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为什么要害白起(范雎为什么要害白起呢?)

生活经验0100

今天给各位分享范睢为什么要害白起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范雎为何要杀白起?得势前被人往身上撒尿,范雎发誓不要再被欺负

范雎,字叔,魏国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秦国的宰相。

有些人对他佩服,也有人对他憎恶。之所以有憎恶感,相信不少人会提及战神白起一事。

范睢为什么要害白起(范雎为什么要害白起呢?),第1张

范雎与白起向来不太和睦,他希望白起打赵国,白起作为军事家,自知时机未到,拒不出兵。最后,一代战神白起,被权相范雎赐死。

范雎为什么必须要杀战神呢?他们一个名相,一个名将,配合着来岂不是无敌了?

一切要从范雎的经历说起。这些经历让他明白,只要自己掌控着权力,自己才不会被欺负,才能保全家人。

范雎和白起一直不和睦,白起甚至看不起范雎。倘若有朝一日,白起得势,一样会杀死范雎。

意识的对立无法更改,他们俩只能活一个。范雎就是要为自己扫除障碍。

范雎一生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故而有些人评价他为人不大度,甚至还有人骂他是小人。

早年时候,范雎也希望好好的为自己的国家魏国效命,但是他自己国家的人,却对他做出了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国人为什么要欺负范雎,范雎当年又是遭受了多么非人的待遇!可以说,这位名相能活下来,纯属是祖上烧了高香,有太多偶然因素和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了。

也正因为如此,范雎的性格开始极端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当年范雎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三好青年,他口才很好,也很有思想,曾周游列国,希望某一个国君能用到他的主张,这样他就可以一展才华,完成一位大丈夫安身立命的夙愿。

不幸的是,范雎走了不少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愿意任用他。甚至很多时候,他风尘仆仆的到人家地盘上,微笑着阐述自己到来的原因,表达要见一见国君之面的时候,得到的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回答,一个字——滚!

虽然有点伤自尊,但是他觉得,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些人门缝里看人,咱不和他一般见识罢了。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自己的国家魏国,没办法,出国淘金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来本国安安生生的当一名公务员了。他希望跟着魏王做事,并筹谋好了如何将魏国一步步做大做强。

然而,这一个愿望他依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要让魏王接受自己的主张,首先需要见到魏王的面,见到魏王的面,需要托关系,托关系需要花钱。他家里一贫如洗,兜比脸都干净,一句话,没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机缘巧合之之下,他接触到了魏国中大夫须贾,经过一番自我介绍,须贾答应他跟着自己打工,但工资并不高,只能供他吃饱穿暖,当然,也管住。

古代平民日子不好过,就算你再有才华,也需要先活下去。范雎就接受了这个条件,在这里安生的工作,上班。

某次,须贾听从魏王的安排,要去齐国出差办件重要的事。范雎在他这里工作勤勤恳恳,口才很好,也得到了须贾的赏识,也跟着他跑这一趟。

这一行人在齐国出差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魏王安排的事情,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须贾作为本次出差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心情非常不高兴。

范雎这个人口才很好,到哪里都不认生,能迅速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慢慢地,连齐王也知道了这个口才很好的人。

以前范雎来这里的时候,齐王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因为范雎连见他一面的机会都没有,那时候范雎既要忙着找工作,也要忙着活下去,故而没机会和这里的上层混个脸熟。

这一下他有魏国这棵大树,不愁吃喝,自然趁机和这里的人熟悉了。齐王听下面人汇报范雎的语录,觉得很有意思,某天一开心,就赏赐给范雎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类的东西,派人给他送去。

这一送,差点把范雎的老命送没了。

范雎知道这个事的时候也很茫然,齐王送自己东西干嘛?自己和他素昧平生,无功不受禄,自然不接受这些礼物。

须贾本来心情就不好,知道这件事后更加生气了,他觉得,之所以这次谈判如此不顺利,肯定是魏国出了内奸。他觉得,范雎这厮就是魏国的内奸,要不然,齐国要奖励钱怎么会不给自己,而给一个自己的随从呢?

