冀,然后才把次等的献给桓帝。梁冀和妻子孙寿都穷奢极欲,搜刮财富,修建豪宅,残忍贪暴,民愤极大。
刘志对于梁冀的横暴也早有怨恨,梁冀将他的两个妹妹安插在刘志身边,因此不敢发作。直到公元159年,梁皇后病死,刘志方才开始策划诛灭梁氏。他将梁冀不和的宦官唐衡、单超、徐磺和具瑗等人召集起来,密谋诛除梁冀,并用牙齿咬单超手臂出血为盟。安排妥当后,他开始行动,很快逼梁冀、孙寿自杀,梁、孙家族全部弃市,其他公卿大臣因牵连而死的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一时朝廷为空,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但诛灭梁冀以后,朝廷的大权又落到因谋诛梁冀有功的宦官单超、左逭、徐磺、具援、唐衡五人手中,世称“五侯”。他们挟持桓帝,滥行淫威,东汉王朝又陷入到另一场灾难中。
不过不久,刘志因害怕他们势力强大到严重威胁皇权,于是对五侯又慢慢开始限制,最后总算解决了此五人的擅权。但刘志对他们的抑制,只是为了强化皇权,因此对宦官略为抑制后,大权还是交给了他们。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台后,也同样残暴专横,鱼肉人民。
在这样的奸佞小人的折腾下,东汉国库基本枯竭,刘志为了解决危机,一方面采取对农民加重剥削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就是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刘志的卖官措施是从公元161年开始实行的。为了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刘志在下令减发公卿百官的俸禄,借贷王、侯的一半租税的同时,还下令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经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这就使得贪污不仅合法化,直接破坏了吏治,而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开了先河。
种种弊政的实施,搞得东汉朝政乌烟瘴气,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大学生及郡国生徒等,联合发起“清议”。
刘志当然不愿意有人在他背后指手画脚,于是先为了保障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杀掉了胆敢在他宣布大赦的时候杀人的地方官成晋、刘质。接着,发动“党锢”事件,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将以李膺为首的党人统统搜捕,并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做官。
这时,外戚邓氏的势力也逐渐膨胀起来,其源头是后宫邓氏被册封为皇后。邓皇后是邓香的女儿,名叫邓猛。邓香死后,妻子改嫁梁冀的妻子孙寿之舅梁纪。由于这一层关系,邓猛被孙寿带入宫中,得到刘志的宠爱,被册封为贵人。梁冀想认邓猛为女儿,以此巩固自己的外戚地位,便将邓猛改为梁姓。到梁皇后病死后,桓帝诛灭梁冀,即立为皇后。并追封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不久,邓皇后的母亲去世,刘志又特加优待,葬礼均照皇后之母的规格举行,并以邓康弟邓统封昆阳侯,邓统从兄邓会袭封宗阳侯,其他邓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将等。但他们也没有风光几年,等邓皇后死后,他们也都受到制裁。
公元167年,荒淫了一生的桓帝刘志终于暴病而亡。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汉桓帝是如何杀掉权臣梁冀的?
找到了对对方不满的许多具有实力的大臣,然后针对对方,通过这种方式扳倒了对方。
东汉时期的宦官,为什么能除掉外戚?
东汉是一段比较特殊的时代,它续接汉朝国祚,算是延续了西汉。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在某处跌倒,后人会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西汉灭亡,有各方面原因,外戚专权便是一个。令人讽刺的是,继承西汉的东汉,一半的时间权力都掌握在外戚手里。
东汉外戚能上台,很大的原因便是东汉皇帝的寿命大多不长,皇帝即位的年龄太小,幼帝无法执政,太后临朝不得不倚仗娘家。
窦氏、邓氏、梁氏是东汉三大外戚,分掌一朝、两朝、甚至三朝权柄,最后没有一家落得好,窦宪死,邓骘死,梁冀死,区别是家族是否受到牵连。
他们三人的权柄也是逐步加强,窦宪是“小心翼翼”的掌权,毕竟他身为汉朝第一个掌权“外戚”,得靠自己摸索。窦宪权势低,欺负皇帝也就不狠,因此下场算是最轻的。
邓骘看到窦宪生前的荣耀与死后的凄惨,更是紧紧抓住手里的权柄,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就出现在邓骘掌权时代,这是邓氏为了继续“控制”皇帝,使出的手段。
到了大将军梁冀,更是胆大妄为,被汉质帝称为跋扈将军。梁氏一门,前后9人封侯,为了掌控皇帝,三位梁氏女成为皇后。梁冀的权力有多大,从他敢毒害汉质帝一事就能看出来。当然下场也是三人中最惨的。
如此嚣张跋扈的大将军,却是被几个阉人宦官“轻易除去”,这里面又有何内幕?
