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诗有哪些特点(现代诗具有的特点)

文学百科07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现代古诗有哪些特点现代诗具有的特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现代古诗有哪些特点以及现代诗具有的特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古诗有哪些特点(现代诗具有的特点),第1张

现代诗到底要不要注重押韵?

诗就应该押韵,不押韵叫诗吗? 不押韵也叫诗放屁岂不也成吟诗了。

所以,“现代诗”我一首也不看,现代的所谓诗就是无病呻吟,是无里头的嘚瑟。

现代诗到底要不要押韵?

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所说的现代诗应该就是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和古体诗相比,自由诗挣脱了韵律和平仄、字数等限制,空间更广,容量更大,表达更超脱,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至于要不要押韵,其实没有要不要之说,这要完全取绝于诗人的取向和个人风格。押韵的有经典,不押韵的也有力作。比如北岛的《回答》是押韵的,舒婷的《致橡树》也是押韵的,而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就不押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也不押韵。所以,评价一首现代诗,押不押韵不是标准,连标准之一都不是了。关键要看诗人要表达的内涵,展现的意境,内在的韵味,还有独特的语言艺术等等。

本人也写诗,除朗诵诗外,我的诗从来不刻意押韵,录一首供大家评判:

《心愿》

一种心愿

悸动了整个夏天

直到期待

染黄了满山的白桦林

你才从梦中

闯进了我多雨的领地

……………………

那条陌生的小径上

弯弯曲曲着

永远新鲜的故事

我的诗情

总在故事外

与你相遇

……………………

迷宫般的思绪里

你是一片盛开的荷塘

在你毫无准备的夜晚

我以阳光的姿势

深深地陷了进去

在你清澈的眼神里

我不愿逃离

……………………

于是 我所有的诗行

都在填写同一张试卷

只为有一天

哪怕是千百年后

被你录取

写现代诗不像写古诗必须押韵。现代诗在于词句通俗,现实,贴切,能抒情述事描物,心声重于形式,恰巧选择的字有脚韵,最好。总之,不以押韵为主要写诗元素,重在口语化(口语中的精品和雅词)。

《浅答》

既是现代诗,提倡自由体,

就象百花园,各自绽美丽,

有花香亦浓,有花淡淡溢,

有花色艳艳,有花素颜立。

色与香兼备,此花更称奇。

人有灵与体,诗有韵与意。

健体无灵气,行尸走肉矣。

有灵虽残体,肃然生敬礼。

作诗有境意,无韵亦可以,

意是诗之魂,韵是诗之体,

有韵无深意,强求又何必。

韵与意共砌,便是大手笔。

画人先画骨,无骨哪有皮,

我辈学写诗,循意莫刻意。

先存浩然气,莫入芸芸戏。

诗中寄魂魄,韵自从心起!

1,现代诗还是有点韵比较耐读,虽然现代诗风格放开了,但我个人一直认为偶尔有韵更好!

2,现代诗歌有逐渐没落之态势,我写了98首诗歌,己决定不再写现代诗了。

3,现代诗人大都无病呻吟,写的好多所谓诗歌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什么?

4,诗歌虽小众,但不能一味阳春白雪自我陶醉!

5,可参见我的《癌变的中国诗歌》。

……

呵呵呵!蒋家的孩子:

现代诗是比古诗更高级的“诗”,(????)

现代诗,,,既需要诗的意境,需要诗的灵魂,需要诗的场景,(??)现代诗是比古代诗复杂得多的诗(哈哈哈哈哈!好理由!)

是吗?真的像你这个天真的小屁娃所説的“古代诗是小品”“现代诗是电影”吗??

好。就拿你所引用的两首诗来讲。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来説。你能和我们教授教授这首古诗其内容所容纳的“意境”“灵魂”的容量吗?她到底有多“小”?

再看看那个“孩子”的现代诗: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孩子

……

……

天已经黑了

我坐在船上给你写信

呵呵呵,我讨厌的蒋家的小屁娃,你能不能給我説说,以上两首诗,从意境和灵魂的深层次来看,哪一首的“意境”大?哪一首的“诗的灵魂”更“大”?