须贾也不点破,就让范雎收下这些吃喝的东西,钱财之物退回去便是。范雎见团队老大都发话了,只好照办。

这一照办,可坏事了!

一行人最终没有完成任务,须贾正好找了个替罪羊。他们回到魏国后,须贾将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一听大怒,二话不说,立即命令人把范雎逮捕起来,用板子、荆条,对他进行狠狠的抽打。

范雎遭此无妄之灾,百口莫辩,肋骨被打断了,牙齿被打掉了,眼看着就要被活活打死。范雎急中生智,他口吐鲜血,倒地不起,开始装死。

魏齐见到这人断了气,就让人用席子把他裹起来,扔到厕所里面,意思是让他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这种恶趣味还没结束!

宴会上的宾客喝醉了酒,魏齐让人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都说“死者为大”,魏齐此时也完全没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痛恨“卖** ”,这时候他认定了范雎的罪过,听不进任何解释,只是忘我的变态的发泄。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范雎的性格就彻底变了。他不再信奉当一个三好学生,他发誓只要活下去,只要得势,就绝对不允许别人再这么欺负他!

谁也不行!

“看谁以后出国的时候还敢乱说话,以后就是这样的下场”!魏齐告诉在场所有的人。

厕所里臭气冲天,宴会上载歌载舞,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躺在席子里的范雎听到周围没了动静,赶紧起身,对看守跪下,说:“我蒙受此不白之冤,实在是百口莫辩。求您行行好,放我走,今后我如果不死,定有厚报”!

看守是个善良的人,见到这么多醉汉,侮辱一个本国的子民,早就看不下去了。他见范雎实在可怜,有意放他离开,就趁着魏齐高兴的时候向他请示道:“席子里的人已死,留在厕所怪瘆人的,是不是把他扔掉?”

魏齐此时酩酊大醉,就顺口说:“好,你看着处理吧”!

范雎这才得以逃脱。

后来魏齐酒醒,想起来当时范雎还没死透,不确定是否真的死了,派人翻找,没有找到。

魏国郑安平听说这件事后,带着范雎一起逃跑,他们暗中藏起来,隐姓埋名,从此范雎改名为张禄。

范雎,这个满腹经纶的人,没有出道的时候居然遭此厄难,当真是属于人性的尊严都被践踏了个干净。

此后的很多年,范雎都没有忘记这一幕,这也为他以后的处事态度埋下了伏笔。

那风格只有八个字——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所以他从此之后,有人对他有恩,他涌泉相报,有人和他有仇,他也要致对方于死地。

后来的白起,和他的矛盾不可调和,他只有杀之,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地位,才能不被欺负。

但是真正形成这个风格,还与一个人物有关,这个人物是谁?我们明日再来解读。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历史小故事

范雎为什么进谗杀白起 范雎又是怎么死的

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一时间秦国战神白起声威达到顶点。但,盛极必衰。

长平战后,白起派司马靳北略太原,派王龁进攻邯郸,自己返回咸阳等待捷报。一切似乎都在白起计划之中,司马靳拿下太原,尽取韩、赵两国的上党之地;王龁也攻下赵国的皮牢、武安等地,兵锋直指邯郸,看起来赵国破灭指日可待。

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军兵威正盛之时。著名的说客苏代拿了赵、韩两国的银子前来秦国游说。在苏代的巧舌如簧之下,秦相应侯范雎居然被说动了。范雎向秦王提出过“远交近攻”之策,是秦国的大功臣。可听了苏代的话后,范雎居然跑秦昭王面前游说:“秦军已长期在外征战,不光将士疲劳,国内亦疲劳,还不如答应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以修生养息。”秦王被范雎说动,就此退兵。

这是为什么?因为苏代是这么跟范雎说的:“白起功劳已经很大了,这次一旦灭了赵国,你的丞相就要让位给白起了。”

