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电影驱魔人真实背景是什么?

生活经验054

《驱魔人》一直被传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根据记载,1949年1月,美国马里兰州,一位年轻的女士多罗希在卧室中离奇死亡,死状恐怖,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她的侄子,14岁的约翰会成为这个悲剧的延续者。不久后,诡异事件接连发生,约翰的床经常毫无原因的剧烈抖动,食品和刀叉会在房间里突然飞行。约翰的性情也变得暴燥,焦虑,并经常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自残行为,当他的父母试图使他平静下来时,约翰声称自己是多罗希。

1973年电影驱魔人真实背景是什么?,第1张

一个月后,约翰的身上开始出现怪异的符号并呻吟出无法辨认的语言,,一位天主教神父试图用圣水和十字架为他驱走魔灵,但是事情变得更糟,约翰身体却趋近于死尸,五官开始扭曲,牙齿全都脱落,整个身体血肉模糊并且浮肿,流出浅绿色的浓液。3月,圣路易斯的大主教指示会士劳伦斯为约翰进行正式的驱魔仪式,仪式每晚都进行数次,约翰却不见好转。劳伦斯在研究了了所有关于驱魔的古书后,终于找到了驱走恶魔的方法。4月18日,劳伦斯使用一种特制的项链再次为约翰驱魔,衰弱的小约翰长长的呼出一口气,魔走了。

驱魔事件发生的时候,影片《驱魔人》的制片兼编剧威廉·彼得·布莱迪正在乔治敦大学上学,20年后,他根据这件事写出了《驱魔人》这部震惊世界的小说。

(另外,本片在拍摄到发行期间剧组有多人死亡,不得不让我们联想起某些内在联系)。

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旅行中无意间拾得一块外型特殊的石头,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从此不断发生...

本片可谓是曾经拍摄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之一,它图解般的描述了人类与魔鬼之间传奇的争斗经历。讲述了12岁的里根-麦克尼尔(琳达-布莱尔饰)被恶魔附身,她的母亲克里斯-麦克尼尔(埃伦-伯斯泰因饰)、神父卡拉斯(贾森-米勒饰)和招魂的牧师梅林(马克斯-冯-赛多饰)为了解救小姑娘的灵魂而与魔鬼不懈斗争的故事。

驱魔人之路

《驱魔人》的经典基于原著小说的成功,而该小说一开始便被蒙上“源引真实事件”的离奇外衣。这种所谓“现实中的事件”被诉诸文字,继而幻化成鲜血淋漓的影像,其带给人们的将是无与伦比的恐惧与好奇。有些东西确实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 导演威廉·奥马力对学生们说,电影大约百分之八十都是真的。他宣称介于荧幕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就是:这是一个男孩而不是女孩着魔了;着魔并不是发生在乔治敦,它发生在华盛顿之外的马德里岛;并且"豌豆汤的呕吐物"的颜色不是绿色的。他还申明其他任何出现在电影中的东西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纵观此前面世的《驱魔人》系列电影,能够真正让观众奉为旗帜的莫过于1973年的第一集。这部甚至对后来美国流行文化都影像颇深的影片无疑成为后来恐怖片争相效仿的范本。或许是前作太过突出,其后的两部续集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尤其是1977年的《驱魔人2》更是由于导演约翰·伯尔曼(John Boorman)对原作的不屑一顾而成为贻笑大方的烂片“典范”。从历史的角度看,此次制片方之所以痛下决心重拍前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说明“驱魔人”的道路必须要有四处喷溅的血浆和令人作呕的特效支撑才能引起广泛的认可。

1990年,原著作者布拉蒂为挽回《驱魔人2》的不良声誉,自编自导了《驱魔人3》,但影片仍旧没能完全继承第一集强力震撼的视觉刺痛。而是通过较为隐忍的想象调动观众的恐惧。或许是由于自身导演功力所限,第一集中极富创意的取角与运镜在第三集中也消失无踪。即便如此,第三集仍凭借紧凑的情节和贯穿始终的邪恶氛围成为驱魔人“真正的续集”。

为影片拍摄前传,在好莱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举动。为影史上最为成功的恐怖片拍摄前传其压力可想而知。无论是饱受票房困扰的芬兰导演雷尼,还是被逼无奈再次“放血”的投资方,一定都在期待这部《驱魔人前传》能为他们带来好运。

西方文明的起步和进步,中间总穿插着宗教信仰的问题,不管是中世纪黑暗年代还是文艺复兴,多少都与宗教牵扯丝缕。这部作品如果挖掘一定的深度的话,无非就是对于6、70年代的社会背景而发自出天问式的思考:还信仰上帝吗?

人是一种非常容易被蛊惑的物种,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宗教中道德的约束力非常强大,制约着人性中为恶的一部分。如果约束力被削弱,人性中最为阴暗的东西就会成倍的放大。《驱魔人》中有关少女被魔鬼附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人性中的弱点被发掘——恶魔附身,力量无限增长,这种场面很容易让人想起和魔鬼做交易的圣经故事。

撇开这样沉重乏味的话题,从电影本身来说,《驱魔人》的故事情节还是很有独特的一面。电影没有就女孩为什么被魔鬼附身、魔鬼来自何方进行过多的阐述,而是着重对女孩被附身之后的变化进行浓重的刻画。考虑到30多年前的科技水平,《驱魔人》中女孩骇人的脸庞实在是做的太出色了,没有如此出众的化妆技术,《驱魔人》带给人们的恐怖感必定打折扣。毕竟视觉冲击力有时候比心理暗示能更直接、更迅速的提高人们的肾上腺素的分泌、失声尖叫的分贝量。