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是什么意思(虎符有什么讲究)

文学百科095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虎符是什么意思,以及虎符有什么讲究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现代说虎符是啥意思

现代说虎符,其中的虎符的意思是古代皇漏源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雹搜罩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源闹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古代的“虎符”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出兵时需要用到特定的信物,这便是虎符。由于中国古代对于虎的形象十分敬畏和崇拜。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以虎的形象为依据,设计出了一种战争时用来调动兵马的兵符,因为兵符上面有黄金雕刻的老虎形象,因此称为虎符。虎符须劈成左右两半,各自交给统帅的大将军和皇帝保管。在战争即将发动时,这两块虎符必须同时使用,两个兵符相合才能发动兵力。

虎符是什么意思(虎符有什么讲究),第1张

       虎符在我国古代军事调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有战事即将发生,需要调配兵马的时候,当朝皇帝就会派信任的使臣带着自己手中的右半块虎符到军中去下达皇帝的旨意,然后统领大军的将军则需要将左半个虎符拿出来进行验证,若这一左一右两个虎符能够合成完整的一体,那么便可以证实使臣确实是皇帝所派,圣旨为真,这样将军才可以按照所传达的指示进行军队的调动,进而参与到战事中去。据考证,虎符最初应该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多用铜制作而成,并分发给各个地方官员和军队大将的兵符,一个地方只有一个虎符,一个虎符也只能调动一个地方的军队,防止出配毁现混乱和随意调兵的情况。这种经过验证方可生效的兵符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虎符的故事自然也不在少数。在《史记》中,就有窃符救赵的故事,讲的就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用计窃取虎符才得以搬动十万大兵救助被秦围困的赵国,使其虎口脱,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材料、形状、大小、雕刻花纹各不相同的虎符,它们随着制作的不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方法。战国时期,虎符一般是用青铜制成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用金子、玉或者竹材制作的。虎符的内部中空,左右两半的剖面是用来验证核对的伍卖燃齿痕,背面还刻有不同的文字,左右两半虎符上所刻的文字一般相同,而且这些字多是错金书,无论经历多久都依然清晰可见,这也是用来验证虎符左右两半是一体的一个标志 

       我国现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虎符大多来自战国时期的秦国,分别为杜虎符、新虎符、阳陵虎符以及东郡虎符四种。杜虎符现保存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于1973年发现于西安郊区的山门口公社处。杜虎符呈站立状,长9。5厘米,体高4。4厘米,厚度为0。7厘米,背部刻有凹槽和小篆写成的错金铭文数行,颈上还镂有小孔。从铭文上来看,这个虎符用于调动超过五十人的腔虚兵力。此外,新郏虎符现存于法国陈氏处,其上有四行错金铭文。阳陵虎符是一个高3。14厘米、长8。9厘米的卧虎状兵符,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发现于山东临城。而东郡虎符现存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也是一个形如卧虎的兵符。

       除了以上四种有较详细记载并且保存的较完整的虎符之外,在战国时期还有很多不同的虎符,如玉虎符和铜鎏金虎符等,只是这些虎符都没有太多可靠的资料记录,因此无法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虎符不仅仅在战国使用,战国之后这种兵符仍然作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沿袭下来,只是在材质、形状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汉朝到隋朝之间所用的虎符大多为铜质,到了隋朝时则变成了麟符,而到了唐朝,由于唐忌讳虎,因此虎符又被改成了鱼符或者兔符,直到南宋时期恢复使用虎符。到了元朝,虎符更是被虎头牌所取代,渐渐地演变成了后来的铜牌。但不管如何变化,它们都是以战国时期的虎符为原型,因此,虎符在中国古代战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虎符有什么用?自己怎么用?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相关说明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好耐运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

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亩或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友梁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有什么用?虎符的由来是怎样的?

古代将领想要调兵遣将也是需要凭证的,这个凭证最重要的一点肯定是不能被轻易复制,不然就失去了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虎符,虎符一般是由青铜或者黄金制作而成,然后一分为二,一半在君王手上,一半交给将领,只有同时拿到完整的虎符才有资格调兵谴将。不过并不是任何情况下调兵都需要虎符,将领调动自己的部队就不用虎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虎符的用处和来历,一起了解下吧。

虎符的由来

据传,虎符是由商朝末年,西周初期的姜尚姜子牙所发明,作为君主授予兵权,调动军队的凭证。由于老虎凶猛,所以,就将调兵凭证的样子做成了老虎的样子。

虎符通常分为两半,内有榫卯,相互契合,甚至还有跨越两半的文字,用来防止伪造。虎符的右边一半留在君主手中,左边一半则交给掌谨高管军队的长官。君主需要调动军队时,就派人持右半边虎符,前往军队驻扎处,与军队长官的左半边虎符相“符合”。通常情况下,只要虎符相合,军事长官就可以服从调兵人的差遣。