人这种动物其实最是自私,投其所好而说之,基本上可以百发百中。范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当然不愿意赵国被白起灭亡,这样一来,他在秦国的地位岂不是要位于白起之下?事实上,地位不地位还不是最关键的。白起的起家,是范雎的政敌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他们两个是一个系统的。而范雎正是利用秦王和穰侯魏冉的矛盾,协助秦王扳倒魏冉而发迹的。

闻知此事后,白起这种军人的本色就露出来了,肯定是不满溢于言表,范雎得知后恨意更深。

正好赵国毁约不肯按照求和时议定的条件割让城池,秦军再次攻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秦昭王这时又想白起了,想让他再次带兵去打赵国。白起这时也是老糊涂了,居然耍性子不肯去,以战机已失而拒绝了。秦王亲自去请,不肯去;秦王再派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索性说自己生病了。

可以想象的出,范雎回去向秦王复命时必定趁机是煽风点火上眼药、加油添醋打报告。这种打击政敌的机会,范雎是不会错过的。

白起没有出征,秦军在邯郸城下战事不利。偏偏这时白起又说起了怪话:“我早说了不行,不听我的。你看看。”

这话又被人打小报告到秦昭王耳朵了,把秦昭王气的够呛。于是范雎又趁机搬弄是非,秦王一气之下索性免了白起官职,将他贬为寻常士卒赶出咸阳去阴密。

白起才出咸阳城十里,秦王突然又对群臣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这句话说不定又是范雎打的小报告,看样子还是小报告里的原话,此乃火上浇油之计。于是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赐白起剑,让他自裁。

秦昭王五十年11月,白起引剑自刭于咸阳西十里杜邮,一代军神就此灰飞烟灭。

同年,范雎所举荐的大将郑安平在邯郸打了大败仗,为了活命居然投降赵国。按照秦国法律,范雎应当连坐,这是诛三族的大罪。但这次秦昭王包庇了他,范雎居然没事。

可是没过两年,范雎的恩人,同时也是他推荐任命的秦河东守王稽又和其他国家私下交通,坐法被诛杀。按照秦国法律,这又是大罪。可是司马迁是这么说的,这次秦昭王还是没有怪罪范雎,但范雎心不自安,蔡泽闻之后入秦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举荐了蔡泽,自己隐退,后病死。

我看啊,太史公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们两人的事估计又是采信了战国时纵横家的谎言,这些纵横家就是喜欢虚构故事来抬高他们的身份,鼓吹他们老祖宗的事迹。郑安平和王稽都是对范雎有恩之人,又都是因为范雎的举荐而被任用,范雎两次受他们之累而有连坐之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底细不明的蔡泽,范雎哪来这么大的胆子再次举荐,就算他敢举荐,秦王会象以前那样信任吗?

而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面明确记载了:“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就是范雎在秦国用的名字。

史官记史,向来言简意赅,有一事不二书的风格。据此,可以判断,这句“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就是指同一件事,王稽因为私通敌国被诛杀,而张禄即范雎,则死于王稽连坐之罪。

呜呼,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武安君九泉下若有灵,可瞑目矣。

范雎何德何能?竟能用9个字逼死武安君白起?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王朝,一个王朝的建立和强大需要无数的文臣和武将,范雎和白起就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中著名的文臣和武将,他们两人都生活在战国时期,并且一同为战国七雄之中的秦国效力,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功高易遭人嫉妒”白起之死便是因此,在秦国对外兼并战争接连失败之后,范雎借白起功高震主和功抓住当时的征战不利,秦昭王对白起渐渐生起的不满,以短短的九个字便将武安君白起逼死,其依据便是他作为谋士察言观色的能力。

借功高震主嫌,迈出逼死武安君白起第一步

长平之战,秦国大将武安君白起对阵赵国大将赵括,他以绝对性碾压的实力将赵国一举击败,此战中白起一举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兵,被后世尊称为杀神。

