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背景和原因)

生活经验093

今天给各位分享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是什么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背景和原因),第1张

本文目录: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1、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背景: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

3、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4、商鞅变法的内容: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④、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⑤、实行什伍户籍连坐法。

⑥、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⑦、推行县制。

⑧、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⑨、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5、商鞅变法的作用:

①、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②、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1.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代替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新的国家赋税制 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由公有转向私有. 经过:共有两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几年后,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 内容:第一次变法:1.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2.重农易商,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 受爵; 4.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1.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2.废分封,行县制; 3."为田开阡陌封疆"; 4.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影响: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商鞅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国也有消极影响.\x0d提问人的追问\x0d提问人的追问\x0d对不起,我是一个“史盲”,但却是我对历史想瞭解.

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商鞅变法的背景,经过,内容,影响是什么?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目的: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

3.内容:废井田开阡陌。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统一度量衡。

6.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7.废除世卿世禄制。

8.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9.推行县制。

10.定秦律。

11.结果:旧制度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发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但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只得逃亡,第三在秦军追捕中毙命。

12.但是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13.意义:积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14.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5.消极: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且未和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

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土地制度不能再实行,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他们的力量逐渐强大,要求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具有全盘计划,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如徙木立信,变法内容深入人心。

(4)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阻力。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商鞅变法的背景简短

商鞅变法的简短背景是秦国井田制瓦解,其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大国;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新兴军功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过程:

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关于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和商鞅变法背景和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