质帝被毒死后,汉桓帝即位。桓帝想要摆脱傀儡皇帝的命运,他问身边的常侍单超等人:“如何才能除掉梁冀?”除掉梁冀,对宦官单超等人来说,似乎是手到擒来,他回答道:“图之不难,但恐陛下复中狐疑。”图谋梁冀这事很简单,关键在于陛下您别犹豫。众人商量完,“帝啮超臂出血为盟,于是超收冀及宗亲党与悉诛之”,梁冀就这么轻易被灭了,过程简单得令人发指,背后却是皇帝本身意志的体现与阉人宦官高超的手段。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诛灭梁冀的具体过程。
汉桓帝与单超五人商议完毕后,单超先是收押了中黄门张恽。张恽也是阉人宦官,不过他却是梁冀安插在皇宫的眼线,毕竟梁冀再跋扈,也不可能睡到皇宫离,他在皇宫得有监视皇帝的人。单超拿下张恽是为了打梁冀一个措手不及。
拔除梁冀的眼线后,汉桓帝用单超等宦官,联系诸位尚书,即东汉政权的掌权人。这些人与梁冀既有利益又有冲突,梁冀没了,他们也会进一步扩充权柄,因此一部分人会站到皇帝一方。
这些尚书们率兵守住“省阁”,具瑗(宦官)率领厩驺、虎贲、羽林、都候敛戟士,一千多人,联合司隶校尉张彪,围攻梁冀府邸。最后梁冀自杀(梁冀有翻盘的实力,不死也得死),其余梁氏子弟皆被拿下送往诏狱。
《后汉书·梁冀传》
使尚书令尹勋持节勒丞郎以下皆操兵守省阁,敛诸符节送省中。使黄门令具瑗将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敛戟士,合千余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围冀第。
这就是汉桓帝利用宦官诛杀梁冀的过程,说简单指的是过程简单,背后的复杂程度,是史书中看不到,我们得从细节中一一分析。
具瑗将所率领的厩驺、虎贲、羽林、都候敛戟士都是禁军,禁军不仅执掌皇宫宿卫,还管着洛阳皇城。禁军将领众多,虽说一部分会忌惮梁冀的权势,但大多仍“忠于”皇帝,或者说是成年的皇帝。
决定动手前,单超提到“图之不难,但恐陛下复中狐疑”,他的意思是让皇帝表现出皇帝的气势,以此来坚定禁军“锄奸”的心。若桓帝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试问禁军将领敢跟着懦弱的皇帝推翻大将军梁冀吗?
这时候东汉的局势还没有末年那样糜烂,皇帝多少还是有点威势,前提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宦官就是皇帝的传声筒。
当然皇帝毕竟是样子货,梁冀却是实打实的权臣,这也是单超等人先拿下张恽的原因,切断梁冀与皇宫禁卫的联系。若梁冀的命令和桓帝的命令同时到达,禁卫将军听谁的还真两说。
皇帝利用宦官,与朝臣和禁军取得联系后,首先占据的“省阁”,是东汉发布“政令”的地方,只有从这里发出的命”,才被其他官员认可并执行。
军队认“虎符”,朝中则认“玺印”,否则岂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发布命令?接受命令的人又如何判断命令的真假?因此不是见到权威的人或盖有专门玺印的政令,大臣或将军是不会随便听从命令的。
单超等宦官联系尚书们、禁军,这些人不是听从阉人宦官,而是他们身后代表的汉桓帝,这就是权威的人。汉朝宦官可没有唐朝时期的权柄,因为唐朝的禁卫掌握在宦官手里,汉朝则是认皇帝的。
皇帝使者的身份虽然使得宦官占据先机,让他们相信命令来自汉桓帝,但如何说动对方,全凭单超等人的本事。准确判断出哪些人“忠于”梁冀,哪些人可以被说动,亦是全靠这些阉人宦官,汉桓帝可不知道哪些人能用的。
阉人宦官若真如后世某些史书写的那样不堪,如何织出一张灭掉梁冀的大网?人际关系,历来是难中之难,跟汉桓帝反梁冀,失败的下场也许只有一个——死,区别在于仅有自己,还是全家。这些人可不会靠着“忠心”不顾风险帮助皇帝。
单超等人能成功,除了阉人宦官本身的才智外,有一个前提——皇帝必须成年,有自己的意志。幼年皇帝,宦官是指挥不动禁军的,因为皇帝没有单独意志,即皇权无主。
这也是单超为何说只要桓帝立场坚定,不犹豫,就容易除去梁冀——众人还是畏惧皇权罢了。等到东汉末年的乱世,皇权被肆意践踏后,皇帝也就成了傀儡。
梁冀为什么轻易被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梁冀为什么不反、梁冀为什么轻易被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