其实在长平之战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秦国宰相范雎,只是白起当时风头太盛,完全盖过了范雎,让世人只知有杀神白起,而不知有宰相范雎,于是范雎心生嫉妒和怨恨,在白起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赵国时候范雎站出来对秦王进谏道:“白起此战本就功高,若是再让他一举歼灭赵国,那他风头怕是要盖过秦王您”听到此言,秦王也担忧白起功高震主,于是下令白起让白起回朝,转而让赵国割地求和。白起作为当时秦国主帅,知道此时是歼灭赵国的大好机会,并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但皇命难为,他只能略带几分埋怨的回朝,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怨言成为后来范雎借秦王之刀逼死自己的诱因。

巧妙利用秦王心中不满和忌惮,借刀逼死白起

在错失一举歼灭赵国的大好时机之后,秦国再次派兵攻打邯郸,但白起托病不出,秦王让王陵领兵,王陵终究不是白起,他带领的秦兵不但没能攻下邯郸,反而还让勇猛的秦军损失四万余人。征战不利,秦王心急如焚,立马想到了白起,但却被白起以秦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不利于攻打邯郸而拒绝,后无奈之下秦王只能另派其它大将去攻打邯郸,只是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听闻秦军再次失败的白起感叹道:“正是秦王不采纳我的建议才导致如今这番结果”由此秦王心中开始对白起心生不满。

往后,善于察言观色的范雎赶紧跑来劝白起出征,但白起断然拒绝,加之前线又接连传来秦军战败消息,秦王勃然大怒,将所有怒火全都发泄在白起身上,免去白起官职,并要求他立刻离开咸阳,在离开途中,秦王问范雎道:“你觉得白起为什么那么不情愿离开?”范雎连忙煽风点火以短短“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短短九字让秦王心中不满之意更盛,忌惮之意也起,遂赐死白起。

范雎逼死白起的依据,便是他超乎常人的察言观色能力

说起范雎之所以能逼死立有赫赫战功,使其它几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靠的就是他超乎常人的察言观色能力。在白起准备一举歼灭赵国之时,他巧言令色以白起恐功高震主开始让秦王对白起心生不满,在秦国攻打邯郸不胜,他看出秦王身上端倪又假意劝白起出征,激发他与秦王矛盾,在白起被贬之时,他更是看出秦王心中对白起忌惮,顾左右而言他以短短九字,间接借刀逼死白起。

自古功高易遭人嫉妒,其中明枪易躲,暗箭则会让人防不胜防,白起之死便完美的诠释出了这句话。

范雎为什么要害白起呢?

白起死于自己的性格,就算是没有范睢,他还是要死,因为他得罪的是秦昭襄王,非死不可,关于白起的死,我们要先从这个人说起。

战神初成,百战百胜

说到白起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无敌,白起从统领部队为秦国征战开始,就没有失败过,直到他自杀为止,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战绩是全胜。这个全胜是很有说服力的,他的对手不是饭桶全是名将,在哪个时代提到白起,对于任何一个和秦国敌对的将领来说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在白起的努力下,魏国和韩国基本上被打残了;楚国彻底丧失了对抗秦国的能力,连楚国的国都都被占领了;齐国和燕国互相攻伐两国的国力都消耗殆尽;唯一有和秦国争雄能力的就只剩下赵国,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就在军事上多次击败秦国,是唯一敢于和秦国刚正面的军事强国。

人生巅峰,完美配角

击败军事人才济济的赵国让白起走向人生巅峰,关键的一战就是秦赵的长平之战,有一个配角成就了白起的战神之名,这个人叫赵括,关于他有一个典故叫做纸上谈兵,很多年来我并不认为白起很牛,因为我的印象中赵括很弱。

但事实不是这样,赵括不仅不弱而且是白起一生中最为钦佩的将领,长平之战的结果不是秦军和白起的完胜,而是惨胜,惨到了秦军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强兵灭国的能力。无疑赵括和赵国的部队给秦军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不然统一的步伐就不会落到始皇帝来完成,而是在秦昭襄王的时候就完成了。

看到很多人给赵括平反,我也很以为然,赵括做为赵奢之子不是弱者。当时赵国有廉颇、乐毅、田单等多位名将,选择赵括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唯一能执行进攻策略的人,差一点他就成功了,因为秦国的统帅本来是王龁。

