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分别是第几声

生活经验017

本文目录

平仄分别是第几声,第1张

  1. 平仄怎么分?
  2. 平仄怎么分啊?
  3. 平仄先后顺序?
  4. 普通话里的四声如何区分平仄?

平仄怎么分?

1、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2、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3、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怎么分啊?

望”(一般作韵脚为平,望(了望)为平);望尽天涯为仄,一般在诗句里面都为仄,

“更”、一更三更为平,更上一层楼为仄,“行”等字在创作时都要分清多音字(特别是在韵脚上要区分:七阳韵 行(行列)、八更韵 行(行走)、二十四敬:行(学行)为仄。行这个字而不是平仄不论,要区分她的用处。

平仄先后顺序?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表示是韵脚字。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这些粘对关系可将诗中的平仄声调进行调配,使之吟读时有起伏感,有回环感。

普通话里的四声如何区分平仄?

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 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期间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

在现代学习中,“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 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