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鞍钢两个字是朱德题写。大白楼初建时为三层建筑,1950年,鞍钢根据工作需要,在原三层楼的基础上加盖一层,现为地面四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7平方米。该楼外部现用黄釉磁砖置面,正中上方有“鞍钢”两字。 该字是1959年朱德总司令视察鞍钢时所写,其上方标志是由重轨截面和铣铁组成的图形,是鞍钢产品的标志符号,也是鞍钢的标识和象征。重轨截面是重工业的象征,铣铁好像两只翅膀,寓意着鞍钢正在展翅腾飞。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鞍山钢铁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被称为“钢都”。1952年,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炼铁炉“三大重点工程”动工兴建。1953年底,新中国第一座机械化、自动化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及最大的炼铁炉(七号炼铁炉)相继竣工投产。这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首批竣工投产的重要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由苏联提供设计及全套或部分设备(其中七号炼铁炉中国专家承担了部分设计),由我国自行建设安装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现代化工程。
? ? ? 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给鞍钢全体职工的复信中,称赞鞍钢的三大建设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周恩来为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生产亲笔题词,称赞鞍钢三大工程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