后来秦国暗中调武安君白起来到前线,赵国是不清楚的,赵国的情报系统是有很大责任的,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同时他们也没有做好保密工作,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这个军事秘密,秦国很早就知道了这个安排。

赵括是按照对付王龁的办法来打白起,白起则是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一举歼灭。看了白起的战术,大多是集团军的歼灭战,而赵括擅长奇谋和激励士卒,两个人的战术特点不一样,在长平这个集团军决战的战场上白起有很大的优势。

赵括的实战经验不少,他多年来跟随父亲赵奢多次击败秦** 队,他已经盘算好了对付王龁的办法。不过他的对手换成了白起,这是他不知道的,但是在被秦军包围之后,赵括组织了赵军坚持了46天。期间赵括不断组织突围,还派遣敢死队直接去刺杀白起,险些要了白起的老命。成王败寇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赵括败了白起赢了,白起成了战神而赵括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的废柴。

范雎为什么一定要干掉白起,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范雎和白起是没有任何的深仇大恨,但是在官场上两个人是敌人关系,真正干掉白起的应该是秦昭襄王,而范雎只是一个助推手。

看过《芈月传》电视剧的人都知道,白起是芈月和魏冉一手提拔出来的,是当时的一代战神,只要白起出马没有不胜的战争。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有“杀神”的称号。

范雎是秦昭襄王一手提拔的宰相,当时的宰相是魏冉,是秦宣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弟弟,秦昭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废除魏冉的丞相之职,把范雎提拔为丞相。

范雎和白起是同事关系,但是范雎是文臣里面的最高领导,而白起是武臣里面最高的领导。他们两个的矛盾是来自权利和地位的矛盾,范雎是后来的新兴之秀,在这个地位上对于白起和魏冉的权力是十分的忌惮的。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乘胜攻打邯郸把赵国直接消灭掉,但是范雎却害怕白起的战功太过显赫,会把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向秦昭襄王建议暂时休兵,说将士们在长平之战已经是十分的疲劳,现在应该立马回来休养。

秦昭襄王也同意了范雎的建议,将白起和兵马全部召回。其实这个决定是非常的错误的,因为这时候的齐国已经是没有能力来对抗秦国的,并且也没有任何的救兵,所以这个时候一鼓作气攻打齐国是最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是秦昭襄王下达的命令白起不得不听。

回来后白起就一直装病,几个月后秦昭襄王又命令其他的人去攻打齐国,但这时候的齐国已经养精蓄锐多时,还向其他的诸侯国借好了兵力在等着秦国来攻打。

秦国迟迟没有拿下齐国,屡战屡败。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去攻打齐国,而白起是非常明白齐国现在的形势,于是装病没有听从秦昭襄王的命令,还送给秦王一句“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十分的生气。

这个时候范雎在秦昭襄王的耳边开始吹风,说“白起是如何的居功自傲,不把君王的命令放在眼里等的话语”。

秦昭襄王本来就非常的生气,听范雎说完后后更加的生气便把白起贬为庶民,还赐给白起一把宝剑,而白起接到宝剑后然后自刎。一代战神就这样死掉,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朝堂上的权力争斗里。

范雎为什么进谗杀白起?范雎又是怎么死的?

主要原因就是:铲除异己,保全自己。

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时期,文武是不分家的,丞相可不都是文官,很多武将凭军功都可以官至宰辅。

而当时白起论军功,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秦朝至开国以来,无人能及,范雎如果不压制白起,他这个丞相之位,迟早一天是保不住的。

因此在白起坑杀40万赵军后,挑唆秦王以秦军疲惫为由,不许白起攻取邯郸,进而灭赵;而等赵国缓过气来后,又命令白起去灭赵。

白起起了牢骚,死活不同意,范雎就诬陷白起心怀异志,在秦王面前各种挑唆和忽悠,最终逼白起自杀完事。

范雎最后是失宠信于秦昭王,辞官回家,可能当时心情比较郁闷,最后病死了,不管怎么说,还算是善终。

关于范睢为什么要害白起和范雎为什么要害白起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