单就一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放在任何一个读者的眼里,他们都可以感悟到诗里宏大的“意境”!

斜阳底下,山茫雾绕,天将暮收,心,情,何其惆怅,何其苍苍!极目黄河,万里滔滔,一日千倾,何其势雄!汇拥大海,何其沧桑?

而那个海子的那首什么来着?你拿一箩筐来放在这两句“古诗”面前。他都是猥琐的矮子!说你是侏儒。那是拔高你了。天下人会不服的。

无论从诗的意境上,灵魂上,还是“场景”上。海子的那首被蒋家的这个小屁娃所吹捧得五体投地的“母亲什么的”现代诗,都不堪一比!那又哪来的古诗只是小品,现代诗是电影一说呢?呵呵呵!

该不是楼主自嗨的胡说八道吧?!!

也许,现代诗真的像楼主所说的是比古诗更“高层次”,“更复杂”的“诗”了。

现代诗的层次可能已经高到每首都是一部一百二十集的连续剧了。现代诗也已经复杂到让天下爱好诗歌的中国人读了以后,如沐梵音,痴以呆立,战如乖巧,莫名其妙的程度了。

哎呀呀!

看来我又扯远了。

在今天自媒体网络平台上有关古诗,中国诗歌和由于中国诗坛所引领的现代诗的对撞中。

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

难道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后看诗读诗,都要看完一部二百四十集的又臭又长的连续剧吗?都要如愚蠢的信徒,灰香沐浴,跪听梵音,痴呆如木吗?

哈哈哈,也许蒋家的这个小屁娃不会。

因为他已经跪在海子的面前领悟诗的真谛了。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1]《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异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2]

古诗分类

按音律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描写风景的诗歌。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2.爱情3.哲理 4.送别5.风景6.抱负7.想像8.故事9.思想

新诗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现代诗歌中比如: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3]《如果生活不够慷慨》[3]、王衍钊的《乡恋》等,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诗歌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2]

(5)现代诗: 是一现代的文笔写出来的一种诗词。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平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平,“十”归阳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们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刚刚写的现代诗,你说说看

《桥,断了》

一抹轻纱

一道雾岚

走向河边的板桥

突然发现

桥断了

眺望那

座远山

淡淡的伤感

……2019.10—1

现代诗要不要押韵

注重或不注重押韵

这是诗本身决定的

任何人说了都不能算

古诗说了不算

现代诗说了也不算

很多古诗注重押韵

是那些古诗需要押韵

还且还需要平仄对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那么几个字几个词的

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如果不来些平仄对仗押韵

她还叫诗吗

是诗,就必须有节奏

平仄对仗押韵,都是诗的节奏

古诗的节奏

这些古诗的源头是《离骚》

是不能唱的

他的节奏就是平仄对仗押韵

其实不平仄对仗押韵的古诗

其历史更古老

那就是《诗经》风雅颂

特别是风

自由、清新、欢快、活泼

这就是她的诗节奏

足够了

如果再要什么平仄对仗押韵

反而画蛇添足,画虎反成犬

因为这类诗是民歌诗

只需要尽情歌唱出来,就行

现代诗

是比古诗更高级的诗

既需要诗的意境

也需要诗的灵魂

更需要诗的场景

现代诗是比古诗复杂得多的诗

如果说古诗是小品

那么现代诗就是一部电影

如果,假如

你要求现代诗歌像部分古诗那样

平仄对仗押韵,岂不是滑稽可笑吗

现代诗也是诗

更需要诗的节奏

丰富多彩的节奏

或押韵或不押韵,或对仗或不对仗,或平仄或不平仄

都是诗说了算

村庄里住着

母亲和儿子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的妹妹叶芦花

我的妹妹很美丽

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

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

天己黑了,下着雨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以上都是海子经典又美丽的现代诗

你用心读读

要读出其中美丽的节奏

(蒋荣清,2019.10.1)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虽然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现代诗重要的是思想和内涵,诗的韵律不在文字上而在情绪。

唐代以前的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唐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要求篇有定数(排律除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宋词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对平仄韵律有严格的要求。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大力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关于现代古诗有哪些特点和现代诗具有的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