而且,虎符是一地一符,不同地方军队长官的虎符,内部榫卯各不相同,互相之间无法“符合”。也即是说,一个虎符,只能调动一地的军队。

出土的虎符

到目前为止,虎符的出土实物,仅有数枚。凡是使用过的虎符之上,皆有铭文,注明虎符的用途。其中,较早的一枚,是在西安郊区杜城村西出土的虎符,据考证是秦惠文王的兵符,被称为“秦错金杜虎符”。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上有嵌金铭文共40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同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即烽火)之事,虽母(同毋)会符,行殴(同祥历尺也)。”

铭文的意思就是,兵符,右部在君主手中,左部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要调兵,50人以上的,必须有君主一半的兵符符合,才可以。如果遇到烽火等紧急军情,则不受限制。而在秦律中,的确有相关的调兵规定,除了战争时期以外,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相应的兵符。

实际上呢,这烂族只是表面上看似完美的一种君主控制军队的方法而已,漏洞很多。虎符是君主用来调兵的凭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大臣,私自调动军队。对于不直接掌管军队的大臣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持有左边虎符的军事长官而言,一点效果都没有。

如果真有需要,持有左边虎符的军事长官,可以依据左部虎符的榫卯和文字,轻松的伪造出右半边虎符,假借君主的旨意调动军队。而实际上呢,这些军事长官,调动自己掌管的军队,根本就不需要使用虎符。持左边虎符的军事长官,要调动自己的军队,只要一级一级的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下去就行了。

我们举几个历史上的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秦始皇、扶苏、蒙恬之间的兵符

秦朝大将蒙恬,遵从秦始皇的命令,在长城驻军防御匈奴。蒙恬应该握有一枚虎符的左半边,秦始皇握有虎符的右半边。蒙恬在长城驻防区内的军事行动,根本就不需要每次都请示秦始皇,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否则,很容易贻误战机。蒙恬调动自己麾下的军队,根本不需要秦始皇的右半边虎符。只是,大的军事行动,蒙恬会派信史汇报给秦始皇。

那什么时候会用到虎符呢?秦始皇如果突然要将蒙恬的一部分军队调防到其他地方去,那么秦始皇就要派使者,持右边虎符前往宣旨。诏书上写明军队调动方向,然后勘验虎符。一切符合了,蒙恬执行命令就可以了。否则,蒙恬就可以认为使者是来骗取他的军队,不予理睬。

秦始皇死后,赵高就伪诏让扶苏“以兵属蒙恬”,然后回咸阳奔丧,后又赐扶苏自尽。蒙恬当时就劝扶苏:“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等确认清楚了,再自杀不迟。蒙恬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就是因为手握三十万大军,这些军队会听从扶苏和蒙恬的命令。但是,根本不会听从持右部虎符的使者的命令,因为勘验虎符的工作是要由扶苏和蒙恬来做的。军队的直接指挥官,才是调动军队的关键,不是任何人拿着虎符就可以调动军队的。

右虎符只是给掌管军队的将领,发命令的凭据而已,基层士兵才不会管虎符不虎符。至于领兵的将领听不听,自己决定。这一点,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魏王、信陵君和晋鄙之间的兵符

众所周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符就是虎符。

秦国攻打赵国,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平原君向魏信陵君求救。魏王令老将晋鄙率10万大军援赵,但是魏王又担心得罪强大的秦国,下令晋鄙驻军观望。魏王下令给晋鄙时,就需要派使者持右部虎符前往,宣完命令,使者再带着右虎符返回。

右虎符在勘验过后,根本就不用交给带兵将领保管,还是要收回的,这也说明后续调兵根本就不需要合在一起的虎符,就给主帅看一下就行了。但是虎符返回也要时间,所以后来变成了其他形式,比如皇帝金牌,召岳飞回师的就是连续十二道加急金牌。

信陵君为了假传魏王的命令,让晋鄙进攻秦军,就偷出了虎符。可是,晋鄙怀疑信陵君带来的命令是伪造的:“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能够做10万大军统帅的将领,哪里是那么好骗的,一看信陵君单车而来,就不像是魏王派来的。

信陵君不得已,“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才夺了10万大军,并大破秦军,救了赵国。

再次证明,听不听调兵命令,带兵的直接长官有自己的决定权。信陵君也就是杀了晋鄙,再加上自己在魏国的威望,其他的将领一看,我们不想死,就当这个虎符是国君发来的吧,也就从了信陵君。

虎符失效的事情,在汉朝的七国之乱,以及唐朝的安史之乱,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中,都有发生。没有右部虎符就不能调兵了?如果真是那样子,七国就乱不起来,安禄山也起不了兵,赵匡胤也做不了皇帝了。特别是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避居蜀川,唐肃宗掌国。玄宗用原来的虎符给将领们下达命令,已经不管用了,愿意追随肃宗的将领都说玄宗的虎符是假的。

所以说,只认虎符不认人,或者是拿着虎符就可以调兵的说法,并不完全成立,更多的还是看对军队的实际控制能力。

关于虎符是什么意思和虎符有什么讲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