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周培公和李光地谁厉害,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周培公 李光地是一个人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1、康熙大帝关于李光地和周培功的问题?
- 2、康熙王朝中,是周培公厉害,还是李光地比较厉害
- 3、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和李光地谁更厉害
- 4、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康熙大帝关于李光地和周培功的问题?
1.周培公与其推荐的图海劝降了“墙头草”王辅臣,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威信极高。朝廷(康熙)认为,一旦周培公造反,其实力对于虽削藩成功却实力大减的朝廷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将功劳几乎全部归在没有周培公就等于失了军师的图海身上。
2.李光地是墙头草,别人强时倚重哪边,别人一垮台就予以重创,至其于死地,以防其来日东山再起,揭露他,报复他
康熙将蓝齐儿嫁给了葛尔丹。
(李光地其实是康熙的老师,是父辈,不知怎么搞的在这部剧里成了康熙的准女婿)
康熙王朝中,是周培公厉害,还是李光地比较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不可同日而语也,李光地虽然有才华,但其为人不正,做事风格尤其阴狠。明珠六十大寿上送弹劾奏折,其心之狠毒,可见一斑。他在与蓝齐儿诗书往来之时竟然流连花丛,与娼妓为伍,这让康熙帝勃然大怒。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李光地本是一介书生,因为民请命而进入蓝齐儿的心中,康熙也有意撮合二人。但是李光地在和蓝齐儿通信之时还与娼妓为伍,这焉能不让爱女心切的康熙恨之入骨。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所以李光地的下场就早已经注定好了,康熙在借他的手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之后。以台澎县缺少一个老成持重的县令为由,将李光地贬到了台湾,非奉诏书不得登岸。李光地的下场就是老死台湾,而且在康熙举办千叟宴时并没有邀请李光地来看(反而邀请了明珠与索额图二人)。可知康熙在心中,他与李光地君臣情分已断。
而周培公虽然也被放逐在冰天雪地之中,授盛京提督之职。但是康熙之所以放逐他,主要是因为满族大臣见汉人周培公掌握兵权,害怕他成为下一个吴三桂,胡而群起而攻之。康熙平衡了局势之后,如满朝文武之愿,贬培公到盛京。
但是康熙是满怀着愧疚的,康熙在面临平台重任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还是要再度起用周培公。可是周培公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眼看不起。他还是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并献上了自己穷十年之功绘制的大清全舆图。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和李光地谁更厉害
既然说的是《康熙王朝》电视剧,那当然是周培公比李光地厉害。
一、从全局眼光来看,周培公更胜一筹。周培公的主要功绩在于平吴三桂,从初期运筹和平解决吴三桂,到中期吴三桂叛乱后清廷决策应对,再到最后指挥大军平叛,充分体现了周培公的战略眼光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精彩的是康熙对吴三桂自觉削藩深信不疑时,突然收到吴三桂叛乱的紧急军情,康熙一下子倍受打击,方寸大乱,朝廷上下更是乱成一锅粥,明珠和索额图等重臣此时也哑口了,只有刚刚进入上书房的周培公立即提出应对办法,迅速得到各位重臣附议,一下子提升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李光地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与姚启圣等人讨论平台方略时,提出“收台必抚台”,也得到了康熙重视,康熙甚至认为李光地看得比他都远,收台不抚台,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如不收。
二、从能力方面来讲,周培公比李光地更全面。周培公除了站位较高,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和谋略外,又有很强的具体实践能力。平三藩前期,周培公作为上书房大臣参与军机,协助康熙统筹全国。中后期他直接指挥军队对吴三桂叛军作战,硬是把一支由家奴组成的杂牌军训练成虎狼之师,并指挥大军势如破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对而言,李光地在筹办对台事务时,成为姚启圣得力助手。但他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政治权谋,在文韬武略方面不及周培公。所以康熙重用李光地打击明珠和索额图两党势力。
三、在为人处事上,周培公比李光地更加老练。周培公眼光犀利但为人谦和,作为寒门子弟,却对个人进退荣辱看得很开。进入上书房后,面对明珠和索额图、陈敬廷等朝廷重臣,他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为国家考虑问题,又不会过于突出自已而得罪他人。在康熙御前单独召见时,索额图献出要用周培公人头求取吴三桂退兵的歪招,周培公却为索额图求情,最后也让索额图感动不已。周培公率大军平叛就要取胜时,康熙却召回周培公,让图海独自带兵。图海对朝廷的行为感到不平,周培公却看得很开,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早已超越了大多数人。
李光地初入上书房,意气风发,却在安排人事问题上跌了跟头,一边是索额图和太子,一边是明珠和大阿哥,每人交待的人选都不能少,但总的名额又有限,左右为难之下,李光地居然当着康熙和几位重臣以及皇子的面把这事直说了,后果当然可想而知。要不是康熙力保,李光地早就暴死了。
受到教训的李光地从此学乖了,随后他暂时收敛锋芒,成为康熙的宠臣一举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两党,正当李光地踌躇满志地想更进一步成为重臣时,康熙却把他贬到了台湾。
周培公的结局也不好,但主要是因为康熙对汉人的猜忌而受冷落,康熙自知对不起他,周培公死时为他守灵一夜。李光地被贬却是因为他人刻薄、手段狠毒,康熙担心自已死后,后继之君难以驾驭~
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我更欣赏周培公与李光地。
魏承谟:历史上并无此人,是影视剧杜撰,原型是范承谟,范文程的儿子,后来死于三藩之乱。根据这个人的生平,可以看出十分清正刚直,懂得如何抚顺民心,而且能上疏直言奏明禁海政策的恶果,是个直臣,可惜就因为这份正直折损在三藩之乱里,深刻诠释了“刚过易折”。
吴启圣:谁啊?我只知道姚启圣,正直尚可,头脑不错,适合为政一方,但性格有缺陷,说好听点是豪侠义气,不好听就是冲动任性,因为**** 时施琅有康熙密旨,生生把自己呕死了……他只适合当亲近百姓的地方官,不适合居于高位。
周培公:这个人的真实生平与影视剧里并不一样,不过形象近似,有勇有谋,逻辑严谨,是真正的聪明人。能立功却又不贪功,能做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必要时就站出来,毫不迟疑,是真正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者,堪为智者典范。
李光地:很难说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只能用一个“伪”字来评价他,如果说周培公是官之道中的白,李光地就是政之势里的黑。在直隶的光辉政绩并不能掩盖他性格中贪婪虚伪的一面。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能够深得康熙的欢心,甚至评价他“居官甚好,才品俱优”(康师傅真的很少这么夸人),其实我觉得,康熙重用他,与他君臣相得,是必然的,因为政治就是如此,李光地的污点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康熙自然也能,但就是因为有污点,康熙才能放心的重用他,因为李光地有所求,且赤裸而直接,这样把自己的欲望与野心摆在明面上,多疑的皇帝才会放心。如果一位臣子无所求,皇帝会将他树立成为榜样,但绝不会重用。李光地是天生适合政治的人。
伍次友:不想过多评价,康熙王朝把他塑造成光明万丈人见人爱的角色,可是我想说,这样的人当了官基本是死得最快的那种。
周培公和李光地谁厉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周培公 李光地是一个人、周培公和李光地谁厉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