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城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到了一定年纪后,才发现相处不累,久处不厌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相处舒服,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
相处舒服,同频共振
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好的关系,是高山流水,如遇知音。不好的关系,当好聚好散,相忘江湖。
伯牙的琴音袅袅,世人只知好听,唯有路过的樵夫子期,听出了泰山之巍峨,江河之浩荡。
真正的知己,频率一致,三观相合,不用太多言语,不用太多讨好,自有悠悠琴音,深入彼此之心。
三国时期,管宁与华歆是同学,读书时同坐一张席子。
可是,关系再好也有差异。比如外面有贵人的马车经过时,华歆便出去凑热闹,但管宁不理这些,一心读书。
那天华歆回来后,管宁将席子分开,平静地说了句:从此,你不再是我朋友。这就是割席断交的故事。
或许有些人会说,他太过决绝。但其实一件小事,亦可见彼此的追求不同。
人与人相处愉快的本质其实是:跟你在一起,我不用改变那么多的原则。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硬要和三观不同的人凑在一起,难免违心迁就,这对彼此都是一种折磨。
人生很贵,请把时间留给相处舒服的人,频率一致,才有最美的共振。
相处舒服,昵而不狎
唐代女诗人李冶云: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高处最明亮的是日与月,最亲近与最疏离的也是夫妻。
夫妻是如此,朋友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关系再好,若是相处起来没了边界,便会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扰;言语之间不知尊重,也会渐渐产生隔阂。
生活中,总有人打着“关系好”“性子直”的旗号,说话口无遮拦,一时心直口快,消耗的是长久维系起来的感情。
真正有分寸的人,能做到嘴上有尺,心中有度,给彼此留出足够的个人空间。
最能解渴的,莫若一杯水。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淡而不腻。
文学家梭罗曾写道: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以至于缺乏彼此尊重。
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出于善意地保持距离。
这种分寸感,并不是冷漠傲慢,而是不越界。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同时保住自己的底线,才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相处舒服,无言也暖
作家林清玄曾说: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有时候,和一些人单独相处,一旦没话说了就会尴尬,会没话找话。
但真正舒服的关系,既可以讲废话,也可以不说话,没有尴尬,因为懂得。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时,夜里的月光悄然入户,他欣然起身,与友人张怀民一同散步赏月。
月光如水,竹柏的光影如水中的藻荇,心中虽有万千思绪,但无需多言,彼此异能领会。
那一夜的孤独,那一夜的无言相伴,就如星光,足以点亮漫长幽暗的时光。
相处舒服,无言也暖。有时候,沉默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历世事艰难之后才明白,人生有太多事难以向外人道也。比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倾听。
心灵的交契,无须多言;费力的感情,不必勉强。
始于性格,久于舒服。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相处舒服,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