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于天地之间,浩瀚的星空、苍莽的大地带给人类无尽遐想,自古至今产生了数不清的天、地、人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作为这类故事的代表,流传在华夏大地、播布于汉字文化圈中,历久弥新。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遥望星空展开想象的结果。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诗经·小雅》中的《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段文字表明,早在将近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上的两颗行星命名为“牵牛”和“织女”。诗中称织女“不成报章”,暗示当时民间已经把织女星想象成了一位纺线织布的女子,称牵牛“不以服箱”,是把牵牛星看作为一头牺牲奉献的天牛的形象。
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太阳系外,是两颗像太阳一样可以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分处银河两侧,在天球上的位置比较靠近,并且看起来比其他星星亮很多。
牛郎星的学名叫河鼓二或天鹰座α(Altair),是天鹰星座里最亮的一颗,质量为1.8倍太阳质量,半径为1.6倍太阳半径,光度是太阳的11倍,表面温度比太阳高出至少1000度。织女星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它比牛郎星要更大一些,其质量、半径、光度分别是太阳的2.1倍、2.3倍和40倍,表面温度比太阳高出将近4000度。
这两颗星发出的光经过漫长的太空之旅到达地球时,光强已经变得很微弱,只有在晴朗夜晚才能看到它们。不过即使是这样,织女星仍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织女星与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样,是太阳附近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在织女星的旁边,有四颗星星构成一个小菱形。这个小菱形被赋予了梭子的角色,传说织女一边用梭子织布,一边抬头深情地望着银河东岸的牛郎(河鼓二)和她的两个孩子(河鼓一和河鼓三)。这对情侣遥遥相望,实际上相隔16光年!他们的鹊桥是周围的另一颗亮星——天津四,即“天上的渡口”,距离地球有1500光年之远。传说喜鹊就是在这个位置搭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的。
在北半球夏季的夜空中,牛郎星、织女星以及位于天鹅座的天津四(天鹅座α)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它出现在夏季午夜的中北纬度上空,所以非常容易识别出来。此外,在春季清晨的东面天空也能看到这个几何形状。到了秋季,夏季大三角出现在傍晚的西面天空,一直可以持续到11月份。
七月初秋的夜晚,银河正好转到了正南北的方向。此时,人们仰望星空,分居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正好一东一西,隔河相望。当古人仰观这种星象、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不就呼之欲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