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生活经验021

本文目录

  1. 以色列铁穹在国内是什么级别?
  2. 从俄语音译过来的外来词?
  3. 扬州瘦西湖喷泉是什么音乐?
  4. 关于喀秋莎这首歌的来历?
  5. 金刚川中的喀秋莎为何不打敌机?

以色列铁穹在国内是什么级别?

以色列铁穹在国内并没有被归入特定的级别。

铁穹是一种以色列特色十分浓郁的武器系统。它研制的初衷是为了对付“哈马斯”对以色列城市的土制火箭攻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铁穹”发挥了不错的效果,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

喀秋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第1张

“铁穹”系统有点类似于“宙斯盾”防御系统和大号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都是利用相控阵雷达来探测来袭的导弹、火箭弹、迫击炮弹等,并且使用拦截弹进行拦截。“铁穹”在2010年前后开始投入使用,投入使用以后拦截掉了大部分哈马斯的火箭弹,有效率在90%左右,基本上保证了以色列的定居点不再遭受哈马斯火箭弹的袭击。

从俄语音译过来的外来词?

由于历史上苏联对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影响,导致有很多俄语词汇进入到我们的国内。

比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喀秋莎。本身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也是一种自行火炮的名字。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非常有名的饮料叫格瓦斯。这个也是斯拉夫民族民间,非常有传统的饮料。

还有类似于像伏特加这样的名词。

扬州瘦西湖喷泉是什么音乐?

六、瘦西湖音乐喷泉

瘦西湖音乐喷泉是扬州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的音乐喷泉之一。它位于瘦西湖湖心,可以同时展示水、光、音的综合效果。每晚都会有不同的表演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据悉,为音乐喷泉选择音乐,下城区还成立了专家组,请来了浙江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周斌、杭州爱乐乐团团长邓京山、杭州音乐家协会主席宋家明等,经过多次调研、会商、碰撞……才敲定喷泉音乐曲目。

中心广场喷泉的音乐,秉承“国际范”和“民族风”的定位要求和双重审美取向,让市民既能享受到“蓝色多瑙河”,也能听到中国“大运河”;东广场喷泉的音乐则 应和周边影城特点和气质,选择了经典的电影配乐,如“星球大战”的主题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配乐、经典俄罗斯歌曲“喀秋莎”,还有中国电影《小花》 的主题曲,等等

关于喀秋莎这首歌的来历?

歌曲来历:

据说,在诺门罕战役期间,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随同战地记者一起来到了中国。当他看到幅员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及苏联红军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气概,突然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就创作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

回国以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后,非常感兴趣,就给它谱上了轻松明快的曲调。最终,由苏联红军唱遍了俄罗斯的每一寸国土。

金刚川中的喀秋莎为何不打敌机?

喀秋莎上是多管火箭炮 ,遂行地对地炮火覆盖,主要任务清除敌地面阵地纵深的火力点 人员等重要目标,为即将开始的地面进攻扫清障碍。喀秋莎不具备防空的能力,但具有摧毁敌前沿机场及未起飞战机的能力。

喀秋莎!听闻名称就应该是一个美女,一个苏联味十足的名字!在电影金刚川中,神秘“她”在关键时刻摧毁美方大本营。(在电影时院真的被惊到了)

但是,喀秋莎不是美女,也并不神秘,“她”就是后来被志愿军战士称为“炮兵之王”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国就吃过喀秋莎火箭炮的亏,被德兵称为“鬼炮”。但当时是最新武器,为了保密,只印了一个字母k。苏联战士太喜欢这个不知名的新武器了,就用当时流行苏联歌曲“喀秋莎”命名,喀秋莎本是苏联姑娘的名字。其实这是战士们火箭炮的爱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喀秋莎火箭炮成为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的武器,喀秋莎的威名也在志愿军战士中传开。而喀秋莎的威名是打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火箭炮。可以同时装16枚火箭弹。在7-10秒时间里发射出去,是一种大面积压制敌军火力,摧毁地面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喀秋莎发射时通常是4台以上同时发射对目标大面积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所以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喀秋莎炮轰支援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在接到15军军长秦基伟的要求后,志愿军总部随即将喀秋莎火箭炮兵209团编入炮兵第7师的炮兵群,投入对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炮兵209团装备有24门喀秋莎火箭炮。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个上甘岭战役43天,美军发射炮弹190万枚,飞机投弹5000余枚。我军发射炮弹35万枚。百分之七十的敌军都是被炮兵轰掉的。

早在1951年9月,喀秋莎火箭炮参加的第一战,志愿军反击美军,喀秋莎趁着夜色分批开进预设地点,集中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朝美军阵地齐射,384枚火箭弹几乎同时炸在美军阵地上。阵地上的美军两个营死伤惨重。志愿军步兵早已经准备好,发起冲锋,一举夺回阵地,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入朝作战得第一战。

喀秋莎火炮尽管在精度上没有达到极致,但是一次万发齐射,可能对方营地就是一片焦土了。而且喀秋莎火炮可以连发,常规火炮两次发射间隔至少6秒,这个时间对方训练有素的士兵已经隐蔽好,所以第二轮杀伤力有限。但喀秋莎火炮在7到10秒内可以连发16次,对方会完全被打懵。

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中,喀秋莎火箭炮团级齐射就有69次,极大的支援了志愿军步兵得进攻,当志愿军战士看到从头顶呼啸而过的喀秋莎火箭弹时高兴的大喊“炮兵万岁”。

但喀秋莎火箭炮虽是苏联援助,但不是免费援助,其他援助的武器大多是半价出口,且都是苏军淘汰武器。而像喀秋莎这种先进的武器,数量极少,但就是这样,一枚喀秋莎火箭弹也得需要6两黄金的价格。而且苏联还不是无限供应。当时我国并不是美国那样财大气粗可以随便叫炮火支援。所以,喀秋莎都是用在像上甘岭战役这种刀刃上。

结语:抗美援朝时的我军,虽不是小米加步枪。但也和美军的飞机加大炮相差太远。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用血肉对战钢铁。付出了20万的生命挫败了美国的阴谋,打出了今天的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才是立国之战,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